文章解析

shuǐ
xiān
·
·
yǎn
qián
huā
zěn
jiē
lián
zhī

朝代:元作者:乔吉浏览量:3
yǎn
qián
huā
zěn
jiē
lián
zhī
méi
shàng
suǒ
xīn
jiào
pèi
yào
shí
miáo
ér
gōu
xiāo
le
shāng
chūn
shì
mèn
jiǎo
duàn
xiàn
线
ér
jǐn
yuān
yāng
bié
duì
le
xióng
fēng
ér
nán
xún
xiē
ér
gàn
hài
cán
yǒng
ér
le
xiāng

译文

眼前的花怎么能够接上连理枝,要打开紧皱的鼎上锁须得重新配钥匙,描几笔字画勾销伤在的心事。心里像闷葫芦不明白怎么会断了线,为什么好好一对佳偶却另配了雄雌。他就像野蜂一般难以寻觅,我却像蝎虎一般活活被坑害死,从今后像蚕蛹般断了相思。

逐句剖析

"眼前花怎得接连枝":眼前的花怎么能够接上连理枝,

# 连枝:连理枝。

"眉上锁新教配钥匙":要打开紧皱的鼎上锁须得重新配钥匙,

# 钥匙:开锁用的东西。,眉上锁:喻双眉紧皱如锁难开。

"描笔儿勾销了伤春事":描几笔字画勾销伤在的心事。

# 勾销:消除,这里指忘掉。,描笔:画笔。

"闷葫芦铰断线儿":心里像闷葫芦不明白怎么会断了线,

# 铰断线儿:这里指断绝了联系。,闷葫芦:俗语,指不说话,亦指纳闷。

"锦鸳鸯别对了个雄雌":为什么好好一对佳偶却另配了雄雌。

"野蜂儿难寻觅":他就像野蜂一般难以寻觅,

# 野蜂儿:指像野蜂一样的男人。

"蝎虎儿干害死":我却像蝎虎一般活活被坑害死,

# 干害死:白白地被坑害死。,蝎虎:即壁虎,又名守宫。传说用珠砂喂养壁虎,使其全身赤红,然后捣烂,涂在女子身上,如不与男人交合,则终身不灭。古代用以表示守贞。见张华《博物志》。

"蚕蛹儿毕罢了相思":从今后像蚕蛹般断了相思。

# 毕罢了: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仙子·眼前花怎得接连枝》是元代杂剧家、散曲作家乔吉所作的一首散曲小令,宫调为双调,水仙子为曲牌。全曲着重刻画女主人公失恋后的瞬时心理状态,其中掺杂着相思的愁苦、不解的猜疑、深切的悲伤怨愤以及懊悔的失望等种种复杂情感。全曲每句都加入了虚词衬字,又多用当时的口头俗语,几乎没使用典故,很能展现散曲语言朴素通俗的本来面貌,让这位“怨风情”的女子语气神态都十分逼真,活灵活现。全篇纯粹运用比喻手法,既活泼新颖,又通俗形象,生动地抒发了失恋女子内心的烦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杂剧、散曲作家

乔吉(?~1345),亦作“乔吉甫”。元代杂剧、散曲作家。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居杭州。乔吉的散曲作品丰富,风格清丽,与张可久并称“元散曲两大家”。其擅长小令,能雅俗兼赅。他的剧作对明代剧坛很有影响,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一种,现存《两世姻缘》《金钱记》《扬州梦》三种。结集有《惺惺道人乐府》《文湖州集词》《乔梦符小令》三种,近人辑为《梦符散曲》。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乔吉在维扬贾侯的宴席上,遇见了身姿亭亭的李楚仪,两人很快情意相投,深陷爱恋。可世事难料,贾侯横插一脚,要将楚仪带往扬州,而楚仪也如李亚仙、苏小卿一般,被金钱打动,选择了屈服。这首词便是楚仪离开后,乔吉所作。乔吉曾为不少妓女题赠过小令,数量早已超过十二人,足见其生活的浪漫随性。不过,这些女子于他而言多如过眼云烟,除了朱阿娇,大多只留下一首赠词。但对楚仪,乔吉却不同,仅明确留下姓名的小令就有七首,由此可见他对楚仪的情意之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情题材的散曲。描绘了女主人公失恋后瞬间交织着相思忧愁、困惑猜疑、悲伤怨愤和悔恨失望的复杂心理活动,以朴素通俗的散曲语言,使女子声口、神态活现,生动抒写其内心忧闷。

2. 写作手法

比喻:“闷葫芦铰断线儿”,以“闷葫芦”比喻女主人公此前陷入的愁苦、憋闷且难以排解的情思状态,“铰断线儿”形象展现这种纠结状态被打破,借日常器物,将抽象愁绪具象化,让读者直观感知其情感变化。双关:“眉上锁新教配钥匙”,“眉上锁”既指眉间因愁绪蹙起如锁,又双关内心因情困而产生的“心锁”;“配钥匙”实写为解开眉锁的动作,也暗指期望找到打开心锁、消解情愁的办法,一语双关,将外在神态与内心愁绪交融,含蓄展现主人公对爱情困局的纠结。

3. 分段赏析

“眼前花怎得接连枝,眉上锁新教配钥匙,描笔儿勾销了伤春事”,以鼎足对开篇,迅速勾勒女主人公复杂心绪。“眼前花”并非实景,而是对心上人亲昵又无奈的指代,“怎得接连枝”直接道破爱情难以为继的绝望,把恋人关系的破裂,比作花朵无法连理,满是失落;“怎得”表明白己与意中人的爱情山穷水尽,很难结合在一起。“眉上锁”将眉间凝结的愁绪具象成“锁”,生动呈现情困于心的枷锁状态,“配钥匙”则是她挣扎着想要挣脱痛苦的尝试,无奈又执着;“描笔儿勾销伤春事”,描几笔字画无疑是她情感释放的最佳方式,女主试图借提笔作画、书写断肠诗,宣泄失恋后的相思、怨愤,盼青春烦恼与心灵伤痛能随笔墨消散,可“蓬山已远,锦书难托”的现实,又让这份“勾销”满是无力,纵然写好情书又不知寄往何处。三句从情感的“绝望”“挣扎”“无奈”切入,借日常物象与动作,把失恋初期想放下又难以割舍的纠结,鲜活呈现,为全曲奠定“怨”的基调。“闷葫芦铰断线儿,锦鸳鸯别对了个雄雌”,承接上文的纠结,进一步深挖内心的猜疑与困惑。“闷葫芦铰断线儿”,心上人没有说什么,就无缘无故中断了联系,把心上人毫无预兆的断联状态,比作“闷葫芦”,女主人公反复思索感情变故的原因,种种猜测在心底盘旋,却始终找不到答案,满心困惑如被“闷葫芦”堵住,无处宣泄,女主找不到发生变故的原因所在,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找到他;“锦鸳鸯别对了个雄雌”,困惑之余,她猜测心上人很可能是看上了别的女子。此句则将曾经恩爱的两人比作“锦鸳鸯”,如今却猜疑对方另寻新欢,从“困惑不解”到“猜疑变心”,情感思想更添沉重,把失恋女子面对感情突变的痛苦、对负心的隐忧,借通俗又贴切的比喻层层剖开,让“怨”中多了“恨”的褶皱,情感推进自然又深刻。“野蜂儿难寻觅,蝎虎儿干害死,蚕蛹儿毕罢了相思”,这三句体现了怨恨与自我觉醒,收束全曲复杂情感,写出了女主的怨恨和绝望。“野蜂儿难寻觅”,痛骂心上人如野蜂般轻薄滥情、四处寻花,踪迹难寻,这是绝望后的愤懑宣泄,把对负心人的怨愤,借“野蜂”这一俚俗比喻,骂得直白又解气;“蝎虎儿干害死”,以“蝎虎”(壁虎)喻负心带来的伤害,强化被背叛的痛苦,“干害死”三字,把怨愤推向顶点,尽显女子对感情破裂的痛心;“蚕蛹儿毕罢相思”,借蚕蛹停止吐丝,表女主人公决心斩断旧情、摈弃过去,从痛苦中抽离的决绝。三句从“恨他人”的宣泄,到“断执念”的觉醒,完成情感从怨愤到自我救赎的转折,用俚俗比喻与衬字,把失意后的复杂心绪,写得质朴又深刻,让“怨风情”的“怨”,最终落点于自我成长,从正、反、侧三个方面,又多用衬字,描写出了自己的失意,使全曲情感闭环完整,余味悠长。

4. 作品点评

这首小令大量融入俗语、口语,摒弃典故与华丽辞藻,纯以本色示人。如此一来,将女子的语气神态精准呈现,鲜活而传神,尽显元代散曲质朴通俗的特色。且每句皆用比喻,形象贴切,语言活泼俏皮、清爽洒脱,风格与赋体小令、清丽之曲大不相同,颇值得细细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细检乔集,全用俚词者甚多,如《水仙子》曰:“眼中花怎得接连枝……”取譬虫物,俱有新趣。

近代词曲学家任中敏《曲谐》

# 明代文学家李开先:“句句用俗而不失其为文”。

清姚燮《今乐考证》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朱希晦《客邸中秋对月》

下一篇:元·马钰《踏云行·六出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