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íng
shàng
rén
huà
lán

朝代:元作者:王冕浏览量:3
xīng
èr
zhào
xuě
chuāng
yīn
zhuān
měi
bǎi
shù
fāng
fēi
shuāng
háo
sǎo
dòng
guāng
fēng
huā
duō
chún
xiào
rén
xiǎo
huā
liǎn
mèi
xiū
chūn
cuì
yǐng
piāo
piāo
qīng
làng
zhèng
rǎn
xiāng
jiāng
chén
xiāng
jiāng
lěng
yān
wèn
sān
yǎo
kài
kāng
rěn
sāo
fēi
yún
chǔ
tiān

译文

吴兴的二位赵姓画家都已经离世了,雪窗因此独自拥有(画兰的)美妙技艺。不需要种植百亩兰花来展现芬芳,画笔挥动,就像有光风涌起。大朵的兰花张开嘴唇,如同在笑的人,小朵的兰花收敛妩媚,好像羞于面对春天。翠绿的影子飘飘然,如在轻浪中舞动,纯正的颜色不沾染湘江的尘埃。湘江边暮雨寒冷,烟雾寂静,想要询问三闾大夫(屈原),却踪迹杳然。感慨激昂得不忍心读《离骚》。极目远望,只见楚天碧空飞云飘荡。

逐句剖析

"吴兴二赵俱已矣":吴兴的二位赵姓画家都已经离世了,

"雪窗因以专其美":雪窗因此独自拥有(画兰的)美妙技艺。

"不须百亩树芳菲":不需要种植百亩兰花来展现芬芳,

"霜毫扫动光风起":画笔挥动,就像有光风涌起。

"大花哆唇如笑人":大朵的兰花张开嘴唇,如同在笑的人,

"小花敛媚如羞春":小朵的兰花收敛妩媚,好像羞于面对春天。

"翠影飘飘舞轻浪":翠绿的影子飘飘然,如在轻浪中舞动,

"正色不染湘江尘":纯正的颜色不沾染湘江的尘埃。

"湘江雨冷暮烟寂":湘江边暮雨寒冷,烟雾寂静,

"欲问三闾杳无迹":想要询问三闾大夫(屈原),却踪迹杳然。

"忾慷不忍读离骚":感慨激昂得不忍心读《离骚》。

"目极飞云楚天碧":极目远望,只见楚天碧空飞云飘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明上人画兰图》是元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前六句聚焦雪窗所绘兰花,以“霜毫扫动光风起”彰显笔墨功力,借“大花哆唇如笑人”“小花敛媚如羞春”等拟人化描写,生动呈现兰花姿态,用“翠影飘飘舞轻浪”突显其清雅神韵。后四句笔触一转,描绘湘江暮雨,借“三间杳无迹”“不忍读离骚”遥念屈原,融合画作与楚辞意境,表达对高洁品格的追慕。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著名画家、诗人

王冕(1287~1359),元代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幼年牧牛,后从韩性学,试进士不第。后归隐九里山,靠卖画为生。其工墨梅,所作墨梅,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偶用胭脂作没骨梅。其诗风格豪迈刚健,不受常规格式的束缚。他还兼擅竹石,长于刻印。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等。著有《竹斋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全诗借雪窗所绘兰花姿态与湘江暮雨景象,写出雪窗笔下兰花的形神兼备,表达对高洁品格的精神追慕。

2. 分段赏析

前四句:“吴兴二赵俱已矣,雪窗因以专其美。不须百亩树芳菲,霜毫扫动光风起”,诗人开篇先说吴兴二赵已离世,雪窗得以独擅画兰之美,为下文描写雪窗所画兰花做铺垫。“不须百亩树芳菲,霜毫扫动光风起”,强调明上人(雪窗)绘画技艺高超,无需真实的大片兰花盛开,仅用画笔就能让画面产生光风涌起的美妙效果,突出画中兰花的魅力。中间四句:“大花哆唇如笑人,小花敛媚如羞春。翠影飘飘舞轻浪,正色不染湘江尘”,细致入微地描绘画中兰花的姿态。大花像张开嘴唇在笑的人,小花似羞涩于春天的妩媚少女,生动展现兰花的不同神态。“翠影飘飘舞轻浪”描绘兰花翠影舞动,如在轻浪中摇曳,画面富有动态美。“正色不染湘江尘”则赞美兰花的高洁品质,不沾染尘世的污浊,将兰花的品格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后四句:“湘江雨冷暮烟寂,欲问三闾杳无迹。忾慷不忍读离骚,目极飞云楚天碧”,诗人由画中兰花联想到湘江及屈原。“湘江雨冷暮烟寂”营造出一种凄凉、寂静的氛围,“欲问三闾杳无迹”表达对屈原的追思,屈原投江,踪迹难寻。“忾慷不忍读离骚”抒发内心感慨,因情感激昂而不忍读《离骚》。最后“目极飞云楚天碧”,极目远望,只见楚天碧空飞云,给人以悠远、开阔之感,在对历史的追思和对未来的展望中,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复杂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杨维桢《采桑词》

下一篇:元·谭处端《长思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