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世萧萧一羽轻":身世像萧萧的一片羽毛那样轻盈,
"白螺杯里酌沧瀛":在白螺杯里酌取沧海之水。
"逍遥自足忘鹏鴳":逍遥自在自我满足,忘却鹏与鴳的区别,
# 鴳:一作鷃。
"漫浪何须记姓名":随性放浪何必记住姓名。
"石鼎煮云听夜雨":用石鼎煮着云雾般的茶,听着夜晚的雨声,
# 夜:一作涧。
"玉笙吹月和松声":吹着玉笙与月光相伴,和着松树的声音。
"凭君为问张公子":拜托你替我询问张公子,
"曾到良常梦亦清":是否曾到过良常,梦也会变得清幽。
元代画家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文学家。一说初名珽,字元镇,号云林子、幻霞子、荆蛮民等,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其家是吴中有名的富户,但倪瓒不愿管理生产,自称“懒瓒”。其性好洁而迂僻,人称“倪迂”。初奉佛教禅宗,后入全真教。人品高洁,元末卖田散财,浪迹太湖、泖湖一带。一生未仕。倪瓒擅画水墨山水,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元四家”。其创“折带皴”,所作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意境清远萧疏,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其诗多为酬唱之作,造语天然,清隽淡雅;散文自然不雕琢。兼工书法,学王羲之小楷《黄庭经》。存世画作有《渔庄秋霁图》《梧竹秀石图》《雨后空林》等。诗文有《倪云林先生诗集》《清閟阁集》。
1. 分段赏析
“身世萧萧一羽轻,白螺杯里酌沧瀛”:诗人将自己的身世比作轻盈的羽毛,在白螺杯中酌酒,仿佛能饮尽沧海,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胸怀和豁达的心境。“逍遥自足忘鹏鴳,漫浪何须记姓名”:运用鹏鴳的典故,表明自己逍遥自足,忘却世间的功名利禄,随性自在,无需在意姓名被人铭记,体现出诗人对世俗名利的看淡。“石鼎煮云听夜雨,玉笙吹月和松声”:此联具体描写生活场景,用石鼎煮茶,听着夜雨,吹着玉笙,与松声相应和,营造出一种清幽、闲适的氛围,充满了诗意和雅趣。“凭君为问张公子?曾到良常梦亦清”:最后询问送信之人,拜托他向张德常问候,问其是否曾到过良常,即使在梦中也会感到清幽吧,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和牵挂。
上一篇:元·王冕《不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