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ò
gāo
yóu
shè
yáng

朝代:元作者:萨都剌浏览量:3
piāo
xiāo
shù
shāo
fēng
shàng
jiàn
rén
yàn
xiāng

译文

树梢在风中轻轻摇曳,湖上淅淅沥沥下着雨。看不见打鱼的人,菰蒲丛中大雁在相互鸣叫。

逐句剖析

"飘萧树梢风":树梢在风中轻轻摇曳,

"淅沥湖上雨":湖上淅淅沥沥下着雨。

"不见打鱼人":看不见打鱼的人,

"菰蒲雁相语":菰蒲丛中大雁在相互鸣叫。

# 蒲:一作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过高邮射阳湖》是元代诗人​​萨都剌​​的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途经高邮射阳湖时所见的风雨湖景。诗中通过​​“飘萧树梢风”“淅沥湖上雨”“菰浦雁相语”​​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空濛寂寥的江湖画卷,并以“不见打鱼人”的留白,暗示了人迹罕至的荒凉。全诗语言简练,在风声、雨声、雁语的交织中,营造出悠远苍茫的意境,体现了萨都剌作为少数民族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独特感受,以及元代文人常见的隐逸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文学家

萨都剌(1307?~1359?),元代文学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人,一说西域答失蛮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进士,官至南台侍御史。萨都剌的诗词,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部分诗歌表达了为民请命、励精图治的政治思想。其山水诗颇见功力,不少作品富有生活实感,描写细腻,贴切入微。在诗歌技巧上,其作品截取平淡的生活片段;层层深入、凝练简洁;善于创造、形象生动;偶亦采用通感手法,将视觉、听觉、嗅觉等联通使用,互相比譬。主要作品有《雁门集》《萨天锡诗集》《天锡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飘萧树梢风”​​,以“飘萧”二字摹写风过树梢的萧瑟之声,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秋风瑟瑟的场景。“树梢风”的意象,短短五字便激活了多重感官体验。​​次句“淅沥湖上雨”​​,将视角从树梢转向湖面。“淅沥”形容细雨连绵的声响,与首句的“飘萧”形成音韵上的呼应,共同构建出风雨交加的自然背景。湖与雨的结合,更添一层迷蒙空阔之感。​​第三句“不见打鱼人”​​,笔锋陡转,风雨中本应有的渔人身影全然不见,仅余空荡的湖面。这一“人迹灭绝”的描写,既写实,又隐喻,赋予小诗以深沉的社会思考。​​末句“菰蒲雁相语”​​,以自然生灵填补人类活动的空缺。菰与蒲丛中,大雁相互鸣叫,仿佛在诉说这片水域的寂寥。“相语”二字拟人化,赋予雁群以情感,与“不见打鱼人”的冷清形成微妙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马钰《道成归·阮郎归改道成归》

下一篇:元·王丹桂《上丹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