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凫鹥野外堂":春天的水流中野鸭和鸥鸟在野外堂前嬉戏,
# 鹥:一作珝。
"山园细路橘花香":山园的小路上弥漫着橘花的香气。
"栖栖身世书盈箧":我一生奔波、不得安宁,书箱里堆满了书籍,
# 书:一作画。
"漠漠风烟酒一觞":在淡淡的烟霭和微风中,独自饮下一杯酒。
"岂谓任真无礼法":哪里是说放任率真就不需要遵守礼法呢,
# 谓:一作为。
"也须从俗着冠裳":还是需要入乡随俗,戴上帽子、穿上衣裳。
"不营产业人应笑":不经营产业会被人嘲笑,
"竹本桃栽已就行":但我栽种的竹子和桃树已经长成、有了生机。
元代画家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文学家。一说初名珽,字元镇,号云林子、幻霞子、荆蛮民等,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其家是吴中有名的富户,但倪瓒不愿管理生产,自称“懒瓒”。其性好洁而迂僻,人称“倪迂”。初奉佛教禅宗,后入全真教。人品高洁,元末卖田散财,浪迹太湖、泖湖一带。一生未仕。倪瓒擅画水墨山水,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元四家”。其创“折带皴”,所作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意境清远萧疏,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其诗多为酬唱之作,造语天然,清隽淡雅;散文自然不雕琢。兼工书法,学王羲之小楷《黄庭经》。存世画作有《渔庄秋霁图》《梧竹秀石图》《雨后空林》等。诗文有《倪云林先生诗集》《清閟阁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春水凫鹥野外堂,山园细路橘花香”:开篇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山园图,春天的水流中野鸭和鸥鸟在野外堂前活动,山园的小路上橘花飘香。此联通过视觉和嗅觉的描写,展现了山园环境的优美和宁静,为全诗奠定了闲适的基调。颔联“栖栖身世书盈箧,漠漠风烟酒一觞”:“栖栖身世”体现出诗人一生奔波、不得安宁的状态,“书盈箧”说明诗人以书为伴,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漠漠风烟酒一觞”描绘了诗人在淡淡的烟霭和微风中独自饮酒的情景,表现出一种闲适又略带孤独的心境,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细腻地展现出来。颈联“岂谓任真无礼法,也须从俗著冠裳”:此联表达了诗人对礼法的思考,诗人并非认为追求任真就可以完全不顾礼法,而是觉得还是要入乡随俗,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岂谓”“也须”的表述,体现了诗人对礼法既有一定的超脱态度,又认识到其存在的必要性,反映出诗人豁达又务实的心态。尾联“不营产业人应笑,竹本桃栽已就行”:诗人坦然面对他人对自己不经营产业的嘲笑,认为虽然自己没有像常人一样去经营产业,但栽种的竹子和桃树已经成长、有了生机,这是自己的收获。此联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不看重世俗的产业和财富,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和自然的生长,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上一篇:元·杨维桢《海客行》
下一篇:元·王哲《五更出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