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剌剌北风吹倒人":凛冽的北风呼啸着,吹得人几乎要被吹倒,
# 剌剌:一作“猎猎”。一作刺刺。指风疾吹声。
"乾坤无处不沙尘":天地间到处都是沙尘。
# 沙尘:《元诗纪事》作“生尘”。
"胡儿冻死长城下":胡地的士兵被冻死在长城脚下,
# 胡儿:少数民族的年轻人。胡,北方的少数民族。他们一般不畏惧严寒。
"谁信江南别有春":谁能相信江南另有一番春天的景象呢。
# 谁信江南别有春:《元诗纪事》作“始信”。此句意在点出画梅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象征。此外,钱谦益《列朝诗集》注云:“余家有元章真迹,(此诗)下二句云:清高只有老梅树,照水开花个个真。”
元代著名画家、诗人
王冕(1287~1359),元代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幼年牧牛,后从韩性学,试进士不第。后归隐九里山,靠卖画为生。其工墨梅,所作墨梅,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偶用胭脂作没骨梅。其诗风格豪迈刚健,不受常规格式的束缚。他还兼擅竹石,长于刻印。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等。著有《竹斋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题画诗。通过北方风沙肆虐与江南梅花绽放的对比,既揭露元末社会动荡的残酷现实,又暗含对江南抗元力量必将迎来春天的坚定信念。
2. 写作手法
比喻:“剌剌北风吹倒人,乾坤无处不沙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北风”比作成一种恶劣环境、艰难处境,勾画出当时的政治形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生活中那些强大的、具有破坏力的困难力量,它“吹倒人”生动地展现出这种力量对人的压迫,让人感觉仿佛被一种无形却强大的力量侵袭,难以抵抗。
3. 分段赏析
“剌剌北风吹倒人,乾坤无处不沙尘。”描绘了一幅北方边塞的恶劣景象。“剌剌北风”从听觉角度生动地写出了北风的强劲、呼啸,仿佛能吹倒人,给人以强烈的冲击感。“乾坤无处不沙尘”从视觉角度描绘出天地间到处都是沙尘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压抑、恶劣的氛围,突出了北方边塞环境的严酷和寒冷,为下文胡儿冻死的悲惨遭遇做了铺垫。“胡儿冻死长城下,谁信江南别有春?”承接上文,具体描绘了边塞士兵在严寒中被冻死的悲惨情景,进一步展现了北方边塞的残酷。“谁信江南别有春”则突然转折,以反问的语气引发读者的思考,暗示江南此时可能正有着温暖宜人、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与上文的恶劣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好景象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边塞士兵不幸遭遇的同情,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 余家有元章真迹,下二句云:“清高只有老梅树,照水花开个个真。”
明末清初钱牧斋
# 全诗写得明白如话,明是咏梅,实则写形势歌颂朱元璋政权,深得比兴之体。同时也表达了王冕驱逐元蒙、渴望太平的思想。
上海古典文学学会理事刘明浩《元明清诗鉴赏》
# 此诗名曰“题梅”,实际只有末句涉及梅,其他三句皆与梅无关,而是写“江南”的对立面北方。写北方极力渲染其气候之严寒与环境之恶劣。诗先写北风之猛,次写沙尘之大,最后写寒冷,可冻死胡儿,含义逐层加深,把势蓄足,然后尾句陡然转折,推出“江南春”即画上梅花,使江南春于北方背景的映衬之下显得那样明媚温馨。诗人如此别出心裁地描写看似与梅无关的北方风寒,亦是其“假画以见志”的体现,联系当时义军崛起,元朝统治残暴腐败的政治形势,其中政治寓意不难体味。因此,此诗得到朱元璋的“眷赏”亦就不奇怪了。
苏州大学教授王英志《元明清诗词选》
上一篇:元·李真人《望江南·真龙虎》
下一篇:元·凌云翰《苏武慢·智不如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