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ǎi
qiè
yán

朝代:元作者:杨维桢浏览量:3
mǎi
qiè
qiān
huáng
jīn
shēn
xīn
shǐ
使
jūn
wén
yǒu
bái
tóu
yín

译文

买妾耗费千两黄金,妾应允身体却不允真心。使君听闻妾已有丈夫,每夜都念起《白头吟》。

逐句剖析

"买妾千黄金":买妾耗费千两黄金,

"许身不许心":妾应允身体却不允真心。

"使君闻有妇":使君听闻妾已有丈夫,

"夜夜《白头吟》":每夜都念起《白头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买妾言》是元代诗人杨维桢创作的五言绝句。全诗呈现封建买妾现象中女性被物化、情感难契合的现实,又化用卓文君典故,暗含对婚姻伦理的坚守。作为“悯时病俗”类乐府代表作,语言凝练、叙事视角独特,以对比与用典的手法,揭露封建社会女性处境,体现“铁崖体”比兴讽喻特征,借简短篇幅传递深刻社会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文学家

杨维桢(1296~1370),元代文学家。一作杨维祯,字廉夫,号铁崖。因擅吹铁笛,自号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杨维桢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一生致力于诗文辞赋的革新,亦工散曲,又善行草书。其尤以倡导古乐府而追随者甚众,形成“铁雅诗派”。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其在创造手法上有浪漫主义的特点,好驰骋异想,运用奇辞,受李贺影响很深。代表作品有《丽则遗音》《铁崖先生古乐府》《东维子文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经考证,《买妾言》大概创作于杨维桢40岁担任绍兴钱清场盐司令之时(14世纪40年代)。彼时,浙东地区盐工们生计艰难,社会贫富分化愈发严重,诗人把目睹的民生困苦融入文学创作。该诗和同一时期创作的《海乡竹枝歌》四首,都属于“即事类乐府”,共同构成了展现元代底层社会面貌的创作系列,成为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文学见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讽喻诗。以封建买妾现象为题材,通过“买妾许身”与“使君念妇”的情节,揭露封建社会女性被物化交易的现实,借化用《白头吟》典故,暗含对婚姻伦理坚守的价值倾向,表达对封建世俗中人性、情感与伦理问题的批判与思考。

2. 写作手法

对比:“买妾千黄金”,诗人着重强调买妾所花费的巨额钱财,“千黄金”凸显出物质层面的高价值,展现出在封建买妾交易中,女性被当作昂贵的商品来对待。而次句“许身不许心”,则突出了情感层面的虚无,即便花费重金买来妾的身体依附,却无法换来真心。“千黄金”的物质价值与“不许心”的情感虚无形成尖锐对立,深刻地揭示了封建买妾关系中,物质与情感的失衡,批判了这种以金钱衡量情感的扭曲现实。用典:“夜夜《白头吟》”一句,化用卓文君作《白头吟》的典故,卓文君作此诗,是为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以及对丈夫变心的哀怨,坚守“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婚姻理想。诗中使君听闻所买之妾已有丈夫,却夜夜念及《白头吟》,作者借此典故,并非单纯抒发情感,而是以典故中对真挚爱情与婚姻忠贞的追求,反衬使君买妾行为的不合理,将其重构为对以金钱交易女性的批判,直指这种行为对婚姻伦理的违背。诗中“使君”形象化用《陌上桑》中使君的典故,《陌上桑》里的使君试图强娶罗敷,展现出权贵对女性的觊觎与不尊重。本诗中的“使君”以重金买妾,与《陌上桑》中使君的行为本质相近,都是对女性的物化与占有。作者借这一典故,将“使君”的行为与传统典故中不道德的形象关联,使其成为批判封建权贵依仗权势或财富获取女性的载体,强化了对社会不公与道德缺失的批判。

3. 分段赏析

“买妾千黄金”,开篇便以“千黄金”这一夸张的表述,着重突出了买妾所耗费成本之高昂。在古代社会,妾的地位本就低下,而用如此巨额钱财去购买一个妾,更像是一场赤裸裸的交易,瞬间就将封建时期这种特殊的主妾关系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们清晰地看到在金钱的衡量下,女性的尊严与情感被忽视,女性被当作商品随意买卖,凸显了封建制度下女性的悲惨境遇。“许身不许心”,紧承上句,来了一个急转。“许身”表明妾在形式上已经归属于主人,可“不许心”又直白地揭示出,尽管妾在身体上依附于主人,但其内心却并非心甘情愿。这一转折,深刻地进入到了情感的内核层面,体现出人性的复杂——情感并非能用金钱简单收买。主人虽得到了妾的人,却无法得到她的心,这种无奈与悲哀,是对封建买妾关系的有力批判。“使君闻有妇”,简单一句,点明了关键情节。使君得知所买之妾已经有丈夫,这一信息瞬间打破了原本看似稳定的买妾关系,让故事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波澜。“夜夜《白头吟》”,巧妙地化用卓文君的《白头吟》这一经典诗作。卓文君的《白头吟》表达的是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和对变心之人的谴责。在这里,使君夜夜念起《白头吟》,含蓄而深沉地烘托出他因为这段情感无法顺遂而产生的惆怅、追念等情思。他既对妾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又深知妾已有归属的无奈。诗人以简洁的笔触,生动地勾勒出这复杂的情感波澜,让读者不禁去思索这买妾行为背后更为复杂的情感故事,使整首诗余味悠长,也进一步深化了诗歌对封建婚姻伦理以及人性情感的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马钰《黄鹤洞中仙 继重阳韵》

下一篇:元·元好问《朝中措·香轻红浅露梅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