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àn
·
·
zuì
xián
yín

朝代:元作者:凌云翰浏览量:3
zuì
xián
yín
xìng
lái
wǎng
shān
jìng
qiǎo
rén
liǎng
àn
táo
huā
chūn
shuǐ
xiān
yuán
huā
shàng
yīng
yún
jiān
quǎn
fèi
ǒu
dào
dòng
xiān
lín
biàn
便
xiāng
liú
xián
huà
cháng
shēng
jiē
wěi
xíng
fēi
huà
tiān
tái
dāng
nián
liú
ruǎn
shuō
huāng
táng
shì
qín
rén
fàng
zhōu
què
kǒng
ǒu
rán
xiāng
lǐng
jiāng
chén
lín
fēng
dòng
chuī
luò
bàn
lián
hóng
dài
shǎo
yān
yuè
chū
dōng
fāng
zhǔ
shòu
téng
guī

译文

醉意朦胧中随意吟诗,兴致来了独自前往,深山寂静无声,连人语都听不见。溪流两岸绽放着桃花,一湾春水潺潺,仿佛在追寻那难以寻觅的仙境源头。枝头黄莺婉转啼鸣,云端传来犬吠声,偶然间闯入神仙居住的琳琅宫殿。仙人便留我坐下、闲谈长生之道,可叹我这副身躯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画卷里、描绘的昔日天台山,当年刘阮遇仙的传说,实在荒诞不可信。那些避世的秦人,泛舟的渔夫,只怕偶然相遇也会改变心志。山岭的夕阳即将沉落,林间风突然吹起,卷落了半幅帘幕般的缤纷落花。稍待片刻,月亮从东方升起,我拄着弯曲的藤杖独自归去。

逐句剖析

"醉里闲吟":醉意朦胧中随意吟诗,

"兴来独往":兴致来了独自前往,

"山静悄无人语":深山寂静无声,连人语都听不见。

"两岸桃花":溪流两岸绽放着桃花,

"一溪春水":一湾春水潺潺,

"似忆仙源无路":仿佛在追寻那难以寻觅的仙境源头。

"花上莺啼":枝头黄莺婉转啼鸣,

"云间犬吠":云端传来犬吠声,

"偶到洞仙琳宇":偶然间闯入神仙居住的琳琅宫殿。

"便相留、":仙人便留我坐下、

"闲话长生":闲谈长生之道,

"嗟我委形非故":可叹我这副身躯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

"图画里、":画卷里、

"昔日天台":描绘的昔日天台山,

"当年刘阮":当年刘阮遇仙的传说,

"此说荒唐无取":实在荒诞不可信。

"避世秦人":那些避世的秦人,

"放舟渔子":泛舟的渔夫,

"却恐偶然相与":只怕偶然相遇也会改变心志。

"岭日将沉":山岭的夕阳即将沉落,

"林风忽动":林间风突然吹起,

"吹落半帘红雨":卷落了半幅帘幕般的缤纷落花。

"待少焉、":稍待片刻,

"月出东方":月亮从东方升起,

"拄个瘦藤归去":我拄着弯曲的藤杖独自归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苏武慢·醉里闲吟》是元末明初词人凌云翰创作的词。此词上片以醉游为线,勾勒出山居独步的幽寂之境:桃花溪畔、莺啼犬吠、洞仙琳宇等意象层层铺展,既暗含对世外桃源的追慕,又以“委形非故”的喟叹流露身世飘零之感。下片转写历史典故,借天台刘阮传说与秦人避世旧事,将现实隐逸与神话想象交织,最终以“月出拄藤”的孤高画面收束,展现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全词通过虚实相生的意境构建,在花影云踪间寄托着遗民文人对俗世的疏离与对理想境界的追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末明初诗人

凌云翰(1323~1388),元末明初诗人。字彦翀,号柘轩,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至正十九年举浙江乡试,授平江路学正,不赴,后授成都府学教授,坐事谪南荒,归葬西湖。凌云翰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与瞿佑友善。其诗华而不靡,才情奔放,驰骋而不离轨辙。其亦工词,曾作咏梅词100首、咏柳词100首,称“梅柳争春”,时人赞以韵调俱美。著有《柘轩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醉里闲吟,兴来独往,山静悄无人语”三句是描写词人自身状态及山中环境的起笔。“醉里闲吟”表明词人在微醺的状态下悠然吟诗,尽显闲适之态;“兴来独往”体现出词人随性而为,兴致起时便独自前往山中,洒脱自在;“山静悄无人语”描绘出山中一片静谧的氛围,没有他人的言语声,突出环境的清幽宁静,为后文的描写奠定了静谧的基调。“两岸桃花,一溪春水,似忆仙源无路”三句是对山中景色的描写。“两岸桃花”描绘出两岸盛开着艳丽桃花的美好景象,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绚烂;“一溪春水”则写出春水潺潺流动的画面,给人以灵动之感;“似忆仙源无路”将眼前的景色与桃花源相联系,仿佛让人回忆起那难以寻觅的仙境,增添了一种神秘和向往之情,暗示着此处景色如同仙境般美丽却又难以捉摸。“花上莺啼,云间犬吠,偶到洞仙琳宇”三句继续描写山中的见闻和际遇。“花上莺啼”从听觉角度出发,写出黄莺在花枝间欢快啼叫的情景,使画面更具生机与活力;“云间犬吠”则通过云间传来的犬吠声,进一步渲染出山中环境的清幽与神秘,也暗示着此处可能有仙人居所;“偶到洞仙琳宇”点明词人偶然间来到了神仙居住的道观,为故事发展增添了奇幻色彩,引出下文与仙人的交流。“便相留、闲话长生,嗟我委形非故”两句写的是词人被洞仙琳宇的仙人留下交流的情景。“便相留、闲话长生”表明仙人热情地挽留词人,与他谈论长生不老之道,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嗟我委形非故”则是词人发出的感慨,叹息自己的身体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样子,流露出对时光流逝、自身变化的无奈和对长生的向往,使情感更具深度。“图画里、昔日天台,当年刘阮,此说荒唐无取”四句是词人对传说的看法。“图画里、昔日天台,当年刘阮”提及了天台山中刘晨、阮肇遇仙的传说,将其比作图画中的故事;“此说荒唐无取”则直接表明词人认为这些传说荒诞不经,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体现出词人较为理性的态度,也与前文他自己的遇仙经历形成对比,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避世秦人,放舟渔子,却恐偶然相与”三句是词人对一些故事中人物的联想。“避世秦人”让人联想到桃花源中躲避战乱的秦人;“放舟渔子”则如同发现桃花源的渔人;“却恐偶然相与”表示词人觉得这些人物的相遇或许只是偶然的情况,进一步强调了这些故事的偶然性,也表达出词人对这些故事背后深意的思考,使词的内涵更加丰富。“岭日将沉,林风忽动,吹落半帘红雨”三句是对山中傍晚景色的描写。“岭日将沉”描绘出太阳即将在山岭后落下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日暮的氛围;“林风忽动”写出山林间的风突然吹动,给静谧的环境增添了一丝动态;“吹落半帘红雨”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被风吹落的桃花比作红色的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桃花飘落的美丽画面,色彩鲜艳,富有诗意,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待少焉、月出东方,拄个瘦藤归去”两句写的是词人的行动和时间的推移。“待少焉、月出东方”表明时间慢慢过去,月亮从东方升起,交代了时间从傍晚到夜晚的变化;“拄个瘦藤归去”描绘出词人拄着一根瘦藤杖独自归去的画面,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闲适自在的状态,同时也给人留下了一种余韵悠长的感觉,仿佛词人带着对山中经历的回味踏上归途。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谭处端《瑞鹧鸪·修行非易亦非难》

下一篇:元·谭处端《西江月·作伴修行未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