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外虚名一羽轻":身外的虚浮名声,轻得如同一片羽毛。
"封侯何必胜躬耕":封侯拜相哪里比得上亲自耕作。
"田园活计浑闲在":田园里的农活,全然闲适自在,
"诗酒风流属老成":吟诗饮酒的风雅之事,属于年长成熟的人。
"三会水":三会水的所在,
"半山亭":半山腰的亭子。
"村村花柳自升平":每一个村庄的花草树木,自然呈现出太平景象。
"锦城未比还家好":繁华的都市,不如回家好。
"何处而今有锦城":如今哪里还有这样的繁华都市呢。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田园隐逸词。词人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表达了对身外虚名的轻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体现出词人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情怀,以及对田园宁静升平生活的向往。
2. 分段赏析
这首词上片以“身外虚名一羽轻”开篇,用“一羽轻”的比喻,形象写出虚名的微不足道;接着以“封侯何必胜躬耕”的反问,直接对比封侯与躬耕,表达对田园生活的肯定。后两句“田园活计浑闲在,诗酒风流属老成”用白描手法,描绘田园劳作的闲适与诗酒相伴的雅致,传递出历经世事后的淡泊心境。下片转向具体场景:“三会水,半山亭”以简笔勾勒乡村山水亭台的清幽;“村村花柳自升平”用“村村”二字展现乡村的普遍安宁,“自升平”更添自然本真之趣。结尾“锦城未比还家好,何处而今有锦城”以“锦城”代指繁华都市,通过与“还家”的对比,用反问强化“家乡更胜繁华”的情感,突出对故园的珍视。
上一篇:元·马钰《十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