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
tiān
·
·
shēn
wài
míng
qīng

朝代:元作者:元好问浏览量:3
shēn
wài
míng
qīng
fēng
hóu
shèng
gōng
gēng
tián
yuán
huó
hún
xián
zài
shī
jiǔ
fēng
liú
shǔ
lǎo
chéng
sān
huì
shuǐ
bàn
shān
tíng
cūn
cūn
huā
liǔ
shēng
píng
jǐn
chéng
wèi
huán
jiā
hǎo
chǔ
ér
jīn
yǒu
jǐn
chéng

译文

身外的虚浮名声,轻得如同一片羽毛。封侯拜相哪里比得上亲自耕作。田园里的农活,全然闲适自在,吟诗饮酒的风雅之事,属于年长成熟的人。三会水的所在,半山腰的亭子。每一个村庄的花草树木,自然呈现出太平景象。繁华的都市,不如回家好。如今哪里还有这样的繁华都市呢。

逐句剖析

"身外虚名一羽轻":身外的虚浮名声,轻得如同一片羽毛。

"封侯何必胜躬耕":封侯拜相哪里比得上亲自耕作。

"田园活计浑闲在":田园里的农活,全然闲适自在,

"诗酒风流属老成":吟诗饮酒的风雅之事,属于年长成熟的人。

"三会水":三会水的所在,

"半山亭":半山腰的亭子。

"村村花柳自升平":每一个村庄的花草树木,自然呈现出太平景象。

"锦城未比还家好":繁华的都市,不如回家好。

"何处而今有锦城":如今哪里还有这样的繁华都市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鹧鸪天·身外虚名一羽轻》为金元之际文学家元好问的词作。词中通过对“身外虚名”与“田园生活”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对归居田园的向往。上片以“身外虚名一羽轻”开篇,直言虚名如羽毛般轻贱,反问“封侯何必胜躬耕”,强调躬耕生活的实在;下片用“三会水,半山亭”“村村花柳自升平”描绘乡村闲适之景,最后以“锦城未比还家好”收束,通过“锦城”与“还家”的对比,突出家乡的温馨美好。全词语质而意丰,虽依《鹧鸪天》旧调填制,却以素朴语言承载深沉哲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田园隐逸词。词人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表达了对身外虚名的轻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体现出词人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情怀,以及对田园宁静升平生活的向往。

2. 分段赏析

这首词上片以“身外虚名一羽轻”开篇,用“一羽轻”的比喻,形象写出虚名的微不足道;接着以“封侯何必胜躬耕”的反问,直接对比封侯与躬耕,表达对田园生活的肯定。后两句“田园活计浑闲在,诗酒风流属老成”用白描手法,描绘田园劳作的闲适与诗酒相伴的雅致,传递出历经世事后的淡泊心境。下片转向具体场景:“三会水,半山亭”以简笔勾勒乡村山水亭台的清幽;“村村花柳自升平”用“村村”二字展现乡村的普遍安宁,“自升平”更添自然本真之趣。结尾“锦城未比还家好,何处而今有锦城”以“锦城”代指繁华都市,通过与“还家”的对比,用反问强化“家乡更胜繁华”的情感,突出对故园的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马钰《十报恩》

下一篇:元·马钰《十报恩·山侗八愿报师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