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
·
yáng
chūn
·
·
zèng
hǎi
táng

朝代:元作者:徐再思浏览量:3
huán
mèng
duàn
fēng
liú
shì
yín
zhú
chéng
guì
dōng
fēng
shù
yān
zhī
shuāng
yàn
zi
céng
jiàn
zhèng
kāi
shí

译文

杨玉环和明皇的风流韵事已经像幻梦般逝去,但是当年在银烛光下太白歌颂海棠花的富贵词却与世长留。在东风吹拂下绽开,好像一树白玉和胭脂,一双双欢飞的燕子,曾经亲眼看到花开时的芳姿。

逐句剖析

"玉环梦断风流事":杨玉环和明皇的风流韵事已经像幻梦般逝去,

# 梦断:梦尽。,玉环:即唐玄宗贵妃杨玉环。

"银烛歌成富贵词":但是当年在银烛光下太白歌颂海棠花的富贵词却与世长留。

# 富贵词:这里指歌颂海棠的诗词。中国素以牡丹、海棠为富贵之花,故称。一说指李白奉唐玄宗诏所写的《清平调词三首》。

"东风一树玉胭脂":在东风吹拂下绽开,好像一树白玉和胭脂,

# 玉胭脂:指海棠花盛开时如同殷红色的玉石。

"双燕子":一双双欢飞的燕子,

"曾见正开时":曾经亲眼看到花开时的芳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阳春曲·赠海棠》是元代散曲家徐再思写的一首散曲,主要描绘海棠花的艳丽姿态。曲中直接描写海棠的句子只有一句“东风一树玉胭脂”,其他内容大多借助历史故事、文学典故,或是把燕子拟人化,通过它们的视角来侧面烘托海棠盛开的热闹场景,整体内容很丰富。曲子的前两句结构对仗工整,后面三句则是较为自由的散句,对仗与散句搭配使用。内容上既有情感的抒发,也有故事的叙述和景色的描写,景物里藏着情感,叙事中带着情绪,景与情、事与情融合得自然。整首曲子的文字流畅优美,颜色感鲜明,情感表达也很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散曲作家

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号甜斋,嘉兴(今浙江嘉兴)人。曾任嘉兴路吏,以擅写散曲名世。其散曲以悠闲生活与闺情春思、恋情、江南自然景物、归隐等题材为主,也有一些赠答、咏物为题的作品。徐再思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合辑二人散曲作品为《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代表作品有《水仙子·夜雨》《蟾宫曲·春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从唐朝起就在民间传得挺广。大家对这段感情怎么看,各有各的说法,文人写文章也各有各的观点,说不完道不尽。留下的诗句文章也不少,最有名的要数白居易的《长恨歌》。像“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白居易《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这样的句子,还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深情的话,不知感动了多少后来的人。李商隐的《马嵬》则从另一个角度说起,批评唐玄宗“做了四十年皇帝,还不如普通人家能护住妻子”——明明是一国之君,却连心爱的人都没保护好,反而不如洛阳城里卢家的莫愁姑娘过得安稳。还有一首和这事儿相关的作品,具体是什么时候写的已经不清楚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阳春曲·赠海棠》是一支咏物散曲,融合历史故事、文学典故与拟人化燕子的见证,描绘了海棠艳丽的姿容,递出对海棠的赞美之情。

2. 写作手法

拟人:“双燕子。曾见正开时。”燕子本为自然生灵,但作者赋予其“见证者”的身份,通过“曾见正开时”一句,暗示燕子曾目睹海棠盛放的芳姿,甚至隐喻其见证过杨玉环与唐玄宗的爱情故事。这种拟人化处理,将燕子人格化为历史的旁观者,展现“物是人非”的对比。情景交融:以杨玉环与唐玄宗的爱情悲剧为引,暗喻美好事物的短暂性。表面上咏赞海棠“玉胭脂”的艳丽,实则暗喻杨贵妃的容颜与命运,暗示繁华易逝的悲剧性。虚实结合:“玉环梦断风流事”以杨贵妃(玉环)的悲剧收场暗喻海棠的命运。杨贵妃常被比作海棠(典出《太真外传》),诗中虽未直接描写海棠,却通过历史典故将海棠的艳丽与杨贵妃的风流相勾连,形成“人即花,花即人”的互喻关系。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使海棠兼具自然与人文。

3. 分段赏析

徐再思的这首散曲既写海棠花,也写杨贵妃,现实与想象相互交织,开头“玉环梦断风流事”,简要概括了马嵬坡事变的经过,也为整首曲子的情感走向定下了基调。能看出作者对李杨爱情最终的破裂感到难过,也有种无力改变的无奈。“银烛歌成富贵词”,引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当年在兴庆池东边的沉香亭旁,银烛照亮夜色,春风轻拂,月色迷人。杨贵妃与盛开的牡丹互相映衬,显得格外美丽。最出色的乐师李龟年弹奏着诗仙李白写的《清平调》三首,名花、美人、才华横溢的诗人、技艺高超的乐师,这样美好的场景凑在一起,实在叫人沉醉。突然爆发的战乱打破了这一切。马嵬坡事变后,杨贵妃不幸殒命,唐玄宗从此形单影只,日子过得孤单又凄凉。“东风一树玉胭脂”这句,从叙事转到写景。如今又是春天,一夜春风吹过,海棠花纷纷绽放。这里可能化用了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用“玉胭脂”来形容,更突出了海棠花柔润的质感。最后“双燕子,曾见正开时”,又回到叙事和抒情。“双燕子”既是指今年春天见过海棠盛开的燕子,也像是说这些海棠曾经见证过李杨的爱情。现在物还是原来的物,人却已不在,怎么能不让人感伤呢?站在这一树繁花前,仿佛还能听见他们曾经的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如今,一切都已消散。

4. 作品点评

这首散曲前两句对仗工整,后面三句比较自由,对仗与散句结合,抒情、叙事、写景融为一体。景里有情感,事中含深情,情景交融。语言优美流畅,色彩鲜明,读起来很有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张弘范《【双调】殿前欢》

下一篇:元·关汉卿《【中吕】普天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