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ǎn
shí
shǒu

朝代:元作者:杨维桢浏览量:3
zhuàng
zhì
líng
yún
shí
niú
shào
nián
shì
yān
liú
kuáng
míng
fèng
liáo
wèi
jiù
xué
lóng
liáng
xiū
tái
rén
píng
yán
xiǎo
jìn
fēng
hóu
chóu
lái
àn
jiàn
nán
lóu
zuò
liáo
luò
jiāng
shān
wàn
chóu

译文

我曾经壮志直冲云霄,豪气如牛般雄浑,可年少时为何才华抱负长久被埋没。我像接舆一样狂歌,姑且自我安慰,空有屠龙绝技却无处施展。昔日在台阁的故友都已隐退,出身平民的小人却纷纷封侯拜相。满心愁绪中提剑独坐南楼,面对这寥落衰败的江山,心中满是万里愁绪。

逐句剖析

"壮志凌云气食牛":我曾经壮志直冲云霄,豪气如牛般雄浑,

"少年何事苦淹留":可年少时为何才华抱负长久被埋没。

"狂歌鸣凤聊自慰":我像接舆一样狂歌,姑且自我安慰,

"旧学屠龙良已休":空有屠龙绝技却无处施展。

"台阁故人俱屏迹":昔日在台阁的故友都已隐退,

"闾阎小子尽封侯":出身平民的小人却纷纷封侯拜相。

"愁来按剑南楼坐":满心愁绪中提剑独坐南楼,

"寥落江山万里愁":面对这寥落衰败的江山,心中满是万里愁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感时一首》是元末明初杨维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围绕诗人对时代的感慨与自身境遇的悲叹。内容上,开篇抒发年轻时壮志未酬的苦闷,接着以“狂歌鸣凤”“旧学屠龙”自比,感慨所学无用,又对台阁故人隐退、闾阎小子封侯的世道不公进行批判,最后以“按剑南楼坐”“万里愁”表达内心的忧愁与对江山寥落的悲叹。写作手法上,用典丰富,“鸣凤”“屠龙”等典故增添文化底蕴;对比鲜明,将台阁故人与闾阎小子的不同境遇对比,凸显世道不平;借景抒情,以“寥落江山”烘托愁绪。此作品以其深刻的时代洞察和沉郁的情感表达,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文人的心境与社会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文学家

杨维桢(1296~1370),元代文学家。一作杨维祯,字廉夫,号铁崖。因擅吹铁笛,自号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杨维桢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一生致力于诗文辞赋的革新,亦工散曲,又善行草书。其尤以倡导古乐府而追随者甚众,形成“铁雅诗派”。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其在创造手法上有浪漫主义的特点,好驰骋异想,运用奇辞,受李贺影响很深。代表作品有《丽则遗音》《铁崖先生古乐府》《东维子文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壮志凌云气食牛,少年何事苦淹留”,诗人开篇便以“壮志凌云气食牛”展现出自己年轻时的豪迈与雄心壮志,“气食牛”化用典故,极言志向之远大。紧接着“少年何事苦淹留”发出疑问,为何年轻时才华抱负却被长久埋没,直接点明内心的苦闷与不甘,为全诗奠定了沉郁的情感基调。颔联“狂歌鸣凤聊自慰,旧学屠龙良已休”,“狂歌鸣凤”用接舆狂歌的典故,诗人以接舆自比,表明自己在壮志难酬时,只能以狂放的歌声自我慰藉。“旧学屠龙”则用朱泙漫学屠龙之技却无用武之地的典故,感慨自己昔日所学如今毫无用处,无奈与失落之情溢于言表。颈联“台阁故人俱屏迹,闾阎小子尽封侯”将“台阁故人”与“闾阎小子”进行鲜明对比,“台阁故人俱屏迹”写旧时在朝廷的友人都隐退避世,“闾阎小子尽封侯”则说出身平民的小人却纷纷封侯拜相,深刻揭示出元末明初社会的黑暗与不公,讽刺意味十足。尾联“愁来按剑南楼坐,寥落江山万里愁”中,“愁来按剑南楼坐”,诗人因愁绪满怀,按剑坐在南楼之上,“按剑”这一动作生动表现出内心的愤懑与无奈。“寥落江山万里愁”,面对寥落的江山,愁绪蔓延万里,以景结情,将个人的愁绪与国家江山的衰败相融合,使情感更加深沉,意境更加开阔。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陈孚《开平即事二首(其一)》

下一篇:元·谢应芳《点绛唇·海上归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