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àn
·
·
luò
hóng
chuī
mǎn
shā
tóu

朝代:元作者:元好问浏览量:3
luò
hóng
chuī
mǎn
shā
tóu
zǒng
wèi
chūn
jiāng
huā
luò
huā
kāi
chūn
duō
qíng
wéi
yǒu
huà
liáng
shuāng
yàn
zhī
dào
chūn
guī
chù
jìng
zhōng
rǎn
rǎn
sháo
huá
xiě
yōu
huái
怀
hèn
jiǔ
shí
huā
néng
zhī
fāng
jiǔ
jīn
qīng
lèi
西
chuāng

译文

被风吹落的残花铺满水边小路。好像一直是为春天将要过去才这样。春去夏来,花开花落,年复一年。只有多情的它们(双燕),雕梁上的双燕,才知道春天到哪里了。揽镜自照,看到自己青春已逝。想要抒写一下深重的情怀,又恨词不达意。九月十月,美好时期还能维持多久。一边喝酒,一边流泪,寂寞孤独地听着滴打在西窗上的雨声。

逐句剖析

"落红吹满沙头路":被风吹落的残花铺满水边小路。

# 沙头路:水边的路。沙,水边的沙滩。,落红:落花。

"似总为、春将去":好像一直是为春天将要过去才这样。

"花落花开春几度":春去夏来,花开花落,年复一年。

"多情惟有":只有多情的它们(双燕),

"画梁双燕":雕梁上的双燕,

"知道春归处":才知道春天到哪里了。

"镜中冉冉韶华暮":揽镜自照,看到自己青春已逝。

# 韶华:美好的年华,指人的青春。,冉冉:渐进的样子。

"欲写幽怀恨无句":想要抒写一下深重的情怀,又恨词不达意。

# 幽怀:深重的情怀。

"九十花期能几许":九月十月,美好时期还能维持多久。

# 花期:美好时期。

"一卮芳酒":一边喝酒,

"一襟清泪":一边流泪,

"寂寞西窗雨":寂寞孤独地听着滴打在西窗上的雨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青玉案·落红吹满沙头路》是金代元好问的一首暮春感怀词。全词以暮春为背景,上片写“落红吹满沙头路”的凋零景象,以拟人笔法道出“似总为、春将去”的眷恋,复以“画梁双燕”的灵动反衬春归无觅的怅惘;下片由景入情,“镜中冉冉”直指年华老去之痛,“欲写幽怀”更添无处倾诉之郁结,终以“一卮芳酒,一襟清泪”的独酌,将人生寂寥化入“西窗雨”的绵长余韵。全词在花落花开的自然轮回中寄寓人生易老之慨,语言婉转而情感深沉,展现了元好问词作含蓄蕴藉的抒情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青玉案·落红吹满沙头路》是元好问在金朝覆亡背景下创作的感怀之作。作为矢志报国的士大夫,他早年怀抱匡时济世之志,却因朝廷苟且因循而壮志难酬。42岁时遭遇丧妻之痛,叠加国破家亡的沉痛现实,使其在韶华渐逝的镜中自照中,将政治失意、人生无常之慨寄于词章。词人化用贺铸《青玉案》原韵,通过“落红”、“双燕”等意象,既抒写了对亡妻的悼念,又暗寓了对故国春归无处的深沉悲慨,终以“一卮芳酒,一襟清泪”的孤寂画面,完成对生命际遇的凄美书写。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暮春感怀的词,通过落花、双燕等意象,抒发了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惆怅,以及幽怀难遣的寂寞心绪。

2. 写作手法

拟人:上片“似总为、春将去”赋予落花以人的情感,仿佛落红也在为春天离去而伤感。寓情于景:全词以“落红”“画梁双燕”“西窗雨”等意象为载体,将年华易逝、孤独哀伤之情融入暮春景物描写中。

3. 分段赏析

上阕:“落红吹满沙头路”以铺天盖地的落红意象开篇,营造出暮春时节特有的凄艳氛围。“似总为、春将去”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落花挽留春光的执念,实则暗含词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与眷恋。“花落花开春几度”由景入情,以自然循环反衬人生短暂,笔触含蓄而深沉。“多情惟有,画梁双燕”的转折尤为精妙,在众芳凋零中突出燕子逐春的特写,既形成动静对比,又为下片的孤独埋下伏笔,更暗含词人对生命活力的向往。下阕:“镜中冉冉韶华暮”通过铜镜意象,将视角由外景转向内心观照,一个“冉冉”精准捕捉时光流逝的无力感。“欲写幽怀恨无句”直抒胸臆,道出文人最痛切的创作困境,比寻常愁绪更深一层。“九十花期能几许”的诘问,将自然花期与人生盛年并置,数字的具象化使抽象慨叹变得可触可感。结句“一卮芳酒,一襟清泪”以工整对仗浓缩复杂心绪,酒泪交融的意象既承续“举杯消愁”的传统,又以“西窗雨”的冷寂场景赋予新意,令全词在凄清意境中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元好问《青玉案》以落花起兴,通过“画梁双燕”等意象的层递转折,将伤春之叹与人生感怀交融。“多情惟有”三句以物观情,不着痕迹传递韶华易逝之思。其语言婉转而不晦涩,叠用“一卮芳酒,一襟清泪”的排比句式,将复杂心绪凝练为具体物象。虽承袭传统伤春题材,但虚实相生的笔法使个人幽怀与自然时序形成互文,拓展词体抒情深度,于宋金词坛别具清婉蕴藉之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词言惜春之幽情,有感于花开花落而泪湿衣襟,虽说是沿袭花间词的传统写法,亦可见作者感受的细腻和敏锐。

现代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张毅《词林观止》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元好问《浪淘沙·春瘦怯春衣》

下一篇:元·贯云石《【双调】殿前欢_畅幽哉,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