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前鹦鹉洲":一梦回到黄鹤楼跟鹦鹉洲,
# 鹦鹉洲:在今武汉市西南长江中,但今鹦鹉洲已非宋以前故地。,黄鹤楼:三国时吴国所建的楼名,历代屡有兴毁。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蛇山的黄鹄矶头。黄鹤,即黄鹄。
"梦中浑似昔时游":又同昔日那般游玩了一番。
# 昔时游:揭傒斯曾在大德四年(1300)前后从江西北上湘、汉间游历,时年二十多岁。,浑似:全似。
"苍山斜入三湘路":苍山深入到三湘的大路间,
# 三湘:湘水从发源至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总名三湘。这里代指今湖南一带地。
"落日平铺七泽流":落日铺满了七泽的水面。
# 七泽:泛指鄂、湘各地的湖泊。司马相如《子虚赋》:“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
"鼓角沉雄遥动地":傍晚城头鼓角声齐响,遥传四方、撼动大地,
# 鼓角沉雄遥动地:谓军队的战鼓声、号角声雄壮深沉,传得很远,震撼楚国大地。
"帆樯高下乱维舟":千帆万樯排列得高下参差,令人目不暇接。
# 维舟:系船。,乱:交错。
"故人虽在多分散":昔日朋友虽然都在但因分散而难聚首,
"独向南池看白鸥":只能独自面向南池看那白鸥嬉戏。
# 看白鸥: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谓将与鸥鸟订盟同住水云之乡。这里用看白鸥表示羡慕鸥鸟的自由飞翔,向往归隐林下。
元代文章家,“元诗四大家”之一
揭傒斯(1274~1344),元代文章家。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人。延祐初授翰林国史院编修,累官至翰林侍讲学士。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揭傒斯与虞集、杨载、范梈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又与柳贯、黄溍、虞集并称为“儒林四杰”。其诗诸体皆善,尤长于五言,风格清丽婉转,别饶风韵。其诗歌内容广泛具有批判现实的精神,大胆揭露社会弊端。其为文叙事严整,语简而洁。主要作品有《燕氏救兄诗》《答胡汲仲书》《与萧维斗书》等。著有《揭文安公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思乡怀人。描绘了武昌壮美秀丽的山川景色与奇异独特的风土人情,营造出一种既苍茫悠远又饱含深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故土深深的眷恋以及对故人的殷切思念。
2. 写作手法
赋:“苍山斜入三湘路,落日平铺七泽流”这两句诗运用赋体,通过描写苍山斜入三湘路、落日平铺七泽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武昌昔日壮丽景色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反衬:“故人虽在多分散,独向南池看白鸥”,以故人在反衬己之孤,以白鸥闲适反衬己之愁通过故人尚在却多离散与自身独对白鸥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3. 分段赏析
“黄鹤楼前鹦鹉洲,梦中浑似昔时游”此句是追忆往昔在武昌的经历。“黄鹤楼”与“鹦鹉洲”皆是武昌极具代表性的景观,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一个“前”字,清晰地勾勒出二者的空间位置关系,让读者仿佛能看到诗人在黄鹤楼前,遥望鹦鹉洲的画面。“梦中浑似昔时游”,“梦”字点明情境,“浑似”强调了梦境与往昔游玩经历的高度相似,生动地展现出诗人对武昌往昔游玩时光的深刻记忆。这两句诗为全诗奠定了怀旧的情感基调,引发读者对诗人往昔在武昌生活的遐想。“苍山斜入三湘路,落日平铺七泽流”这两句是对武昌景色的具体描绘,运用赋体手法。“苍山斜入三湘路”,“苍山”展现出山脉的苍郁、雄浑,“斜入”一词赋予山脉动态感,仿佛苍山如一条巨龙,缓缓延伸进三湘大地。“三湘路”点明了地域范围,拓展了画面的空间感。“落日平铺七泽流”,“落日”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又略带寂寥的氛围,“平铺”一词将落日的广阔与宁静生动地展现出来,“七泽流”描绘出周边水域的浩渺,仿佛能看到落日的余晖洒在广阔的水面上,波光粼粼。这两句诗通过对苍山、落日、三湘路、七泽流等自然景观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宏大而壮美的武昌山水画卷,表达了诗人对武昌景色的赞美与怀念。“鼓角沉雄遥动地,帆樯高下乱维舟”此句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进一步描绘武昌的景象。“鼓角沉雄遥动地”,“鼓角”是古代战争或重要活动中使用的乐器,其声音雄浑厚重。“沉雄”一词突出了鼓角声音的深沉、雄壮,“遥动地”则夸张地表现出鼓角声音的传播范围之广,仿佛能震动大地,营造出一种紧张、宏大的氛围。“帆樯高下乱维舟”,“帆樯”指代船只,“高下”描绘出船只的错落有致,“乱维舟”生动地展现出船只在水面上停泊、系缆的纷繁景象。这两句诗将听觉上的雄浑与视觉上的纷繁相结合,既展现了武昌作为交通枢纽的繁华热闹,又暗示了时代的动荡与不安,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故人虽在多分散,独向南池看白鸥”这两句是诗人的感慨与抒情。“故人虽在多分散”,“虽……多……”的句式强调了故人虽然还在世,但却各自离散的现实。这种聚散离合的无奈,让诗人感到孤独和失落。“独向南池看白鸥”,“独”字突出了诗人的孤单处境,“南池”是一个具体的地点,诗人独自前往,在那里看着白鸥。白鸥通常象征着自由、闲适,而诗人此时却只能独自观赏,与白鸥形成鲜明对比,更增添了他的孤独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在时光流逝、人事变迁后的孤独寂寞之感。
4. 作品点评
在《梦武昌》一诗里,“武昌”无疑是全篇的核心意象。诗作并未刻意去强调梦中与现实的界限,仿佛诗人根本无需通过明确的梦境标记来传递那份情感羁绊。这座城市早已从简单的地理符号升华为精神图腾,深深镌刻在诗人灵魂深处。诗中那些关于武昌的追忆,即便置于现实的语境中,也如同亲临其境般鲜活生动——黄鹤楼的檐角还悬着当年的月光,鹦鹉洲的芳草依然摇曳着昔日的传说。武昌不必非要在梦中现身,因为它早已成为诗人血脉中的记忆,只要笔墨触及纸面,这座城市的气息便喷薄而出,带着灼热的温度与永恒的回响。
# 全诗立意在“梦”,然又处处与实境相连,使人易于联想,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在元诗中独标了一种奇异、绚丽的风格。
不详上海学术月刊社副编审刘明浩《中国山川名胜诗文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