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家风":山谷般的家风,
"萧闲情味":闲适的情味,
"只君能识":只有你能够体会认识。
"会友论文":与友人相聚讨论文章,
"哦诗遣兴":吟诗抒发兴致,
"此乐谁消得":这种乐趣谁能享受得到。
"壶中天地":(时光如同)壶中的天地,
"目前今古":古今之事在眼前,
"今日还明日":今天过去又是明天。
"似南华蝶梦醒来":好像从南华所描述的蝶梦醒来,
"秋雨数声残滴":听到秋雨几声残留的雨滴声。
"诗书有味":诗书充满韵味,
"功名应小":功名利禄应该渺小,
"云散碧空幽寂":云散开后碧空幽静寂寥。
"北海洪樽":像北海那样有盛大的酒樽,
"南山佳气":如南山的美好气象,
"清赏今犹昔":这种清赏的乐趣如今和往昔一样。
"一天明月":满天明月,
"几行征鹰":几行飞翔的鹰,
"楼上有人横笛":楼上有人吹奏横笛。
"想醉中、":想象在醉中、
"八表神游":能够神游八方,
"不劳凤翼":不需要借助凤凰的羽翼。
元代政治家、文学家
刘秉忠(1216~1274),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初名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先入全真道,后出家为僧,法名子聪,谥文贞,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后被举荐入忽必烈(世祖)王府。刘秉忠建议定百官爵禄、减赋税差役、劝农桑、兴学校等。世祖至元元年,奉命还俗,复姓刘氏,赐名秉忠。刘秉忠与张文谦、张易、王恂、郭守敬并称为“紫金山五杰”。其兼擅诗文词曲,潇散闲澹,与其为人相类。主要作品有《西州客中》《过玲珑山》。著有《藏春集》六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闲适生活为题材词。借“会友论文,哦诗遣兴”之景与“壶中天地,目前今古”的意象,写出了作者超脱尘俗的思想情感。
2. 写作手法
用典:“似南华蝶梦醒来”巧用“庄周梦蝶”典故。该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意是庄周梦中化为蝴蝶,醒来后不知是庄周梦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为庄周,意在表达事物的虚幻与人生的无常。作者在此以蝶梦醒来,形容人生如梦,时光虚幻,借典故深化对人生的哲思,增添作品文化底蕴。
3. 分段赏析
上阕前六句“山谷家风,萧闲情味,只君能识。会友论文,哦诗遣兴,此乐谁消得”,作者开篇称赞友人独具慧眼,能领略山谷的家风以及萧闲的情味。接着描述与友人相聚,一起讨论文章、吟诗遣兴的乐趣,感慨这种乐趣并非人人都能享受得到,为全词定下了闲适、高雅的基调,展现出文人相聚的雅趣。上阕中间三句“壶中天地,目前今古,今日还明日”,作者感慨时光流转,如同壶中天地般,古今之事在眼前变幻,今日过去又是明日,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的感叹,同时也有一种超脱尘世、看淡时间流逝的豁达。上阕最后两句“似南华蝶梦醒来,秋雨数声残滴”,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以蝶梦醒来后的清醒,借秋雨残滴之口,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又略带清幽的氛围,暗示人生如梦,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虚幻的感悟。下阕前四句“诗书有味,功名应小,云散碧空幽寂”,将诗书的韵味与功名进行对比,表明在作者心中,诗书充满趣味,而功名利禄则微不足道。“云散碧空幽寂”描绘出云散后碧空的幽静,衬托出作者内心对淡泊、宁静生活的追求。下阕中间三句“北海洪樽,南山佳气,清赏今犹昔”,“北海洪樽”用了孔融的典故,“南山佳气”则让人联想到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表达作者像古人一样享受饮酒赏景的清赏之乐,且这种乐趣古今相同,体现出作者对传统文人闲适生活方式的认同与传承。下阕最后四句“一天明月,几行征鹰,楼上有人横笛。想醉中、八表神游,不劳凤翼”,描绘出一幅明月高悬、征鹰飞翔、楼上有人吹奏横笛的画面,营造出开阔、悠远的氛围。最后想象自己在醉中能够神游八方,无需借助凤凰的羽翼,表达了作者追求精神自由,超脱尘世束缚的情怀,将全词的情感推向高潮。
上一篇:元·张翥《范宽山水》
下一篇:元·王冕《客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