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山无数":门外有无数青山,
"亭中春有余":亭中满是春天的气息,
"但沉吟早成诗句":我略微沉吟,便早早地有了作诗的灵感。
"笑九皋禽也能相媚妩":我笑那九皋鹤也能展现出妩媚的姿态,
"驾白云半空飞去":驾着白云向半空飞去。
"野鹤才鸣罢":野鹤刚刚鸣叫完,
"山猿又复啼":山猿又接着啼叫,
"压松梢月轮将坠":压在松梢上的月亮即将落下。
"响金钟洞天人睡起":洞天中传来金钟声响,仿佛是仙人睡醒,
"拂不散满衣云气":而我衣袖上沾满的云气怎么也拂不掉。
"山隔红尘断":青山隔断了红尘,
"云随白鸟飞":白云随白鸟飞,
"只这的便是老夫心事":这便是我的心事。
"休夸子房并范蠡":别夸张良和范蠡,
"肯回头古人也容易":肯回头的话,古人做到的也容易。
"野水明于月":野水比月亮还明亮,
"沙鸥闲似云":沙鸥像白云般悠闲,
"喜村深地偏人静":喜的是村子深、地势偏、人安静。
"带烟霞半山斜照影":带着烟霞的半山斜照光影,
"都变做满川诗兴":都化作满川的诗兴。
"流水高低涧":流水在高低山涧流淌,
"断云远近山":断云绕着远近青山,
"爱园林翠红相间":爱这园林里红绿相映。
"对诗人怎不教天破悭":面对这样的美景,怎么能不让上天破例多给我一些呢,
"四周围水云无限":四周水云无穷无尽。
"入室琴书伴":入屋有琴书相伴,
"出门山水围":出门有山水环绕,
"别人不能够尽皆如意":别人不能事事如意。
"每日乐陶陶辋川图画里":每日在辋川般的画境里乐陶陶,
"与安期羡门何异":与安期生、羡门子有何不同?
元代文章家、诗人、曲家
张养浩(1269?~1329),元代文章家、诗人、曲家。字希孟,号齐东野人,别号顺庵,晚号云庄老人,谥文忠,济南(今属山东)人。早年荐为东平学正,历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中书省参议,因上疏触怒英宗,遂辞官归隐。天历二年关中大旱,起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积劳而病卒于任所。张养浩与元明善、曹元用齐名,号称山东“三俊”。其诗多写民生疾苦,诗风颇受散曲影响,通俗晓畅,风致潇洒。散曲风格豪宕放旷,超逸雄浑,时有清丽俊爽之气。其以散曲反映社会重大主题,提高了散曲的社会功能。代表作品有《山坡羊·潼关怀古》。有政论集《三事忠告》,诗文集《归田类稿》,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开篇“门外山无数,亭中春有余”,先勾勒居所周遭之景。门外是连绵不绝的山峦,亭中尚留存春日未尽的暖意,寥寥两句便铺展一幅开阔且温润的山水画卷,为后文抒情与感怀铺垫了宁静基调。接着“但沉吟早成诗句”,写诗人身处此景的自然反应。只需静静思索,诗句便自然而然生成,可见山水之美对诗人触动之深,亦暗显其归隐后心境从容,无需刻意雕琢,灵感自随景致而生。“笑九皋禽也能相媚妩,驾白云半空飞去”两句,更添灵动之态。诗人含笑观那高远之处的禽鸟,亦能显出娇美婉媚之姿,振翅乘着白云向半空飞去。“笑”字饱含诗人愉悦之情,禽鸟的自在与白云的悠然,既衬得山林更富生机,亦暗合诗人追求自由的心境。随后“野鹤才鸣罢,山猿又复啼,压松梢月轮将坠”,将场景转至夜晚。野鹤的鸣叫刚歇,山猿的啼声又起,松枝梢头的月亮即将坠落。“才罢”“又复”写出声响的连贯,“压”字则将月亮贴近松梢的画面写得极具质感,夜的静谧与声响的交错,令山林夜景更显幽深。末句“响金钟洞天人睡起,拂不散满衣云气”,以听觉与触觉收束。山洞中传来金钟之声,诗人从睡梦中醒来,身上沾染的云气即便拂拭亦无法散尽。“金钟响”添几分空灵,“满衣云气”则将山林的清润具象化,仿佛诗人已与这自然相融,满身皆是山林气息。第二首开篇“山隔红尘断,云随白鸟飞”,直点山林生活与世俗的隔绝。山峦将世间喧嚣隔断,白云随着白鸟一同翩飞,“隔”字写出山林的屏障之效,“随”字则显白云与白鸟的悠然,两句便道尽归隐生活远离纷扰的特质。“只这的便是老夫心事”,继而直抒胸臆。这般景致、这般生活,正是自己心中所向往的,直白却真挚,令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满足感跃然纸上。“休夸子房并范蠡,肯回头古人也容易”,更融入人生体悟。不必夸赞张良与范蠡那般功成身退的古人,只要愿放下官场执念,寻常人亦能如古人般过上自在生活。此处诗人以古人自比,既表露出对功名利禄的轻视,亦凸显自己选择归隐的坚定与明智。“野水明于月,沙鸥闲似云”,又转回写景,且用巧妙对比。野外流水比月光更显澄澈,沙洲上的鸥鸟如白云般闲适,“明于月”“闲似云”的喻指,将水的清透、鸥的自在写得格外生动,亦令“喜村深地偏人静”的“喜”更有依凭。正是这偏僻安静的村落,才藏着如此澄澈闲适的景致,诗人的喜悦源于对这份宁静的珍视。“带烟霞半山斜照影,都变做满川诗兴”,则将景致与情志再次相融。半山腰带着烟霞的夕阳余晖,洒下斑驳光影,眼前这满川景致,皆化作诗人心中涌动的诗情,可见自然之美已全然浸润诗人内心,连光影都成了灵感之源。第三首开篇“流水高低涧,断云远近山”,描绘更富层次的山水。山涧中流水或高或低,错落有致;远处近处的山峦间,飘着零散云朵,“高低”“远近”令画面有了空间之感,“流水”“断云”更添动态,勾勒出一幅灵动山水图。“爱园林翠红相间”,直抒喜爱之情。喜爱园林中绿树红花相互映衬的景致,一句“爱”字,直白传递出诗人对眼前生活的热爱,不加修饰却格外真诚。“对诗人怎不教天破悭,四周围水云无限”,更以反问强化情感。面对这般景致,上天怎会对诗人吝啬?四周皆是无边无际的水色云景,言下之意乃自然赐予的美景无穷无尽,足以令诗人沉醉,进一步凸显山林景致的丰饶与美好。“入室琴书伴,出门山水围”,转向描写日常起居。进屋有琴与书籍相伴,出门则被山水环绕,一内一外,概括出诗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精神上有琴书滋养,视野里有山水相伴,这般生活正是他心中的理想模样。“别人不能够尽皆如意”,通过对比他人,更显自身生活的可贵。旁人难有事事顺心之时,而自己却能拥有如此惬意的生活,暗含对归隐选择的庆幸。末句“每日乐陶陶辋川图画里,与安期羡门何异”,以典故作结。每日皆在如王维辋川别业那般的如画景致中怡然自乐,这与传说中安期生、羡门子那般的仙人有何不同?诗人将自身生活比作辋川胜景,又比为仙境生活,既写出对当下生活的极度满足,亦令整首曲子的心境从“自得”升华为“超脱”,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