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āng
diào
·
·
qīng
jiāng
yǐn
·
·
xiāng

朝代:元作者:徐再思浏览量:3
xiāng
yǒu
shǎo
zhài
měi
xiāng
cuī
cháng
tiāo
zhuó
dàn
chóu
zhǔn
liǎo
sān
fēn
zhè
běn
qián
jiàn
shí
cái
suàn

译文

相思就像欠人债的债主,每天都去逼迫催促。经常担负着一担忧愁的债务,却抵不了三分利息。这本帐只有见到他时才算得。

逐句剖析

"相思有如少债的":相思就像欠人债的债主,

# 少债的:欠债的。少债:欠债。

"每日相催逼":每天都去逼迫催促。

"常挑着一担愁":经常担负着一担忧愁的债务,

# 一担愁:形容愁思沉重。一担,元时市语,形容重。

"准不了三分利":却抵不了三分利息。

# 利:利息。,准不了:折不了,抵不得。准:偿还,抵偿。

"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这本帐只有见到他时才算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清江引·相思》是元代散曲作家徐再思创作的一首散曲小令,属双调宫调。作品以爱情相思为题材,将相思之苦比作欠债追讨:相思者如负债之人日日被催逼,常背负沉重愁绪却无法抵偿分毫利息,唯有相见时方能了结这笔“相思债”。全篇以市井常见的债务关系为喻,将抽象情感转化为“一担愁”的具象描写,语言质朴直白,不假典故辞藻。通过利滚利的债务压力,层层递进地刻画出相思的煎熬与相见之迫切,结尾点明唯有重逢可解其苦,浅显中见含蓄,通俗中显巧思,展现了元代散曲贴近生活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散曲作家

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号甜斋,嘉兴(今浙江嘉兴)人。曾任嘉兴路吏,以擅写散曲名世。其散曲以悠闲生活与闺情春思、恋情、江南自然景物、归隐等题材为主,也有一些赠答、咏物为题的作品。徐再思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合辑二人散曲作品为《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代表作品有《水仙子·夜雨》《蟾宫曲·春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代的高利贷剥削尤为残酷。《元史·太宗纪》记载:“以官民贷回鹘金偿官者,岁加倍,名羊羔息,其害为甚。”可见在元代,欠债之苦尤为深重,也正是这首曲子用以比喻的社会现实基础。至于其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确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爱情题材的散曲小令,曲中将相思比作追倒债,描写了日日被情思催逼、愁绪沉重却无法解脱的煎熬,营造了焦灼而卑微的氛围,抒发了痴情者但求相见、不计得失的纯粹执念。

2. 写作手法

比喻:“相思有如少债的”将相思比作欠债,以“每日相催逼”突出相思如债主般日夜纠缠的压迫感;继而用“常挑着一担愁”化愁绪为沉重债务担子,“准不了三分利”更以高利贷利息喻指愁苦累积却无法缓解的困境;末句“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则延续这一债务之喻,意谓相思之“本钱”唯有在与心上人相见时方可结清,使相见成为偿还之日,将情感的解脱与债务的清算巧妙关联。

3. 分段赏析

“相思有如少债的”一句,妙在“少债”二字。究竟是谁欠谁的债,谁是讨债的那一方,这里面的关系还真得细细琢磨才能弄明白。若从付出的角度来看,相思的一方自然就是债权人,下面所写的一切情绪活动,都是她内心的真实写照。“每日相催逼”一句,表面是天天催债,实际上是天天催促对方回应自己的情意,希望对方早些明白自己的心意、早些给个答复。这话也可以理解为相思之苦日复一日地缠绕着人、逼迫着人,使人不得安宁,把那种无法摆脱、时时刻刻纠缠心头的思念写得非常贴切而生动。“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这两句写的是相思者的心境,也特别传神。“愁”是双重的:一是相思的烦恼,二是债讨不回的苦闷。这种愁绪沉重得像担着一担东西,实在难以承受;而且,这样的债根本别指望有什么利息——毕竟相思是心甘情愿的事,对方是否知道都难说,又怎敢奢望回报?“常挑着一担愁”一句,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变得像实物一样,形象鲜明,表现出相思的沉重,显示出极高的想象力和表达力。最后一句说得尤其动人,“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意思是,只要能见上一面,就算是把本钱算回来,至于人家肯不肯回应,那就不强求了;哪怕只见一面,就已经心满意足,连利息也顾不得了。

4. 作品点评

这支小曲比喻新颖巧妙,语言明快爽朗,带有几分小儿女的俏皮口吻。用韵干脆利落,看似不押实则音叶自然,仿佛不经意间相合,实属难得,可谓百曲之中难寻其二。至于其中的意味,更值得细细品味。整首曲子表面浅白,却处处藏着含蓄之意;语言略带通俗,却显出匠心巧思,这正是它高妙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其得相思三昧者欤。

明末清初褚人获《坚瓠壬集》卷三

# 以放债喻相思,亦元人沿用之意。特以此词为著耳。

近代任半塘《曲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姬翼《玉女摇仙佩》

下一篇:元·张伯淳《木兰花慢·载西山爽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