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兴
"鹏抟九万":梦想着能乘着大鹏鸟展翅高飞九万里,
# 鹏抟九万:大鹏鸟振翅高飞九万里,此处用来比喻人的奋发有为、志向远大。鹏,大鹏鸟。抟,展翅抟击天空飞。
"腰缠十万":腰里装着很多钱,
# 腰缠十万:意思是升官、求财、成神仙三者兼而有之。
"扬州鹤背骑来惯":骑着仙鹤去扬州。
"事间关":世间路途艰险,
# 事间关:世事曲折,路途艰险。间关,辗转的意思。
"景阑珊":美景已经衰败,
# 景阑珊:景色凋蔽。阑珊,衰落、残破。
"黄金不富英雄汉":黄金是无法打动真正英雄的心。
# 黄金不富英雄汉:英雄不为黄金所动。
"一片世情天地间":任天地间的世态炎凉。
# 一片世情天地间:天地间充满世态炎凉。世情,这里指世态炎凉,化用杜甫《佳人》诗句:“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白":白,
# 白:“白,也是眼”四句:化用阮籍能做“青白眼”的典故,说明对人情世态已经看破。《晋书·阮籍传》说,阮籍能做青白眼,用青眼看人表示敬重,用白眼看人表示蔑视。
"也是眼":不管你是用白眼看我;
"青":青,
"也是眼":还是用青眼看我,
"【":冬日写怀
"离家一月":离开家一月,
"闲居客舍":闲居在朋友家,
"孟尝君不费黄齑社":却无人以哪怕是最简陋的饭食来招待,
# 黄齑:咸腌菜。,孟尝君: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以礼贤下士而闻名于世,门下有食客数千。
"世情别":世道变了,
# 世情:人情世故。
"故交绝":老朋友断绝关系,
"床头金尽谁行借":钱花光了,还有谁肯借钱给我?
"今日又逢冬至节":又是一年冬至到。
# 冬至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大吉之日。
"酒":酒,
"何处赊":何处去赊?
# 赊:买东西时延期交款。
"梅":梅,
"何处折":到哪里去折?
"朝三暮四":变化多端,反复无常,
# 朝三暮四:本指名改实不改,后引申为反复无常。
"昨非今是":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
"痴儿不解荣枯事":这帮愚蠢的人哪里知道荣枯变化的世事。
# 事:道理。,荣枯:此处指世事的兴盛和衰败。,痴儿:指傻子、呆子。指贪财恋色的富而痴之人。
"儹家私":积攒家财,
# 儹家私:积存家私。儹:一作“攒”。
"宠花枝":好色宠妓人欲横流,
# 宠花枝:宠爱女子。花枝:指女色。
"黄金壮起荒淫志":黄金鼓弄起荒淫的情志,
# 黄金壮起荒淫志:有了金钱便生出荒淫的心思。
"千百锭买张招状纸":花费千万金钱兮买了一招供状。
# 招状纸:指犯人招供认罪的供状文书。此句意为:贪官污吏收刮钱财,到头来不过等于买到一张招供认罪的状纸。,锭:金银的量词。五两或十两黄金(白银)为一锭。
"身":自身,
"已至此":已经到了这模样;
"心":内心,
"犹未死":还没有死心。
"冬寒前后":冬寒前后的日子,
"归晴时候":雨过天晴的时候,
"谁人相伴梅花瘦":谁来陪伴清瘦的梅花?
"钓鳌舟":钓大鱼的船,
# 鳌舟:典出《列子·汤问》,传说渤海之东有五座仙山,因被巨龟(鳌)驮着漂浮,天帝派神人斩杀巨鳌,仙山才固定。后世以“钓鳌”喻志向高远或豪迈气概。
"缆汀洲":船停在汀洲,
"绿蓑不耐风霜透":绿蓑经不起风霜吹打,
"投至有鱼来上钩":投喂等有鱼来上钩。
"风":风,
"吹破头":吹裂头顶;
"霜":霜,
"皴破手":皴裂的手。
# 皴:通常指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开裂,比如“皴裂”。
"【":自警
"清风闲坐":在清风中枯坐,
"白云高卧":在白云上高卧,
"面皮不受时人唾":面皮不会受到众人的唾弃。
# 唾:吐唾沫,鄙弃的意思。,面皮:脸皮。
"乐跎跎":整日乐融融,
# 乐跎跎:即乐陶陶。
"笑呵呵":笑呵呵,
"看别人搭套项推沉磨":看别人像驴同样套上套包子拉着沉重的石磨,
# 看别人搭套项推沉磨:看别人像驴一样套上套包拉着沉重的石磨。套项:驴脖子上的套包。沉磨:沉重的石磨。
"盖下一枚安乐窝":替本身盖一座安然恬静的寓所。
# 盖下一枚安乐窝:替自己盖一座安然舒适的“窝”(指居所)。一枚:一座。
"东":向东,
"也在我":由我做主。
"西":向西,
"也在我":也由我做主。
"【":失题
"云浓云淡":天上的云一会浓一会淡,
"窗明窗暗":窗户一会亮一会暗。
"等闲休擘骊龙颔":即使闲的某事情干,也不要去拨开骊龙的嘴窃取真珠。
# 骊龙:据传是黑龙,下巴(额)有珠,古时有人在它睡时取珠;如在醒时它会伤人的,即使它不醒,深渊也会淹死人。,擘:分裂,分开。
"正尴九咸":样子会使本身的所处的境地处于尴尬危险之地,
"莫贪婪":做人就不要贪婪,
"恶风波吃闪的都着淹":不蒙受困难而脚踏两船者都会遭到灾祸的,
"流则盈科止则坎":人心越是贪婪越难停止。
"行":出仕,
# 行:出仕。
"也在俺":也是我本身说了算;
"藏":隐藏,
# 藏:指隐居。
"也在俺":也是我本身说了算。
"妆呆妆亻林":林在喧嚣人群中妆扮呆滞,
# 亻林:人群,妆呆:化妆显得呆滞
"妆聋妆口吞":装聋作哑,闭口不言,
"人生一世刚图甚":人生一世究竟在图谋什么?
"句闲吟":闲暇时吟诵诗句,
"酒频斟":不断斟酒,
"白云梦绕青山枕":白云缭绕梦境,青山作枕,
"看遍洛阳花似锦":看遍洛阳的花,美如锦绣。
"荣":繁荣,
"也在恁":也在你那里;
"枯":凋敝,
"也在恁":也在你那里。
元代杂剧、散曲作家
乔吉(?~1345),亦作“乔吉甫”。元代杂剧、散曲作家。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居杭州。乔吉的散曲作品丰富,风格清丽,与张可久并称“元散曲两大家”。其擅长小令,能雅俗兼赅。他的剧作对明代剧坛很有影响,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一种,现存《两世姻缘》《金钱记》《扬州梦》三种。结集有《惺惺道人乐府》《文湖州集词》《乔梦符小令》三种,近人辑为《梦符散曲》。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咏世抒怀的散曲。借鹏鸟、客舍、渔翁等景象与“黄金不富英雄汉”“床头金尽谁行借”等生活场景,写出了对世态炎凉的批判、人生艰辛的感慨及超脱世俗的处世态度。
2. 写作手法
比喻:“鹏抟九万”化用《庄子·逍遥游》典故,以大鹏振翅比喻壮志凌云;“腰缠十万”象征财富追求;“扬州鹤背”暗喻成仙理想。对比:“事间关,景阑珊”的艰难现实与开篇的宏大理想形成强烈反差,突出“黄金不富英雄汉”的批判性。
3. 分段赏析
【寄兴】“鹏抟九万”化用《庄子·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典故,以大鹏鸟振翅高飞九万里的形象,比喻人奋发有为、志向远大,这与李白《上李邕》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表意相同。“腰缠”二句源自《商芸小说》中“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资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记载,前三句合写当初曾志向高远,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功成名就、富贵满堂,然后便急流勇退,骑鹤归隐。“事间关,景阑珊”两句陡然转折,且对仗整齐,意为世事艰难坎坷,前景凄凉渺茫。“黄金不富英雄汉”一句,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终究换不来功名富贵;“一片世情天地间”则是说世态炎凉,这样的现象在天地之间到处都是。这四句集中体现了作者对人生不平遭遇的无奈叹息,以及对现实社会不合理现象的强烈愤慨。“白,也是眼;青,也是眼”化用了《晋书·阮籍传》中阮籍“青白眼”的典故。据载,阮籍能作青白眼,对自己欣赏的人,就用青眼相看,表示敬重;对不喜欢的人,就用白眼相待,表示蔑视。作者在此自比阮籍,表明自己要用“青白眼”来分辨世事,绝对不像世人那样是非贤愚不分。这里同时运用对偶和重叠句式,二者相互结合,使得语言的节奏感更强,感情的表达也更加铿锵有力。【冬日写怀】:第一首交待写作背景。作者因事在外客居,办事不顺而滞留在旅店中,恰逢冬至节,陷入穷困潦倒之境。“离家一月,闲居客舍”两句是叙述作者的处境。直白地表明自己离开家乡已有一月,只能在旅店中无所事事地停留,简单的话语便勾勒出漂泊在外的孤寂状态。“孟尝君不费黄齑社”一句运用典故,孟尝君广纳门客,此处反用其意,说自己没有孟尝君那样的财力与威望,无法像他一样结交众人,暗示自己陷入困境无人相助。“世情别,故交绝,床头金尽谁行借”三句直抒困境中的感慨。“世情别”写世态炎凉,“故交绝”叹旧友疏离,“床头金尽谁行借”以反问强调钱财用尽后无人愿意施以援手,深刻体现人情冷暖。“今日又逢冬至节”一句点明时间节点,冬至本是团圆时节,而自己却流落异乡,更添凄凉之感。“酒,何处赊?梅,何处折?”两个问句收尾。“酒,何处赊”写想借酒消愁却无处赊酒,“梅,何处折”则以折梅寄情而不得,将作者穷困潦倒、孤独无依的悲苦心境推向高潮。第二首:抒写作者对世事迁变、祸福无常的感慨,同时对那些贪婪敛财和荒淫享乐的愚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与无情的批判。前三句大意是:世间万事反复无常、难以预料,转眼之间便可能发生变化。然而,那些愚顽不化的人始终不明白盛衰荣枯交替变化的道理。“朝三暮四”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来多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痴儿”在此处指执着于钱财、贪恋女色的愚顽之人。“攒家私”即拼命敛财、积攒家产,“宠花枝”意为宠爱女子、沉溺于酒色。“黄金壮起荒淫志”一句,说的是有了金钱便生出荒淫的心思。“千百锭买张招状纸”这句是说:“痴儿”们为了敛财享乐而锱铢必较、不择手段,相互之间争夺倾轧,往往因为“千百锭”的微薄利益而惹上祸端,最终招来牢狱之灾。“千百锭”极言所得利益之少,“招状纸”即犯人招供认罪的供状文书,极言所付出代价之大。一个“买”字,点出他们是自寻绝路、自作自受。这四句是乔吉为那些追名逐利之徒所画的一幅漫画像,描述了他们贪聚财富、沉迷女色、荒淫无耻的丑恶做派,并揭示了他们的可悲下场。最后一句,作者对他们执迷不悟、追名逐利的本性进行了尖锐讽刺:已然身败名裂,却仍贪心不止。此曲开头揭示万事无常、荣枯有数的道理,最后以“痴儿”辈死不悔改作结,将他们的愚顽本性揭露得淋漓尽致。笔调辛辣,一针见血,警告与嘲讽之意,鞭辟入里。元散曲素来被视为“愤怒”的艺术,乔吉作为元散曲中后期的代表作家,其作品题材和内容虽已转向关注个人内心世界,以及描写闺情闺怨及女性题材,但此类直接批判社会黑暗不公、风气污浊的愤世嫉俗之作,仍以独特的方式存在。他善于采用漫画式的描绘,对社会丑恶现象进行深刻揭露和辛辣讽刺,语言通俗、口语化,表达痛快酣畅。第三首开头三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怀。寒冬时节,雪过天晴,有谁来陪伴诗人如梅花般清瘦的身影?“冬寒前后”是个偏义复词,侧重指进入寒冬以后。“梅花瘦”既指身体像梅花一样消瘦——乔吉《南吕·阅金经·闺情》有“玉减梅花瘦,翠颦妆镜羞”之句,同时,梅花在古诗词中是象征高洁品格的独特意象,故此句深层含义是:何处去寻找像梅花一样傲雪凌霜、高洁出尘的同道之人作伴?后文塑造了一个冒着风霜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钓鱼的小舟系在水中的小洲上,绿蓑衣耐不住风霜的侵凌。待到有鱼来上钩时,寒风几乎要把头吹破,霜冻皴得手上都是裂纹。“鳌”是传说中的海中大龟,“鳌舟”即渔船,作者用“鳌舟”指代渔船,暗含乘风破浪、沽钓大鳌的豪气。“投至”为口语,即待到之意。读这首散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唐代柳宗元《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幽僻清冷意境。但二者的时代背景与作者处境大不相同:唐代开科取士,是文人士子可凭借才能大显身手的盛世,柳宗元虽被贬,但其身份及社会地位依然较高,虽处清贫,却无衣食之忧,内心充满文人特有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傲气;而元代废除科举,读书人干禄无阶、仕进无路,许多元曲作家以度曲为生,与歌妓为伍,社会地位极端低下,陷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困境,用“寒饿狼狈,冠衣褴褛”(陶宗仪语)来概括他们的辛酸毫不为过。乔吉《卖花声·悟世》用“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清灯竹篱茅舍”描写自己凄惨的生存状态,此曲写寒江独钓,“绿蓑不耐风霜透”“风,吹破头;霜,皴破手”,同样狼狈至极,全然是一个为了生存而冒着风霜严寒打鱼的渔翁,毫无垂钓的悠闲自在。曲子中间“钓鳌舟,缆汀洲”的意象壮大开阔,与后面残酷的生存处境形成强烈反差,表现出对理想抱负无法实现的无奈与愤慨,是对黑暗腐朽的元朝统治者无声的抗议与批判。【自警】:“清风闲坐,白云高卧”以清新自然的景物描写,勾勒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面皮不受时人唾”则直接表明自己不愿受他人非议的心态。“乐跎跎,笑呵呵”通过叠词的运用,强化了轻松愉悦的情绪,与“看别人搭套项推沉磨”形成对比,突出自己对世俗束缚的不屑,宁愿营造属于自己的“安乐窝”。“东,也在我。西,也在我”以简洁有力的表述,强调了自我主宰的自由心境。【失题】:“云浓云淡,窗明窗暗”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人生境遇的起伏。“等闲休擘骊龙颔”用比喻的手法,告诫人们不要轻易去触碰危险之事。“正尴九咸,莫贪婪”直接点明不要贪婪的主旨,“恶风波吃闪的都着淹”形象地描绘出贪婪可能带来的恶果。“流则盈科止则坎”以水流作比,说明应顺应自然规律,“行,也在俺;藏,也在俺”则体现了一种能屈能伸、自我掌控的人生态度。“妆呆妆亻林,妆聋妆口吞”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出一种故作糊涂的生活方式,“人生一世刚图甚?”以反问的形式,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句闲吟,酒频斟”描绘出悠闲自在的生活场景,“白云梦绕青山枕”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看遍洛阳花似锦”则展现了对世间美好事物的欣赏,“荣,也在恁;枯,也在恁”将荣辱兴衰看得淡然,体现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这几首诗语言通俗直白,通过对生活场景和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世俗的看法,蕴含着一定的哲理,同时也展现了作者追求自由、豁达超脱的思想感情。
# 此曲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世风的愤嫉。
现代现代词曲学家任中敏《元曲三百首》
上一篇:元·孙华孙《题墨萱》
下一篇:元·白朴《双调·驻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