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肠宛转":因思念远人而愁肠曲折辗转,
# 宛转:曲折,展转。,离肠:离别的心情。
"瘦觉妆痕浅":本来粉黛不施更觉妆痕轻浅。
# 妆痕浅:既无心妆扮,妆痕也难掩瘦消面容。浅,即脂粉已褪色。
"飞去飞来双语燕":双宿双飞情语呢喃的燕子,
# 语燕:情语呢喃的燕子,一作“乳燕”。
"消息知郎近远":你们可知道我郎君行踪近远的消息。
# 消息知郎近远:“知郎近远消息”的倒装。
"楼前小雨珊珊":楼前小雨连绵不断,
# 珊珊:本指玉佩声,这里形容风雨声。
"海棠帘幕轻寒":绣有海棠花图案的帘幕里也透进春寒。
# 海棠帘幕:绣有海棠花图案的帘幕。
"杜宇一声春去":杜鹃鸟一声声啼叫,似乎在说“春光消歇不如归去”,
# 杜宇:即杜鹃,相传为古蜀帝杜宇失国后精魂所化,在春夏之交,常彻夜不停啼鸣,其叫如说“不如归去”。
"树头无数青山":远望树梢之外是无数环列的青山。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全词通过描写女子对远方情人的刻骨相思,寄托了作者对故国沦亡的深沉哀思;在缠绵悱恻的闺怨抒写中,蕴含着金末遗民对家国命运的悲怆与眷恋。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上片双燕“飞去飞来”的自由欢愉,与女主人公独守空闺的寂寥形成鲜明对比,乐景衬哀情,凸显其孤苦。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开篇,直击女主人公因相思而焦灼缭乱的心绪,离愁如肠绞般曲折难解,以致无心梳妆,容颜憔悴。“瘦觉”二字既写形销骨立之态,更透露出精神上的萎靡。随后“飞去飞来双语燕”两句,以双燕呢喃反衬人之孤寂,燕子自由欢愉,而女主人公却只能痴问燕语,探听情郎消息,痴情与绝望交织,更显其内心凄楚。此处“消息知郎近远”的倒装句式,强化了期盼与不安的矛盾心理。下片转入暮春之景,“楼前小雨珊珊,海棠帘幕轻寒”,雨声本为自然声响,帘幕亦无情感,但在主人公的主观视角下,雨滴如泣,帘幕透寒,景物皆染上浓重的哀愁色彩。这种“景随情迁”的写法,将无形之愁化为可感的凄冷氛围。末句“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尤为精妙:杜鹃啼血,既是春尽的象征,又暗用蜀帝失国的典故,暗示金王朝的倾覆;而“无数青山”阻隔视线,既写实景,又喻家国沦丧后故土难归的绝望。
4. 作品点评
《清平乐·离肠宛转》这首词巧妙地将抒情与写景融为一体,情感抒发时自然融入景物描写,景物刻画中又暗含情感流动。全篇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语言清新婉丽,笔调柔美流畅,营造出含蓄悠远的艺术境界,令人回味无穷。
# 不免英雄气短而儿女情长。
现代文艺理论研究室研究员李元洛《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
上一篇:元·王哲《川拨棹·蓬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