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shì

朝代:元作者:王冕浏览量:3
èr
yuè
sān
xiē
táo
huā
xìng
huā
chuī
zuò
lěi
lián
fēi
yàn
shāng
chūn
nài
juān
guān
zhuǎn
fēng
yún
biān
sài
fēng
duō
cǎo
shù
lǎo
shū
kuáng
jiàn
xìng
lái
dài
gēng

译文

二月初三的雨连绵不停,桃花与杏花被风雨吹落,零落成泥。泥水堆积让筑巢的燕子艰辛辗转,杜鹃的哀啼更添春去的无奈。边关河流上风云汇聚气象肃杀,烽火频传中草木掩映一片迷离。年迈的我仍怀疏狂意气欲舞剑抒怀,兴致涌来时何须等待鸡鸣报晓。

逐句剖析

"二月三日雨不歇":二月初三的雨连绵不停,

"桃花杏花吹作泥":桃花与杏花被风雨吹落,零落成泥。

"积垒可怜飞燕苦":泥水堆积让筑巢的燕子艰辛辗转,

"伤春无奈杜鹃啼":杜鹃的哀啼更添春去的无奈。

"关河气转风云合":边关河流上风云汇聚气象肃杀,

"边塞烽多草树迷":烽火频传中草木掩映一片迷离。

"老我疏狂思舞剑":年迈的我仍怀疏狂意气欲舞剑抒怀,

"兴来不待五更鸡":兴致涌来时何须等待鸡鸣报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日即事》是元代诗人王冕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暮春风雨景象与边塞风云的对比,抒发了诗人伤春感时、壮心未已的复杂情怀。前四句以“雨打落花”“飞燕困泥”“杜鹃悲啼”等意象,描绘春光逝去的凋零与哀愁,体现婉约笔法中对自然细腻的观察;后四句笔锋陡转,以“关河风云”“边塞烽火”隐喻元末动荡时局,最终以“老思舞剑”“不待鸡鸣”的疏狂之态,展现诗人虽年迈仍心系家国的豪情。全诗融合了王冕作为隐士的孤高与画家的写实功力,语言凝练,意境由柔婉渐入苍劲,是元代诗歌中兼具艺术性与时代感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著名画家、诗人

王冕(1287~1359),元代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幼年牧牛,后从韩性学,试进士不第。后归隐九里山,靠卖画为生。其工墨梅,所作墨梅,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偶用胭脂作没骨梅。其诗风格豪迈刚健,不受常规格式的束缚。他还兼擅竹石,长于刻印。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等。著有《竹斋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二月三日雨不歇,桃花杏花吹作泥”:以具体日期“二月三日”切入,强化真实感;风雨摧花的描写,通过“桃花杏花”这一典型春景的凋谢,象征春光逝去的不可逆。颔联“积垒可怜飞燕苦,伤春无奈杜鹃啼”:“飞燕苦”写燕子因雨水积垒筑巢艰难,暗喻百姓在乱世中的艰辛。“杜鹃啼”用典,既呼应伤春,又隐喻诗人对时局的忧愤。颈联“关河气转风云合,边塞烽多草树迷”:从首联的江南春雨转向边关战云,以“风云合”“烽多”暗指元末军事冲突的紧张局势。尾联“老我疏狂思舞剑,兴来不待五更鸡”:“老我”与“疏狂”并置,凸显诗人虽年迈仍存豪情。“思舞剑”用典,表达报国无门的郁结。尾句“不待五更鸡”以行动性语言打破前文的哀婉,展现急迫的用世之心,形成诗意的陡转。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丘处机《无俗念·乐道》

下一篇:元·丘处机《报师恩·赠众道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