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青青白云白":青山一片青翠,白云洁白无瑕,
"一尺小溪千里隔":一条小小的溪流,却仿佛将千里相隔。
"扁舟舣岸不见人":一只小船停靠在岸边,却不见有人的踪迹,
"鸡声何处秦人宅":鸡鸣声从何处传来,是秦人居住的地方。
"桃花流水春粼粼":桃花盛开,流水潺潺,春天的景色波光粼粼,
"不识人间有战尘":这里的人不知道人间还有战争的烟尘。
"待得紫芝如掌大":等到紫芝长得像手掌那么大的时候,
"归来甘作太平民":就归来甘愿做一个太平盛世的百姓。
# 甘:一作闲。
1. 分段赏析
“青山青青白云白,一尺小溪千里隔”两句是对山水远景的勾勒。连续两个“青”字叠用,强化了山峦苍翠欲滴的鲜艳色彩;“白”字则凸显出云朵的纯净无瑕,两种鲜明的色彩交织,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在眼前铺开,营造出宁静清幽的氛围。这种叠字的用法,让自然景物的形象更鲜明,读来也富有音韵美。后句以“一尺小溪”与“千里隔”的对比,将眼前短溪化为隔断尘世的屏障,用主观感受突出此地的幽静。“扁舟舣岸不见人,鸡声何处秦人宅”两句以动静结合的方式继续写景。“舣岸”指小船靠在岸边,本应有人活动的场景却“不见人”,更显环境的空寂清幽,仿佛天地间唯有山水与孤舟,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寂静中传来鸡叫声,打破了画面的沉寂。“秦人宅”让人联想到避世隐居的“桃花源”,鸡声不知从何处的“秦人宅”传来,既暗示了此地可能有隐居的人家,又增添了几分清幽之感,仿佛这里就是远离纷争的理想居所。“桃花流水春粼粼,不识人间有战尘”两句承接前文意境,直抒胸臆。“桃花”“流水”让人自然联想到“桃花源”的意境,与前文“秦人宅”相呼应;“春粼粼”则写出春天溪水波光粼粼的样子,既点明了季节,又增添了画面的灵动,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前面的景物描写都在铺垫一种纯净安宁的氛围,“不识人间有战尘”一句则直接揭示出,在这样的地方,根本不知道人间还有战乱纷争。既赞美了此地的世外桃源般的特点,也暗含了对现实中“战尘”的厌倦,表达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待得紫芝如掌大,归来甘作太平民”,“紫芝”是古代隐士常食用的菌类,象征着隐居生活;“如掌大”则描绘出紫芝生长繁茂的样子,暗示着隐居生活的安稳顺遂。诗人用这样的想象,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期待。“归来”呼应前文对隐居环境的向往,“甘作太平民”则直接抒发了心愿:只愿能回到这样的地方,心甘情愿做一个安享太平的百姓。这既是对前文所绘理想生活的回应,也凝聚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朴素追求。
上一篇:元·元无名氏《梧叶儿·青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