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chéng
·
·
méi
méi
liǔ
liǔ
nào
xīn
qíng

朝代:元作者:元好问浏览量:3
méi
méi
liǔ
liǔ
nào
xīn
qíng
chèn
qīng
míng
fèng
shān
xíng
huà
chū
líng
quán
sān
yuè
jìn
lán
tíng
jīn
ān
hóng
xiù
néng
cóng
chū
chóng
chéng
shǎng
xīn
yuè
shì
nán
bìng
shuāng
píng
wèi
guàn
qīng
qīng
xiū
zuò
duàn
cháng
shēng
tóu
shàng
huā
zhī
jiě
yīng
xiào
wèi
wàng
qíng

译文

梅柳枝头热闹纷繁,在初晴的春日里争艳。趁此清明时节。向凤山而行。灵泉美景如画卷舒展,恰似三月里的晋代兰亭雅集。细马金鞍上的红袖客人们,能否随我一同,走出重重城门。赏心乐事自古难以兼得。且举双玉瓶美酒。为君倾倒。听一曲清歌婉转,莫作那断肠的悲声。头上插戴的花枝仿佛解人言语,应该会笑话我,终究还是没能放下心中的情感。

逐句剖析

"梅梅柳柳闹新晴":梅柳枝头热闹纷繁,在初晴的春日里争艳。

"趁清明":趁此清明时节。

"凤山行":向凤山而行。

"画出灵泉":灵泉美景如画卷舒展,

"三月晋兰亭":恰似三月里的晋代兰亭雅集。

"细马金鞍红袖客":细马金鞍上的红袖客人们,

"能从我":能否随我一同,

"出重城":走出重重城门。

"赏心乐事古难并":赏心乐事自古难以兼得。

"玉双瓶":且举双玉瓶美酒。

"为冠倾":为君倾倒。

"一曲清歌":听一曲清歌婉转,

"休作断肠声":莫作那断肠的悲声。

"头上花枝如解语":头上插戴的花枝仿佛解人言语,

"应笑我":应该会笑话我,

"未忘情":终究还是没能放下心中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城子·梅梅柳柳闹新晴》是金末元初文学家元好问所写的一首词。全词以“梅梅柳柳闹新晴”发端起兴,刻画清明时节外出踏青的景象,借助“细马金鞍红袖客”“玉双瓶”等意象呈现雅集的热闹场面,结尾句“头上花枝如解语,应笑我,未忘情”用拟人手法收束全篇,表达了文人对旧地的留恋之情。这一作品被后人视作“兰亭雅集”的文学重现,如今收录在《遗山乐府》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蒙古宪宗三年(1253年)的清明时节,当时元好问正准备离开东平府,他与东平行台的属官、府学的弟子一同前往灵泉寺参加宴集。这次雅集仿照晋代“兰亭集会”的文人传统,参与的人通过赋诗酬唱互动,成为元代文坛上一次重要的文学活动。词中“三月晋兰亭”的说法,既指明了时节特点,也隐含着对前代文人集会的仰慕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记游词。借“梅柳闹新晴”“细马金鞍红袖客”等清明踏青、雅集的景象,写出了文士对故地的眷恋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三月晋兰亭”化用晋代兰亭集会的典故,当年王羲之等文人于三月在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留下《兰亭集序》。词中以此典故喻指灵泉寺宴集,点明此次雅集效仿前代文人盛会,表达对先贤雅事的追慕。叠字:“梅梅柳柳闹新晴”中“梅梅柳柳”为叠字,重复强调梅柳丛生之景,强化春日繁盛的生机感,与“闹新晴”呼应,勾勒出热闹的春日图景。对比:“梅梅柳柳闹新晴”中的“梅柳”是自然意象,描绘出春日梅柳繁盛的生机;“细马金鞍红袖客,玉双瓶”中的“金鞍”“玉瓶”是人文意象,展现文人雅集的华贵与风雅。二者形成对比,自然的鲜活与人文的雅致相互映衬,凸显出此次雅集既有山水之趣,又有文人相聚的风雅之韵。拟人:“头上花枝如解语,应笑我,未忘情”将花枝拟人化,赋予其“解语”的能力,想象花枝能理解人的情感,还会嘲笑自己未能忘情,委婉抒发离别的不舍之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梅梅柳柳闹新晴”开篇,叠词“梅梅柳柳”强化了春日梅柳繁盛的景象,“闹”字既写花木争艳的视觉之景,又暗含春日喧闹的听觉之感,生动勾勒出清明时节的生机。“趁清明。凤山行”点明踏青的时间与地点,简洁明快。“画出灵泉,三月晋兰亭”将灵泉的美景比作画卷,又化用晋代兰亭集会的典故——当年王羲之等文人于三月在兰亭雅集赋诗,此处以“晋兰亭”暗指此次灵泉寺之游效仿前贤雅事,赋予集会深厚的文化意涵。“细马金鞍红袖客,能从我,出重城”则描绘出文人雅士骑马出城同游的热闹场景,展现雅集的阵容。下片“赏心乐事古难并”直抒胸臆,感叹这样的美好时光难得。“玉双瓶。为冠倾”中,“玉双瓶”既指饮酒的器具,又彰显文人宴饮的风雅,“为冠倾”写出众人畅饮的尽兴。“一曲清歌,休作断肠声”则在宴饮欢歌中流露出对离别伤感的回避,希望留住当下的欢乐。结尾“头上花枝如解语,应笑我,未忘情”以拟人手法赋予花枝“解语”的能力,想象花枝会嘲笑自己难以割舍的情感,含蓄而真切地抒发了即将离别故地的眷恋之情,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哲《南乡子·好纸造成鸢》

下一篇:元·王哲《香山会·白光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