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旁蹊":世间求道之路多如曲折小径,
"三百六十":所谓三百六十种法门,
"门门不同":每一门都不相同。
"若泥在一身":若执着于肉身修炼,
"终须着物":终究困于物质表象,
"离于形体":若完全脱离形体空谈虚无,
"又属顽空":则落入空洞无意义的顽空境界。
"无有兼行":若不能兼顾形与神,
"如何下手":便无法找到修行的切入点,
"两下俱捐理不通":若将二者全然抛弃,更是违背大道之理。
"修真士":真正的修行人,
"若不知玄窍":若不明白玄关一窍这一核心奥秘,
"徒尔劳工":纵使辛苦修炼,也只是徒劳无功。
"些儿妙处难穷":这玄窍的精妙难以穷尽。
"亲见了、":唯有亲身证悟、
"方能达本宗":才能通达大道的根本宗旨。
"况听之不闻":此玄窍非听觉可闻,
"搏之不得":非触觉可及,
"观之似有":看似有形,
"觅又无踪":却无处寻觅。
"个个见成":它本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现成存在,
"人人不识":却被世人忽视,
"我把天机泄与公":今日我便将这天机泄露给你。
"玄关窍":所谓玄关一窍,
"与虚无造化":与天地虚无造化的奥秘,
"总在当中":其实都蕴含在这不即不离,有无之间的核心之中。
1.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曲径旁蹊,三百六十,门门不同”作者以“曲径旁蹊”象征修行之路,指出修行方法众多,有三百六十种之多,且每种都不相同,意在说明修真之道纷繁复杂,修行者易陷入迷惑。“若泥在一身,终须着物,离于形体,又属顽空。无有兼行,如何下手,两下俱捐理不通”这几句探讨了修行中的两种错误倾向。如果执着于身体本身,就会被物质所束缚;而完全脱离形体,则陷入了顽空。作者认为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不能偏废,要找到两者的平衡,否则就难以找到修行的正确方法。“修真士,若不知玄窍,徒尔劳工。”指出修真者如果不了解玄妙的关键窍要,只是白白地花费力气。其中的微妙之处难以穷尽,只有亲自体验、领悟,才能达到修行的根本宗旨,强调了领悟玄窍对修行的重要性。词的下片“些儿妙处难穷。亲见了、方能达本宗。况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观之似有,觅又无踪。个个见成,人人不识,我把天机泄与公”进一步描述了玄窍的神秘特性,它听不到、摸不着,看似存在又难以寻觅。虽然它就在每个人身边,但却不被人们所认识,作者表示要将这个天机泄露给众人。“玄关窍,与虚无造化,总在当中”最后点明主旨,指出玄关窍与虚无的造化都蕴含在其中,强调了玄关窍是修行的关键所在,它连接着虚无与现实,是领悟大道、实现造化的关键。
下一篇:元·徐再思《一半儿·病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