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
tiān
·
·
zhēn
dòng

朝代:元作者:耶律楚材浏览量:3
huā
jiè
qīng
tuí
shì
qiān
hào
yáo
wàng
máng
rán
jiāng
shān
wáng
kōng
qiān
jié
táo
chūn
fēng
yòu
nián
héng
cuì
zhàng
jià
hán
yān
huā
píng
yuàn
juān
zhī
xiàn
rén
jiān
mèng
bìng
chù
chén
dào
jiǔ
biān

译文

七真道观已经倾塌颓败了,世间的人事已经发生了沧桑巨变。心中激荡着一种郁气便放歌远望,但依然免不了意气萧飒,心绪茫然。江山历经千劫,帝王的瑞气几度消亡,朝代几经变迁,在春风吹来的桃花、李花中又过了一年。远山横亘大地,好似一道道青翠的屏障,寒意未退的云岚悬浮在山顶,犹如架起一条通向天际的桥梁。原野上长满了野花,杜鹃悲凄地啼叫着,好像在向世人诉说自己的哀怨。这一切都让人忍不住质问“何限人间梦”,而面对一切的未知,只有到那能解千古忧的酒里寻找答案了。

逐句剖析

"花界倾颓事已迁":七真道观已经倾塌颓败了,世间的人事已经发生了沧桑巨变。

# 迁:变化。,颓:颓败。,花界:犹香界,指佛寺。词中指道观。

"浩歌遥望意茫然":心中激荡着一种郁气便放歌远望,但依然免不了意气萧飒,心绪茫然。

"江山王气空千劫":江山历经千劫,帝王的瑞气几度消亡,朝代几经变迁,

# 千劫:极言时间之久。,王气:象征帝王运数的瑞气。

"桃李春风又一年":在春风吹来的桃花、李花中又过了一年。

"横翠嶂":远山横亘大地,好似一道道青翠的屏障,

"架寒烟":寒意未退的云岚悬浮在山顶,犹如架起一条通向天际的桥梁。

"野花平碧怨啼鹃":原野上长满了野花,杜鹃悲凄地啼叫着,好像在向世人诉说自己的哀怨。

# 啼:啼叫。,平碧:犹平芜。

"不知何限人间梦":这一切都让人忍不住质问“何限人间梦”,

"并触沉思到酒边":而面对一切的未知,只有到那能解千古忧的酒里寻找答案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鹧鸪天・题七真洞》是元代耶律楚材创作的一首词。上片以道观的倾颓,隐喻朝代兴替,下一句感慨江山王气消散,时光却不停流转;下片描绘七真洞周边荒寒之景,叹人事无常,将对人生、历史的无限深思寄托于酒中。全词虽篇幅短小,却以开阔境界、宏大气象,展现世事变迁,同时细腻笔触中蕴含婉柔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政治家、文学家

耶律楚材(1190~1244),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湛然居士,蒙古名吾图撒合里,出生于燕京(今北京)。出身契丹贵族家庭,蒙古成吉思汗十年,应成吉思汗之招至漠北,随成吉思汗西征。窝阔台汗三年,任中书令,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创举颇多,在蒙元初期起到了重要作用。后因受排挤悲愤而死。文宗至顺元年,谥文正。耶律楚材文学主张承金而来,善诗文。他既崇尚古雅、古朴、自然、简淡的诗风,也推崇清新雄奇。亦能词,格调清放俊健,意境深远。著有《湛然居士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代已难以确考。作为一位由金入元的士人,虽得元朝重用,备受重用,却也因亲历两朝更迭,在内心深处不可避免地留存着历史变迁带来的隐痛。当他面对花开花落、春光流逝,又见道观荒废、残垣断壁时,万千思绪涌上心头,遂提笔写下此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史词。此词通过描绘道观的倾颓和七真洞周边荒寒之景,叹世事变迁,人事无常,表达了词人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

2. 写作手法

反衬:“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词人结合自身通晓的古代方术,本相信燕京古城凝聚帝王之气,却目睹王朝大厦接连崩塌,“桃李春风”一句以大自然的永恒循环,反衬世事的无常翻覆,强化前句“茫然”之感。​融情于景:“横翠嶂,架寒烟,野花平碧怨啼鹃”描绘“遥望”的自然景象。远山如翠嶂横亘,寒烟悬浮山巅,草原野花点缀,杜鹃悲啼。看似纯然写景,实则句句含情,“寒”“怨”二字点明词人失落、悲凉的心境,将情感融入景色之中。​

3. 分段赏析

词之上片开篇紧扣“七真洞”词题,描绘当下景况:“花界倾颓事已迁”。“花界”即道教宫观,曾是众生避祸求解脱的圣地,往昔香火鼎盛、信徒众多,可如今,往昔盛“事”早已“迁”移消散,就连宫观本身也破败倾塌。七真洞的兴衰,俨然成为世事沧桑巨变的缩影。紧接着,词人不再专注道观“倾颓”,转而将目光投向广袤山河,发出“浩歌遥望意茫然”的慨叹。他高歌长啸,欲排遣心中郁结,却仍难驱散那萦绕心头的怅惘迷茫。​目睹颓败道观与壮丽“江山”,词人陷入历史兴亡的思索与困惑:“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古时望气之术认为天子所在处有象征帝王运数的祥瑞“王气”,词人熟稔“星历、筮卜、杂算”等方术,自然深信燕京古城存有帝王之气。然而,现实却是帝王基业接连崩塌。一个“空”字,精准传达出词人面对难以参透的历史兴亡时的惊愕与困惑。“桃李春风”一句,借大自然的永恒,更鲜明地反衬世事的沧海桑田。至此,词人的“茫然”之感,如云雾般弥漫于上片。​下片“横翠嶂,架寒烟,野花平碧怨啼鹃”三句,承接“桃李春风又一年”,续写“遥望”所得之景:远山横卧,宛如翠绿屏障;山间寒岚悬浮,好似架起通天桥梁。碧绿草原上野花绽放,杜鹃声声啼叫,似在倾诉哀怨。这些看似单纯的景色描写,实则句句含情。迷茫山峦、荒凉原野、悲鸣啼鹃,无一不流露着词人内心的茫然、失落、悲凉与怅惘。“寒”“怨”二字,正是其心境写照。​词至结尾,情感由隐转显:“不知何限人间梦。并触沉思到酒边”。面对世道变幻、人事兴衰,词人思索无果,只觉一切如梦幻般难以捉摸,唯有借酒消解迷茫无奈。词末两句,既展现出词人超然物外的淡泊,又蕴含悲慨激昂的豪迈,“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巧妙交融于词句之中。

4. 作品点评

在表现手法上,全词运用巧妙的映衬之法。将眼前七真洞荒败颓圮的道观,与远处充满生机的野草闲花相互映照,一衰一荣的鲜明对比,有力地凸显出人事无常的沧桑之感,营造出宏大深远的艺术气象。同时,词人运用移情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使寒烟弥漫、杜鹃啼怨,将自身幽微复杂的情感寄托其中,淋漓尽致地抒发了百感交集的心绪,从而构建出深邃悠远的意境。此外,“横”字精准勾勒出山峦横亘绵延的姿态,“架”字生动描绘出云烟笼罩山峰的情状,细腻入微地刻画景物,足见用词之精妙。全词整体呈现出淡雅而肃穆的特质,格调清朗奔放、刚健俊逸,别具一番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郯韶《次韵》

下一篇:元·唐珙《墨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