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报书切":将军在书信中急切相邀,
"高卧起螭蟠":你从闲居生活中奋起,如蛰伏的蛟龙即将腾飞。
# 螭蟠:亦作“螭盘”。如螭龙盘据。晋陆云《盛德颂》:“陛下螭蟠泗水,龙蠗下亭。”唐杜牧《题池州弄水亭》诗:“螭蟠得形势,翬飞如轩户。”清周亮工《文官果》诗:“螭盘无意争高树,蠖曲栖身就密房。”
"悲欢离合常事":人生的悲欢离合本是常事,
"知己古为难":但自古以来知己难以寻觅。
"忆昔草庐人去":回忆往昔,诸葛亮离开草庐,投身天下大业,
"郁郁风云英气":那蓬勃英武的气概,
"千载到君还":历经千年在你身上再次显现。
"歌吹展江底":江边奏响宴饮的乐声,
"长铗不须弹":你不必像冯谖那样因未得重用而弹铗长叹。
# 长铗:指长剑。铗,剑柄。《楚辞·九章·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晋张协《杂诗》之七:“长铗鸣鞘中,烽火列边亭。”
"路漫漫":路途漫长,
"天渺渺":天空辽阔,
"与翩翩":你将意气风发地踏上行程。
"西风鸿鹄":犹如西风中的鸿鹄,
"一举横绝碧云端":振翅一飞便横越碧云之端。
"自笑鹡鸰孤影":而我却像鹡鸰鸟般形单影只,
# 鹡鸰:《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后以“鹡鸰”比喻兄弟。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岂无鹡鸰,固慎名器。”唐韩愈《答张彻》诗:“冏冏抱明琏,飞飞联鹡鸰。”宋叶适《送巩仲同》诗:“天催鹡鸰玉楼去,漱流不并龙洲旁。”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阿稚》:“不为雁序而作鹡鸰,明知弟幼弱,不加防护,任其独行,不饱豺虎,必遭颠坠。”
"落日野烟原上":黄昏时站在野烟笼罩的荒原上,
"沙晚不胜寒":暮色中的沙滩清寒难耐。
"后夜一相意":往后的夜晚,如果你思念故人,
"明月满江干":不妨望向那洒满江边的明月,那是我寄托的思念。
元代文学家
王恽(1227~1304),元代文学家。字仲谋,号秋涧,卫州汲县(今河南卫辉)人。中统年间入仕,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卒赠翰林学士承旨,谥文定。王恽与王博文、王旭齐名,其各类诗体均有涉及。其诗受元好问影响极深,崇尚气骨风神,推崇唐诗气象,主张“温醇典雅”“平淡而又含蓄,雍容而不迫切”。其词清丽雅正,平易通达,风格接近苏轼、辛弃疾。清末况周颐《蕙风词话》称赞其词“清浑超逸,近两宋风格”。诗歌作品有《侠义行》《长庆行》《燕城书事》等。有《秋涧先生大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词,描绘了一位将军收到书信后的复杂心绪,通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抒发人生知己难觅的怅惘,同时寄托对未来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展现了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远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用典:本词多处用典,贴切无痕,如“高卧起螭蟠”一句,化用诸葛亮初出隆中茅庐之典: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黄巾起义席卷长江以北广大地区,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刘备在三股势力中相对较弱,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他迫切需要招纳有才能的人。此时,刘备的手下徐庶和名士司马徽向他推荐了诸葛亮。诸葛亮世外高人,隐居南阳卧龙冈(今河南南阳卧龙岗),刘备接连三次求见,最终,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初出隆中茅庐,帮助刘备打天下。此处以“高卧”喻王子初闲居状态,“螭蟠”本意是如螭龙盘据,这里将王子初赴任比作诸葛亮投身天下事,,既显其受知遇而奋起的不凡气象,又寄寓建功立业的期许。对比:“一举横绝碧云端”与“自笑鹡鸰孤影”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描写友人得遇良机、前程似锦的境遇,后者描绘词人自身茕茕孑立、孤苦无依的遭遇,通过友人顺遂与自身困顿的反差,强化“知己难逢”的情感主旨,情感层次立体。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即直入主题:“将军报书切,高卧起螭蟠”,以诸葛亮初出隆中茅庐之典喻指王子初此行,“螭蟠”犹言卧龙,起笔便气势非凡。“悲欢离合常事,知己古为难”,谓人间悲欢离合本是寻常事,而如刘备之于诸葛亮般的知遇之恩,千载难逢。故管仲有“知我者鲍子”之叹,钟子期有终身不复鼓琴之举,刘勰亦发“知实难逢”之慨。“忆昔草庐人去,郁郁风云英气,千载到君还”三句,言自诸葛亮初出茅庐以来,郁郁英气流转千载,今日君赴太原,不啻当日诸葛亮报先主知遇之恩。作者将王子初赴太原比作诸葛亮出山,用意有二:一则点明子初此行旨在报知遇之恩,二则表明其投身报国之志。如此,作者不仅凸显了知己难遇的主题,更将赠别这一寻常题材置于为国建功立业的高度,极大提升了词作的思想性与格调,远超一般赠别之作。“歌吹展江底,长铗不须弹”,作者化用《战国策》中冯谖客孟尝君先后弹铗歌“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之典,极言王子初遇合之难能可贵——自古能不弹“长铗归来乎”者,能有几人?下片:继而作者勉励友人莫负知遇之恩:“路漫漫,天渺渺”,当于阔海高天间作翩翩“鸿鹄”,“一举横绝碧云端”,大展宏图,如诸葛亮般定社稷、安黎庶,功盖当世、名垂青史。其间亦暗含作者渴望得遇赏识、一展大志、建功立业之心。转而作者自况遭际:如一只鹡鸰,于“落日圆、孤烟直”的荒原黄昏中茕茕孑立,凄清孤寒,知音难觅。此处“鹡鸰”暗用《诗经·小雅·常棣》“鹡鸰在原,兄弟急难”之典,言己之失所而望兄弟相顾,因王子初与作者同宗,故视之为兄弟。面对当下处境,作者揣度他日夜深忆友时,唯有清冷月光洒满江岸,伴此凄楚思绪:“后夜一相忆,明月满江干。”这几句以自身境遇更显知音难得之慨。此层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既写友人遇合之幸与前途之远大,亦写自身遭际之堪伤,集中凸显了“知己难遇”这一词中反复咏叹的主题。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气势雄浑悲壮慷慨,从大处起笔,展现出高屋建瓴之势;在小处收束,读者可从作者的遭际中作无穷的人生回味。
上一篇:元·马钰《清心镜》
下一篇:元·王冕《楚汉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