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闺织锦秦川女":闺房里织锦的秦川女子,
# 兰闺:一作卷中。
"大姬哑哑弄机杼":大姑娘咔咔地转动着织机。
"小姬织倦何所思":小姑娘织累了在想什么呢,
"帘幕无人燕双语":帘幕低垂,只有燕子双双私语。
"成都花发江水春":成都的花开了,江水泛起春波,
"门前马嘶车辚辚":门前车马喧闹声嘶辘辘。
"髻鬟两珥看欲堕":她发髻上的珠珥眼看要掉落,
# 鬟:一作云。
"蛾眉八字画不伸":弯弯的眉毛像八字一样,始终无法舒展。
"良人一去无消息":丈夫一去再也没有消息,
# 良:一作行。
"冰蚕吐丝成五色":冰蚕吐出五彩的丝线。
"柔肠九曲细于丝":九曲柔肠比蚕丝还细,
"万缕春愁正如织":万缕春愁正像这织机上的丝线缠绕。
"绮窗睡起闻早莺":从雕花窗下睡醒,听见早莺啼叫,
"西楼月落金盘倾":西楼的月亮落了,像金盘倾覆。
# 盘:一作盆。
"暖霞拂地海棠晓":暖霞拂过地面,海棠在清晨开放,
"香雪泼户梨花晴":梨花如雪洒满门窗,晴光耀眼。
"日长深院机声动":日头渐长,深院里织机声响起,
# 深:一作春。
"梭影穿花飞小凤":梭子穿过花纹,像小凤飞舞。
"水心惊起鸳鸯飞":水面惊起一对鸳鸯飞走,
# 飞:一作栖。
"花底不成胡蝶梦":花影下连蝴蝶梦也做不成。
"纤纤玉指柔且和":纤细的玉指柔软温和,
"香钩小袜裁春罗":裁剪春罗为小巧的香钩袜。
"满怀心事付流水":满怀心事都付与流水,
"荡日云锦生层波":阳光下如云锦般的水波层层荡漾。
# 生层波:一作回青波。,日:一作目。
"佳人自古多命薄":自古以来美人命运多薄,
"风里杨花随处落":就像风里杨花四处飘落。
"岂知丑妇嫁田家":哪里知道丑陋的女子嫁给农家,
"生则同衾死同椁":却能生死与共,同盖一被,同葬一棺。
"君不闻长安市上花满枝":你没听说长安城里花枝繁茂吗,
"东家胡蝶西家飞":东家的蝴蝶飞到西家去。
"笼中鹦鹉唤新主":笼中的鹦鹉呼唤新主人,
"门外侍儿更故衣":门外的侍女换了旧衣裳。
# 外:一作里。
"又不闻田家妇":你又没听说农家妇女(的生活)吗,
"日扫春蚕宵织布":白天清扫蚕室,夜里织布不停。
"催租县吏夜打门":催租的县吏半夜敲门,
"荆钗布裙夫短裤":她头戴荆钗,身穿布裙,丈夫穿着短裤。
"我题此画三嗟吁":我为这幅画题诗,再三叹息,
# 嗟:一作叹。,画:一作卷。
"百年丑好皆虚无":百年间美丑贵贱都是虚无。
# 皆:一作俱。
"排云便欲叫阊阖":真想拨开云层叩响天门,
"为我献上《豳风图》":为我献上一幅《豳风图》。
元代文学家
萨都剌(1307?~1359?),元代文学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人,一说西域答失蛮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进士,官至南台侍御史。萨都剌的诗词,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部分诗歌表达了为民请命、励精图治的政治思想。其山水诗颇见功力,不少作品富有生活实感,描写细腻,贴切入微。在诗歌技巧上,其作品截取平淡的生活片段;层层深入、凝练简洁;善于创造、形象生动;偶亦采用通感手法,将视觉、听觉、嗅觉等联通使用,互相比譬。主要作品有《雁门集》《萨天锡诗集》《天锡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古诗,也是一首题画诗。诗歌通过细致刻画织女劳作的场景,展现出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困苦。诗中以佳人薄命与田家妇的悲惨遭遇作比,又将民间疾苦与权贵的奢靡相对照,在强烈的反差中,深刻揭露了统治者的腐败与无能。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以织女“素手纤纤理寒机”的辛勤劳作,与“玉堂金马醉春风”的统治者奢靡生活对比。一苦一乐,一劳一逸,借阶级生存状态的反差,揭露社会贫富不均的矛盾,让读者直观感受底层艰辛与上层腐朽。比喻:“冰蚕吐丝成五色”“梭影穿花飞小凤”等纺织意象,暗喻劳动者(织女)用辛勤劳作创造财富,却如蚕丝般被社会生产关系无形束缚,,以纺织活动隐喻劳动成果被剥夺的社会不公。
3. 分段赏析
开篇四句“兰闺织锦秦川女,大姬哑哑弄机杼。小姬织倦何所思,帘幕无人燕双语”,以“兰闺”点明织女主的闺阁环境,“哑哑”摹写机杼声,与“帘幕无人燕双语”形成对比——双燕呢喃反衬织女独处的寂寥,“织倦”二字初显其心绪烦乱。“成都花发江水春,门前马嘶车辚辚。髻鬟两珥看欲堕,蛾眉八字画不伸”四句,以“成都花发”“江水春”的明媚春光,与“马嘶车辚”的喧嚣形成视觉与听觉冲击,暗喻外界繁华与闺中孤寂的反差;“髻鬟欲堕”“蛾眉不伸”通过细节描写,将思妇因思念良人而无心梳妆的愁苦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良人一去无消息,冰蚕吐丝成五色。柔肠九曲细于丝,万缕春愁正如织”四句,以“冰蚕吐丝”双关织锦与愁思,“柔肠九曲”用比喻将无形愁绪化为可感的丝线,“正如织”更将织锦动作与情感交织紧密关联,层层递进地展现思妇内心的缠绵忧思。“绮窗睡起闻早莺……花底不成胡蝶梦”八句,以“早莺”“月落”“海棠”“梨花”等意象勾勒四时景致,“机声动”“梭影穿花”既写织锦动态,又以“鸳鸯飞”“胡蝶梦”的破碎,隐喻思妇对团圆的向往与现实的失落,景中含情,意境婉约。“纤纤玉指柔且和……荡日云锦生层波”四句,以“纤纤玉指”“香钩小袜”描绘织女的雅致形象,却笔锋一转,用“心事付流水”“云锦生层波”将织锦的华美与内心的怅惘对照,暗示其空有才华却命运飘零的无奈。“佳人自古多命薄……生则同衾死同椁”四句,以“风里杨花”喻贵族女子命运无常,与“丑妇嫁田家”的质朴情感形成尖锐对比,打破世俗对“美丑”“贵贱”的评判,暗含对命运不公的愤懑。“君不闻长安市上花满枝……门外侍儿更故衣”四句,以“花满枝”“胡蝶飞”隐喻权贵阶层的浮华,“鹦鹉唤新主”“侍儿更故衣”揭露世态炎凉,笔触冷峻,批判直指统治阶层的凉薄。“又不闻田家妇·······荆钗布裙夫短裤。”四句,转写底层百姓的艰辛,“日扫春蚕宵织布”的辛劳与“催租县吏夜打门”的压迫形成写实画面,将个人闺怨升华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结尾“我题此画三嗟吁……为我献上《豳风图》”,以"三嗟吁”直抒胸臆,借《豳风图》(代指农事诗)的用典,委婉表达希望统治者关注民生的政治理想,将全诗的现实关怀推向高潮。
4. 作品点评
该作品延续唐宋艺术手法并加以革新,呈现出底层劳动民众生活的困顿。明代诗评家胡应麟于《诗薮》中评其“得风人之旨,有唐人之骨”,成为探究元代社会图景的重要文本。
上一篇:元·高克恭《过信州》
下一篇:元·许有壬《南乡子·暑室困蒸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