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ī

朝代:元作者:萨都剌浏览量:3
lán
guī
zhī
jǐn
qín
chuān
nòng
zhù
xiǎo
zhī
juàn
suǒ
lián
rén
yàn
shuāng
chéng
huā
jiāng
shuǐ
chūn
mén
qián
chē
lín
lín
huán
liǎng
ěr
kàn
duò
é
méi
huà
shēn
liáng
rén
xiāo
bīng
cán
chéng
róu
cháng
jiǔ
wàn
chūn
chóu
zhèng
zhī
chuāng
shuì
wén
zǎo
yīng
西
lóu
yuè
luò
jīn
pán
qīng
nuǎn
xiá
hǎi
táng
xiǎo
xiāng
xuě
huā
qíng
cháng
shēn
yuàn
shēng
dòng
suō
yǐng
chuān
穿
huā
fēi
xiǎo
fèng
shuǐ
xīn
jīng
yuān
yāng
fēi
huā
chéng
dié
mèng
xiān
xiān
zhǐ
róu
qiě
xiāng
gōu
xiǎo
cái
chūn
luó
mǎn
huái
怀
xīn
shì
liú
shuǐ
dàng
yún
jǐn
shēng
céng
jiā
rén
duō
mìng
fēng
yáng
huā
suí
chù
luò
zhī
chǒu
jià
tián
jiā
shēng
tóng
qīn
tóng
guǒ
jūn
wén
cháng
ān
shì
shàng
huā
mǎn
zhī
dōng
jiā
dié
西
jiā
fēi
lóng
zhōng
yīng
huàn
xīn
zhǔ
mén
wài
shì
ér
gēng
yòu
wén
tián
jiā
sǎo
chūn
cán
xiāo
zhī
cuī
xiàn
mén
jīng
chāi
qún
duǎn
huà
sān
jiē
bǎi
nián
chǒu
hǎo
jiē
pái
yún
biàn
便
jiào
chāng
wèi
xiàn
shàng
bīn
fēng

译文

闺房里织锦的秦川女子,大姑娘咔咔地转动着织机。小姑娘织累了在想什么呢,帘幕低垂,只有燕子双双私语。成都的花开了,江水泛起春波,门前车马喧闹声嘶辘辘。她发髻上的珠珥眼看要掉落,弯弯的眉毛像八字一样,始终无法舒展。丈夫一去再也没有消息,冰蚕吐出五彩的丝线。九曲柔肠比蚕丝还细,万缕春愁正像这织机上的丝线缠绕。从雕花窗下睡醒,听见早莺啼叫,西楼的月亮落了,像金盘倾覆。暖霞拂过地面,海棠在清晨开放,梨花如雪洒满门窗,晴光耀眼。日头渐长,深院里织机声响起,梭子穿过花纹,像小凤飞舞。水面惊起一对鸳鸯飞走,花影下连蝴蝶梦也做不成。纤细的玉指柔软温和,裁剪春罗为小巧的香钩袜。满怀心事都付与流水,阳光下如云锦般的水波层层荡漾。自古以来美人命运多薄,就像风里杨花四处飘落。哪里知道丑陋的女子嫁给农家,却能生死与共,同盖一被,同葬一棺。你没听说长安城里花枝繁茂吗,东家的蝴蝶飞到西家去。笼中的鹦鹉呼唤新主人,门外的侍女换了旧衣裳。你又没听说农家妇女(的生活)吗,白天清扫蚕室,夜里织布不停。催租的县吏半夜敲门,她头戴荆钗,身穿布裙,丈夫穿着短裤。我为这幅画题诗,再三叹息,百年间美丑贵贱都是虚无。真想拨开云层叩响天门,为我献上一幅《豳风图》。

逐句剖析

"兰闺织锦秦川女":闺房里织锦的秦川女子,

# 兰闺:一作卷中。

"大姬哑哑弄机杼":大姑娘咔咔地转动着织机。

"小姬织倦何所思":小姑娘织累了在想什么呢,

"帘幕无人燕双语":帘幕低垂,只有燕子双双私语。

"成都花发江水春":成都的花开了,江水泛起春波,

"门前马嘶车辚辚":门前车马喧闹声嘶辘辘。

"髻鬟两珥看欲堕":她发髻上的珠珥眼看要掉落,

# 鬟:一作云。

"蛾眉八字画不伸":弯弯的眉毛像八字一样,始终无法舒展。

"良人一去无消息":丈夫一去再也没有消息,

# 良:一作行。

"冰蚕吐丝成五色":冰蚕吐出五彩的丝线。

"柔肠九曲细于丝":九曲柔肠比蚕丝还细,

"万缕春愁正如织":万缕春愁正像这织机上的丝线缠绕。

"绮窗睡起闻早莺":从雕花窗下睡醒,听见早莺啼叫,

"西楼月落金盘倾":西楼的月亮落了,像金盘倾覆。

# 盘:一作盆。

"暖霞拂地海棠晓":暖霞拂过地面,海棠在清晨开放,

"香雪泼户梨花晴":梨花如雪洒满门窗,晴光耀眼。

"日长深院机声动":日头渐长,深院里织机声响起,

# 深:一作春。

"梭影穿花飞小凤":梭子穿过花纹,像小凤飞舞。

"水心惊起鸳鸯飞":水面惊起一对鸳鸯飞走,

# 飞:一作栖。

"花底不成胡蝶梦":花影下连蝴蝶梦也做不成。

"纤纤玉指柔且和":纤细的玉指柔软温和,

"香钩小袜裁春罗":裁剪春罗为小巧的香钩袜。

"满怀心事付流水":满怀心事都付与流水,

"荡日云锦生层波":阳光下如云锦般的水波层层荡漾。

# 生层波:一作回青波。,日:一作目。

"佳人自古多命薄":自古以来美人命运多薄,

"风里杨花随处落":就像风里杨花四处飘落。

"岂知丑妇嫁田家":哪里知道丑陋的女子嫁给农家,

"生则同衾死同椁":却能生死与共,同盖一被,同葬一棺。

"君不闻长安市上花满枝":你没听说长安城里花枝繁茂吗,

"东家胡蝶西家飞":东家的蝴蝶飞到西家去。

"笼中鹦鹉唤新主":笼中的鹦鹉呼唤新主人,

"门外侍儿更故衣":门外的侍女换了旧衣裳。

# 外:一作里。

"又不闻田家妇":你又没听说农家妇女(的生活)吗,

"日扫春蚕宵织布":白天清扫蚕室,夜里织布不停。

"催租县吏夜打门":催租的县吏半夜敲门,

"荆钗布裙夫短裤":她头戴荆钗,身穿布裙,丈夫穿着短裤。

"我题此画三嗟吁":我为这幅画题诗,再三叹息,

# 嗟:一作叹。,画:一作卷。

"百年丑好皆虚无":百年间美丑贵贱都是虚无。

# 皆:一作俱。

"排云便欲叫阊阖":真想拨开云层叩响天门,

"为我献上《豳风图》":为我献上一幅《豳风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织女图》是元代萨都剌创作的杂言古诗,通过描绘织女劳作场景,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生活艰辛,以强烈对比揭露统治者腐败无能。在写作手法上,继承唐宋传统并有所创新,杂言句式灵活多变,语言细腻生动,运用比喻、对比等技巧,将织女织锦与愁绪交织,深化情感表达。以人物织女为题材,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既刻画思妇离愁,又批判社会现实,体现对民生疾苦的关注。该作品以深刻的思想性与独特的艺术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展现了元代诗歌对现实的反思与艺术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文学家

萨都剌(1307?~1359?),元代文学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人,一说西域答失蛮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进士,官至南台侍御史。萨都剌的诗词,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部分诗歌表达了为民请命、励精图治的政治思想。其山水诗颇见功力,不少作品富有生活实感,描写细腻,贴切入微。在诗歌技巧上,其作品截取平淡的生活片段;层层深入、凝练简洁;善于创造、形象生动;偶亦采用通感手法,将视觉、听觉、嗅觉等联通使用,互相比譬。主要作品有《雁门集》《萨天锡诗集》《天锡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古诗,也是一首题画诗。诗歌通过细致刻画织女劳作的场景,展现出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困苦。诗中以佳人薄命与田家妇的悲惨遭遇作比,又将民间疾苦与权贵的奢靡相对照,在强烈的反差中,深刻揭露了统治者的腐败与无能。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以织女“素手纤纤理寒机”的辛勤劳作,与“玉堂金马醉春风”的统治者奢靡生活对比。一苦一乐,一劳一逸,借阶级生存状态的反差,揭露社会贫富不均的矛盾,让读者直观感受底层艰辛与上层腐朽。比喻:“冰蚕吐丝成五色”“梭影穿花飞小凤”等纺织意象,暗喻劳动者(织女)用辛勤劳作创造财富,却如蚕丝般被社会生产关系无形束缚,,以纺织活动隐喻劳动成果被剥夺的社会不公。

3. 分段赏析

开篇四句“兰闺织锦秦川女,大姬哑哑弄机杼。小姬织倦何所思,帘幕无人燕双语”,以“兰闺”点明织女主的闺阁环境,“哑哑”摹写机杼声,与“帘幕无人燕双语”形成对比——双燕呢喃反衬织女独处的寂寥,“织倦”二字初显其心绪烦乱。“成都花发江水春,门前马嘶车辚辚。髻鬟两珥看欲堕,蛾眉八字画不伸”四句,以“成都花发”“江水春”的明媚春光,与“马嘶车辚”的喧嚣形成视觉与听觉冲击,暗喻外界繁华与闺中孤寂的反差;“髻鬟欲堕”“蛾眉不伸”通过细节描写,将思妇因思念良人而无心梳妆的愁苦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良人一去无消息,冰蚕吐丝成五色。柔肠九曲细于丝,万缕春愁正如织”四句,以“冰蚕吐丝”双关织锦与愁思,“柔肠九曲”用比喻将无形愁绪化为可感的丝线,“正如织”更将织锦动作与情感交织紧密关联,层层递进地展现思妇内心的缠绵忧思。“绮窗睡起闻早莺……花底不成胡蝶梦”八句,以“早莺”“月落”“海棠”“梨花”等意象勾勒四时景致,“机声动”“梭影穿花”既写织锦动态,又以“鸳鸯飞”“胡蝶梦”的破碎,隐喻思妇对团圆的向往与现实的失落,景中含情,意境婉约。“纤纤玉指柔且和……荡日云锦生层波”四句,以“纤纤玉指”“香钩小袜”描绘织女的雅致形象,却笔锋一转,用“心事付流水”“云锦生层波”将织锦的华美与内心的怅惘对照,暗示其空有才华却命运飘零的无奈。“佳人自古多命薄……生则同衾死同椁”四句,以“风里杨花”喻贵族女子命运无常,与“丑妇嫁田家”的质朴情感形成尖锐对比,打破世俗对“美丑”“贵贱”的评判,暗含对命运不公的愤懑。“君不闻长安市上花满枝……门外侍儿更故衣”四句,以“花满枝”“胡蝶飞”隐喻权贵阶层的浮华,“鹦鹉唤新主”“侍儿更故衣”揭露世态炎凉,笔触冷峻,批判直指统治阶层的凉薄。“又不闻田家妇·······荆钗布裙夫短裤。”四句,转写底层百姓的艰辛,“日扫春蚕宵织布”的辛劳与“催租县吏夜打门”的压迫形成写实画面,将个人闺怨升华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结尾“我题此画三嗟吁……为我献上《豳风图》”,以"三嗟吁”直抒胸臆,借《豳风图》(代指农事诗)的用典,委婉表达希望统治者关注民生的政治理想,将全诗的现实关怀推向高潮。

4. 作品点评

该作品延续唐宋艺术手法并加以革新,呈现出底层劳动民众生活的困顿。明代诗评家胡应麟于《诗薮》中评其“得风人之旨,有唐人之骨”,成为探究元代社会图景的重要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高克恭《过信州》

下一篇:元·许有壬《南乡子·暑室困蒸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