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īng
xuě
xuān

朝代:元作者:王冕浏览量:3
fēi
lái
biàn
便
shēng
bié
zuò
jiǔ
shèn
yōu
tiān
xià
hán
qīng
rán
méi
yǒu
yùn
lán
què
zhú
píng
ān
luò
yáng
chǔ
shì
mén
shēn
shàn
xiān
shēng
qín
tán
xiǎng
zài
shí
qíng
hǎo
zhǔ
chá
xiào
lǎo
táo
suān

译文

雪花飘落的声音和雨声截然不同,久坐轩中,深深担忧天下是否寒冷。纯净到极致的雪景,自然让梅花更显韵味,夜深之时,却为竹子安然无恙而欣喜。洛阳的隐士紧闭大门,剡溪的先生也不弹奏琴弦。想来在这样的时刻,心情定然很好,煮着茶时,可笑陶潜那般清苦酸寒。

逐句剖析

"飞来便与雨声别":雪花飘落的声音和雨声截然不同,

"坐久甚忧天下寒":久坐轩中,深深担忧天下是否寒冷。

"清极自然梅有韵":纯净到极致的雪景,自然让梅花更显韵味,

"夜阑却喜竹平安":夜深之时,却为竹子安然无恙而欣喜。

"洛阳处士门深闭":洛阳的隐士紧闭大门,

"剡曲先生琴不弹":剡溪的先生也不弹奏琴弦。

"想在此时情思好":想来在这样的时刻,心情定然很好,

"煮茶可笑老陶酸":煮着茶时,可笑陶潜那般清苦酸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听雪轩》是元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收录于其诗集《竹斋集》。此诗展现隐逸生活的志趣,前两联以“飞来便与雨声别”描绘雪落之态,借“梅有韵”“竹平安”勾勒夜坐场景;后四句引入“洛阳处士”“剡曲先生”典故,结合煮茶场景,表达淡泊名利的情怀,末句“煮茶可笑老陶酸”延续了王冕诗作中语言质朴自然的风格,体现田园隐逸的创作特色,诗中“清极自然”“夜阑却喜”等句展现了元代文人追求内心安宁的审美倾向。全诗以雪夜景致为线索,借雪的清寂、梅竹的意韵及煮茶的闲逸,烘托出隐逸生活的淡泊与安宁,语言质朴自然,尽显诗人对名利的超脱与对内心宁静的坚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著名画家、诗人

王冕(1287~1359),元代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幼年牧牛,后从韩性学,试进士不第。后归隐九里山,靠卖画为生。其工墨梅,所作墨梅,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偶用胭脂作没骨梅。其诗风格豪迈刚健,不受常规格式的束缚。他还兼擅竹石,长于刻印。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等。著有《竹斋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雪抒怀诗。诗歌围绕“听雪”展开,借雪花飘落之景,既表达了对天下苍生的忧虑,又展现了对梅竹所象征的高洁品格的坚守,还暗含对隐逸生活的认同与向往,同时流露出血雪夜赏雪煮茶的闲适之乐,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真实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用典:本诗用典鲜明,如“洛阳处士门深闭”中“洛阳处士”暗指东汉袁安的典故,原意是袁安在大雪天因家境贫寒,闭门僵卧而不愿外出求人,这里诗人借该典故体现出隐士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呼应了诗中所展现的隐逸志趣。

3. 分段赏析

首联“飞来便与雨声别,坐久甚忧天下寒”,起笔便着眼于雪的特质与诗人的心境。雪花飘落的声音与雨声截然不同,它轻柔、静谧,却带着冬日的清寒。诗人在轩中久坐,由眼前之雪联想到“天下寒”,将个人的寒冷升华为对天下苍生的忧虑,开篇便跳出对雪景单纯的赏玩,尽显诗人的仁厚之心。颔联“清极自然梅有韵,夜阑却喜竹平安”,聚焦雪中景物,融情于景。“清极”二字点出雪景的纯净澄澈,在这般极致的清寒中,梅花更显绰约风姿与内在气韵,雪的清与梅的韵相互映衬,营造出高洁雅致的意境;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看到竹子在雪中安然挺立,不禁心生欢喜。梅与竹皆是文人笔下象征高洁品格的意象,诗人对二者的关注与喜爱,实则是自身品格的喜爱,于细微之处流露对高洁品性的坚守。颈联“洛阳处士门深闭,剡曲先生琴不弹”,化用典故,拓展诗歌意境。“洛阳处士”暗指袁安,其雪天闭门僵卧的典故,凸显隐士的安贫乐道;“剡曲先生”则关联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的故事,此处写其“琴不弹”,似是说在这样的雪夜,连雅兴也为雪景所敛,更显雪夜的静谧与清寂。两句借古人古事,既呼应了听雪轩的环境氛围,也暗含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某种认同与向往。尾联“想在此时情思好,煮茶可笑老陶酸”,以议论作结,情趣盎然。诗人想象在这样的雪夜,人们情思正好,煮茶赏雪,不亦乐乎,而“老陶”(陶渊明)那般的清苦酸寒在此刻便显得可笑了。此句并非真的贬低陶渊明,而是以一种轻松诙谐的语气,表达雪夜中赏雪煮茶的闲适之乐,与首联的忧思形成对比,使诗歌情感更为丰富,也让诗人的形象更显鲜活,既有忧世之怀,亦有乐景之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哲《蕊珠宫》

下一篇:元·王冕《对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