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初静":人们刚刚安静下来,
"月正明":月亮正当明亮。
"纱窗外玉梅斜映":纱窗之外,玉梅斜斜地映照过来。
# 玉梅斜映:一作“梅花疏影”。玉梅,白梅。疏影,疏淡的梅枝花影。
"梅花笑人偏弄影":梅花好像在嘲笑人,偏偏摆弄影子,
# 弄影:化用宋张先《天仙子》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句意。,偏:一作休。
"月沉时一般孤零":月亮沉下去时,一样的孤单零丁。
# 孤零:孤单。零:一作另。
“元曲四大家”之一
马致远(1251?~1321?),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官吏。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戏曲创作以格调飘洒脱俗,语言典雅清丽著称。杂剧或写历史兴亡之爱国主题,或写士人怀才不遇之穷愁困顿,多数则写隐居乐道、神仙道化,以寄孤愤。散曲多写景纪行、叹世归隐之作。风格皆豪放清逸。马致远终生致力于剧曲创作,所作杂剧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任风子》《陈抟高卧》《青衫泪》及与人合写的《黄粱梦》七种,其中《汉宫秋》最为著名。散曲有辑本 《东篱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元散曲。作品描绘了人静月明之时,纱窗外玉梅斜映的场景,借梅花拟人“笑人偏弄影”的独特想象,以及月沉时的孤零之态,体现女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下内心的孤独情绪,用拟人化手法增添情感表达的生动性与曲折性,展现出恋情题材中细腻的情感世界。
2. 写作手法
拟人:“梅花笑人休弄影”,将梅花赋予人的“笑”这一动作和神态,把梅花当作有情感、会嘲弄人的对象,生动地展现出梅花似乎在故意逗弄女主人公的模样,实则借此表达出女主人公独守空闺时,面对梅花弄影产生的孤独、哀怨以及被嘲弄的复杂情绪。铺垫:“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这三句通过描写夜深人静、明月高悬,纱窗之外玉梅斜斜映照的宁静美好画面,为后文女主人公情感的转折和抒发孤独、哀怨之情做铺垫。先营造出静谧优美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之美,而后笔锋一转,体现出女主人公截然不同的心境,使情感表达更具冲击力。比喻:以梅花来喻人。梅花的“弄影”“孤零”暗喻女主人公独守空闺的孤独寂寞状态,借梅花的形象曲折地展现出女主人公的处境与心境,将梅花的姿态与女主人公的情感相联系,以梅喻人,含蓄委婉地表达出闺中女子的哀怨愁思。
3. 分段赏析
“人初静,月正明”,开篇两句勾勒出夜深人静、明月高悬的孤寂情境,月光的皎洁,愈发衬出人的落寞寂寥。月明夜静时分,女主人公独坐,抑郁情思自然被勾起。清冷月光似触碰了她内心最敏感处,每个人心底或多或少都藏着悲伤,在这皓洁月色下,仿佛一切都清晰可感。宋代柳永《戚氏·晚秋天》中“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意境与之相通,不过柳词写天涯倦客的孤苦伶仃,此曲聚焦闺中女子的寂寥冷清,且表达更为含蓄深沉。“纱窗外玉梅斜映”,化用前人经典。宋代林逋《山园小梅》里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司马光《温公诗话》赞“曲尽梅之神态”,今人傅庚生也评“其疏影,梅之魂也”。这两句既是写景,又融入抒情,能想象到月光洒下,梅枝横斜映出优美姿影,可这般清幽之景,却愈发凸显女主人公的寂寞。女子独对纱窗,望着窗外玉梅横斜之态,似在期盼情人归来,晶莹如玉树的梅花,让她本就寂寥的心情,更添几分清冷孤寂。“梅花笑人休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堪称神来之笔。其承接前文“玉梅斜映”之景,借梅花“弄影”、似含笑意的姿态,凸显出女主人公漫漫长夜中“孤零”的处境。原本人与梅各有其态,梅花本无媚人、“笑人”的主观意图,可作者偏巧将二者关联,借女子之愤语,把她的孤零、悲愁渲染到极致。更出彩的是,女子对梅花弄影进一步推想,料到“月沉时”,花影随月色隐去,梅花自顾不暇,哪还能“笑人”。梅花“孤零”和月色本无必然联系,作者以“痴语”之法,把女子独守空闺的深怨写得淋漓尽致。全曲五句,“人”“花”“月”各现两次,因构思婉曲,非但无累赘感,反倒愈转愈妙。小令以大半篇幅写景铺垫,末两句逆势转折、点出题旨,让先前月窗梅影从清美转为清凄。
4. 作品点评
用梅花来比喻、衬托人物,本是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但这首小令在运用比喻和衬托上,更显构思精巧、别出心裁,行文风格质朴自然,却蕴含着深远的韵味,称得上是一篇极具特色的优秀作品。
# 此曲写月下怀人、自感寂寞孤苦。前三句写人静月明、玉梅斜映的夜景,在宁静的环境氛围中将“玉梅”重点突现出来四、五两句,便在“梅花”上着意用笔。人在室内,子然无依:而梅在“窗外”尚有月下清影,随风可弄;在窗内之人看来,仿佛是“玉梅”在嘲笑其孤独,而故意骄傲地弄影给她耍似的,于是,她对梅说:别在那里嘲笑别人而矜弄自己的身影,等到月亮落下去以后,你就同我一样孤苦伶仃呢!真可谓痴人痴语、痴情痴态,寂寞孤独之情怀,全用痴”字写出,构思之妙、设想之奇实出人意表。
不详四川师范大学教授赵义山《元曲大辞典》
上一篇:元·苏大年《雷塘二首其一》
下一篇:元·范梈《上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