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āng
diào
·
·
pān
fēi

朝代:元作者:商挺浏览量:3
diǎn
qīng
dēng
rén
qiān
jǐn
píng
shuí
yàn
lái
huā
luò
dōng
jūn
qiáo
cuì
tóu
zhì
wàng
jūn
huí
jìn
duō
shǎo
guān
shān
lèi

译文

伴着一盏孤灯,人在千里之外。书信凭靠谁寄送?雁来稀少,相思之情难传递,花开花落,岁月流逝,有情的春之神也会变得憔悴。等到丈夫回来,不知要流尽多少相思的眼泪。

逐句剖析

"一点青灯人千里":伴着一盏孤灯,人在千里之外。

# 青灯:油灯。青,指灯焰的颜色。

"锦字凭谁寄":书信凭靠谁寄送?

# 锦字:指书信。

"雁来稀":雁来稀少,相思之情难传递,

# 雁来稀:喻传信人稀少,纵有相思之情,也无从向远人表达。

"花落东君也憔悴":花开花落,岁月流逝,有情的春之神也会变得憔悴。

# 东君:掌管春天的神。

"投至望君回":等到丈夫回来,

# 投至:临别,等到。

"滴尽多少关山泪":不知要流尽多少相思的眼泪。

# 关山:化用表达离情的《关山月》乐曲名,实言其相隔遥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双调·潘妃曲》是元代商挺创作的一首散曲小令,该诗以闺怨幽思为题,生动刻画了一位妻子在青灯下为千里之外的丈夫写信,却因书信难达而愁容憔悴的情景。作者巧妙融入典故,自然而不晦涩,使作品意蕴更为丰厚深邃。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商挺由金入元,出身词曲世家,金亡后与元好问交好。元初散曲创作风行,官居高位的他也常作散曲排遣忧思。《双调·潘妃曲》收录在元刊《阳春白雪》前集第四卷的闺情曲,即以女子口吻细腻地倾诉相思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散曲小令,也是一首幽思闺怨曲。诗人以婉约笔触描绘闺中思妇的孤寂身影与无尽思念,深切表达其对远方爱人的殷切期盼与离别哀愁。字里行间,对深情厚谊的坚守与人生聚散的无奈交织流淌。同时,抒发了自身面对时空阻隔的坚韧情怀,以及矢志不渝、静待归期的贞洁心境。

2. 写作手法

用典:“锦字凭谁寄?”该句用典,前秦苏惠曾织成回文锦书,寄给丈夫窦滔,以述真情,后人便以“回文锦”“锦字”等代称思妇寄给远方夫君的信物。锦字”二字,点明了两人是夫妻关系。双关:“花落东君也憔悴”中,“东君”本指掌管春事的神灵,此处既指春神因“花落”而显露憔悴之态,又暗指思妇心中的“东君”,即远行的丈夫。春日凋零与丈夫不在的双重失落,让“东君憔悴”同时承载着对时光的伤感与思妇的愁苦。首尾呼应:开头“一点青灯人千里”,以“一点青灯”勾勒出深夜独处的孤寂场景,结尾“滴尽多少关山泪”,“关山泪”直指因思念千里之外的人而流下的泪,“关山”呼应开头的“千里”。

3. 分段赏析

这首曲子开头“一点青灯人千里”,短短七个字,情感却非常丰富。“人千里”点明这是离别主题,一方远行,一方留在家中。“一点青灯”说明曲子是从留守者的角度写思念。“千里”极言二人相距之远,“一点”则显孤单寂寞,离愁别绪都在其中。青灯下的人满心愁苦,不禁问:“锦字凭谁寄?”“锦字”指妻子写给丈夫的书信,前秦苏惠曾织成回文锦书,寄给丈夫窦滔,以述真情,后人便以“回文锦”“锦字”等代称思妇寄给远方夫君的信物。点明了两人是夫妻关系。“凭谁寄”是说没人能送信,因为“雁来稀”,大雁稀少,书信难通。两人相隔遥远又音信断绝,独守的妻子自然更加孤苦。“花落”一句也意蕴深厚。“东君也憔悴”,用春天逝去比喻离别的伤感,也隐含女子对青春流逝的叹息。“花落”既是眼前景,也象征女子青春凋零,更说明离别已久,相见遥遥无期。等待对她来说是痛苦的,不只是因为孤单,也不只因归期不定,更因为她最好的年华在等待中一点点消磨。至此,作者把离情写得很深了。“投至望君回。滴尽多少关山泪”,妻子想到未来,在丈夫回来前,不知还要流多少泪。“多少”二字,既说明重聚日子还远,也表明思念之深不会随时间或隔着重重“关山”而减少。“关山”与开头的“千里”相呼应,使整首曲子结构完整,时空的阻隔自然融为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曲写少妇对丈夫的思念。用典贴切自然,情思绵邈。化用《关山月》乐曲名,更进一步表现了深重的离情别怨。朱权称此曲为佳作,不为过誉。

不详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邓元煊《元曲精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逢《闻钟》

下一篇:元·元好问《踏莎行·微步生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