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
tiān
·
·
qiū
hòu
tíng
gāo

朝代:元作者:王寂浏览量:3
qiū
hòu
tíng
gāo
shuāng
qián
guān
sài
yàn
nán
guī
xiǎo
yún
sàn
shān
yāo
shòu
宿
lái
shí
shuǐ
miàn
féi
lǎo
jiǔ
wàng
shā
ōu
xiāng
duì
jīng
fēi
liǔ
lǎo
yīng
lián
huāng
què
nán
jiù
diào

译文

秋天到后水边平地木叶稀落,霜降之前,关塞上的大雁正成群结队地向南飞去。早上云雾消散后群山清新挺拔,昨夜的雨水不时落下,使得水面变得宽阔丰盈。我已经老了,很久以前就忘却了机巧功利之心,即使与沙鸥面对面也不会惊飞它。想必柳溪的父老乡亲们应该会怜惜我吧,多年来颠沛流离、以至很久都没有享受到垂钓溪南的怡然自得之乐的生活。

逐句剖析

"秋后亭皋木叶稀":秋天到后水边平地木叶稀落,

# 稀:稀疏。,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霜前关塞雁南归":霜降之前,关塞上的大雁正成群结队地向南飞去。

# 雁:大雁,一种候鸟。,关塞:边疆防守之地。

"晓云散去山腰瘦":早上云雾消散后群山清新挺拔,

# 晓:天亮。

"宿雨来时水面肥":昨夜的雨水不时落下,使得水面变得宽阔丰盈。

# 宿雨:昨夜下的雨。

"吾老矣":我已经老了,

"久忘机":很久以前就忘却了机巧功利之心,

# 机:机灵。

"沙鸥相对不惊飞":即使与沙鸥面对面也不会惊飞它。

# 沙鸥:栖息于沙滩、沙洲上的鸥鸟。

"柳溪父老应怜我":想必柳溪的父老乡亲们应该会怜惜我吧,

"荒却溪南旧钓矶":多年来颠沛流离、以至很久都没有享受到垂钓溪南的怡然自得之乐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鹧鸪天·秋后亭皋木叶稀》是金代王寂所作的一首词。上片末句运用比拟手法,“晓云散去山腰瘦”生动展现晓云消散后山峰的清瘦之态,暗含云雾缭绕时山峰的雄浑;“宿雨来时水面肥”则写出夜雨过后水面的丰盈,也暗示雨前水面的狭窄。下片末句表明,因作者已达“忘机”之境,摒弃带有机巧之心的钓鱼之事,故而旧钓矶也随之荒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代文学家

王寂(1128~1194),金代文学家。字元老,号拙轩,蓟州玉田(今属河北)人。天德三年进士,历仕太原祁县令、真定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大定二十六年,被贬蔡州防御使,后以中都路转运使致仕。卒谥文肃。其诗内容丰富,成就较突出的有题画诗、纪行诗、闲适诗。他有一些诗歌师法江西诗派,喜欢使用险韵、窄韵,逞弄技巧。其词受到苏轼和金初“吴蔡体”的影响,约有一半词作与其诗歌相似,主要表现士大夫的种种情怀。代表作有《题雪桥清晓图》《思归》《易足斋》《洞仙歌·自为寿》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王寂生逢金朝,二十余岁便考取进士,仕途相对顺遂。但金代时局长期动荡不安,这种社会环境给文人心理蒙上厚重阴霾,致使隐逸主题在文人创作中频繁出现,王寂也不例外。晚年他在自寿之作《洞仙歌》中写道“好赋归欤,收拾个、经卷药炉活计”,足见其归隐之志。而《鹧鸪天·秋后亭皋木叶稀》更是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归隐心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山水抒怀词。通过比拟手法描绘山水变化,展现雨后水面、晓云散后山峰之景,以“忘机弃钓矶”表达高远淡泊的情调,体现词人独立不媚世俗、自甘恬淡的人格。

2. 写作手法

拟人:“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赋予山水以人的形态特征。“瘦”字将晓云散去后的山腰描绘得清秀苗条,“肥”字生动展现宿雨过后水面的宽阔丰盈,形象地写出山水的变化,增添了词句的趣味性与表现力。化用:“沙鸥相对不惊飞”,化用孟浩然“离家复水宿,相伴赖沙鸥”。原句表现的是诗人旅途与沙鸥相伴的情景,在这首词中,通过描绘沙鸥与人相对而不惊慌飞散的画面,更具体含蓄地凸显出词人已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摒弃了世俗机心的状态,进而烘托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烘托:上片以“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描绘木叶凋零、大雁南飞的秋景,不着痕迹地烘托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为下文词人表达恬淡心境、归隐之志作铺垫;下片“沙鸥相对不惊飞”借沙鸥与人和谐共处,烘托出词人“忘机”后与自然相融、超脱尘世的闲适自在。

3. 分段赏析

上片:“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两句,开篇点明时令为“秋后”,选取“亭皋木叶稀”和“关塞雁南归”两个极具秋天特征的景象。“木叶稀”直观展现出秋风吹拂下树叶凋零的萧瑟之态,“雁南归”则勾勒出候鸟顺应时节南飞的画面,营造出秋意渐浓的氛围。“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这两句堪称神来之笔,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山水以人的形态和情感。一个“瘦”字,精准地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腰线条清晰、轮廓分明且柔和的状态,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一个“肥”字,生动地点出了经过一夜宿雨之后,水面变得宽阔丰盈的情景,又巧妙地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云去山“瘦”,雨来水“肥”,两相对比,不仅写出了山间朝暮的变化,更道出了自然界奇妙无穷的变化,用笔洗练,景色鲜活。秋天常被文人视作多愁善感的季节,借秋景抒凄冷之情是常见手法,但此词却不落窠臼。虽描绘秋风扫叶、大雁南飞等秋景,却未着意渲染悲凉,不见丝毫凄寒之感,写法上颇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闲适,词人只是平静地呈现秋后景物的自然状态,看似未将景物作为情绪的烘托,实则于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闲适、宁静的心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由衷赞美,其意境与王维《山居秋暝》中“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相近,余韵悠长。下片:“吾老矣,久忘机”以直白质朴的语言抒发感慨,直接道出自己已至暮年,且早已摒弃世俗的机巧之心,自愿过上恬淡、与世无争的生活。此处的“忘机”与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中“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的“忘机”之意相同,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沙鸥相对不惊飞”一句巧妙化用孟浩然“离家复水宿,相伴赖沙鸥”的诗意,但其形象更为具体含蓄。沙鸥与人相对而立,且见人而不惊飞,这一画面在现实中本不多见,此处却以此说明词人在此地与自然相处已久,已然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词人将自己比作广阔天地间一只孤独的沙鸥,看似孤寂,却无漂泊无依的感伤之情,反而笔锋一转,宕开一层,写下“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这两句看似写柳溪父老对自己的怜惜,实则通过“荒却溪南旧钓矶”这一行为,回应上文的“久忘机”,委婉地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心中人世的机巧之心已荡然无存,转而寄托的是一种淡泊而悠远的情怀,尽显超然物外的洒脱。整首词上下片看似并无直接关联,实则如横云断岭,似断实连。上片所描绘的四句秋景,已在不经意间淡淡地暗示了词人的心迹,即春天的芳华虽已消歇,但秋景同样美妙,自己甘愿留在山中享受这份宁静。这种恬静执著的情怀,暗暗为下片奠定了基调,上下片内容相互勾连,巧妙运用“金针暗度”的手法,使得整首词浑然一体,意境深远。

4. 作品点评

该词上下片看似无直接关联,实则内在勾连紧密。上片描绘秋日亭皋木叶稀疏、关塞雁归,以及山水朝暮变化等景致,看似纯然写景,实则以秋景之美,委婉暗示词人内心想法——芳华易逝,秋景亦佳,甘愿栖留山中。此恬静悠然的心境,悄然为下片抒情奠定基调,使上下片内容自然衔接。下片以“久忘机”为核心,点明词人因沉醉于山中美景,得以安放灵魂,坚守独立人格,虽已年迈,仍愿与沙鸥为友、与乡邻相伴,自甘恬淡生活。全词运用“金针暗度”之法,将写景与抒情巧妙融合,浑然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剪裁柳恽句意写深秋风物萧洒,因引出故国之思。“晓云”一句,“瘦”字、“肥”字,下语新奇。一写秋山木落后的状态,一写秋池水涨时的情景,以形传神,均未经前人道过。终篇用侧笔,以景寓情,显示恬退之意。

不详张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哲《捣练子·搜芳翠》

下一篇:元·长筌子《瑞鹤仙·岁华如转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