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āng
diào
chén
zuì
dōng
fēng
·
·

朝代:元作者:白朴浏览量:3
huáng
àn
bái
pín
kǒu
绿
liǔ
hóng
liǎo
tān
tóu
suī
wěn
jǐng
jiāo
què
yǒu
wàng
yǒu
diǎn
qiū
jiāng
bái
shā
ōu
ào
shā
rén
jiān
wàn
hóu
shí
yān
diào
sǒu

译文

金黄的芦苇铺满江岸,白色的蘋花飘荡在渡口,碧绿的杨柳耸立在江堤上,红艳的野草渲染着滩头。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有毫无机巧算计之心的朋友,数那些在秋江上自由自在的鸥鹭。鄙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正是那些不识字的江上钓鱼翁。

逐句剖析

"黄芦岸白蘋渡口":金黄的芦苇铺满江岸,白色的蘋花飘荡在渡口,

# 白蘋:一种在浅水中多年生的植物。,黄芦:与绿柳等均为水边生长的植物。

"绿杨堤红蓼滩头":碧绿的杨柳耸立在江堤上,红艳的野草渲染着滩头。

# 红蓼:生长在水边的草本植物,秋日开花,呈淡红色,又称水蓼。

"虽无刎颈交":虽然没有生死之交,

# 刎颈交: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的朋友。刎:割。颈:脖子。刎颈交即生死朋友的意思。

"却有忘机友":却有毫无机巧算计之心的朋友,

# 忘机友:即相互不设心机、无所顾忌、毫无算计技巧之心的朋友。机:机巧、心机。

"点秋江白鹭沙鸥":数那些在秋江上自由自在的鸥鹭。

# 点:点点数,这里是形容词作动词用。

"傲杀人间万户侯":鄙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

# 万户侯:本意是汉代具有万户食邑的侯爵,在此泛指高官显贵。,傲杀:鄙视。杀,同“煞”,很的意思。

"不识字烟波钓叟":正是那些不识字的江上钓鱼翁。

# 叟:老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是元曲作家白朴的散曲作品。此曲主题是表现作者寄情山水、淡泊宁静的生活情怀,通过描写渔夫在黄芦岸、白蘋渡口等地的垂钓生活,塑造出自由自在的渔民形象。写作上运用白描手法,以“黄”“白”“绿”“红”等色彩鲜明的词汇描绘出优美的自然景色,同时对比渔夫与万户侯,突出渔夫生活的自在。前两句写景,展现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江美景图;后几句写人,通过“忘机友”“烟波钓叟”等形象,表达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不平的愤慨。全曲语言清丽,意象明艳,境界开阔,将作者的情感与自然景色完美融合,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蔑视功名富贵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戏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白朴(1226~1306?),元代戏曲作家。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终身未仕。白朴经历国破家亡之难,采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闭门读书,后放浪诗酒、漫游山水、吟诗作文度过一生。白朴是元朝初年最早从事杂剧创作的文人之一,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他在继承唐宋传统文学的基础上,革新了文体,所创作的作品,既保留了元杂剧的通俗易懂,又不失文学艺术性,对元曲的发展成熟作出巨大贡献。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六种,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三种,前两种为元杂剧名著,另有《流红叶》《箭射双雕》各存曲词一折,有词集《天籁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是元代白朴所作。白朴幼年经历了蒙古灭金的重大变故,家人失散,他跟随父亲的朋友元好问逃出汴京,并受到元好问的教养。由金入元后,他对元朝的统治极为反感,终身不仕,却又难以寻觅到真正避世的净土。到了晚年,白朴移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常与诸多遗老在山水间放情自适,“放浪形骸”,期望获得心境的适意。而在元代社会现实中,渔夫不可能真正如此悠闲自在,也未必敢于公然傲视“万户侯”。所以,白朴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了“渔夫”这一形象之上,他赞赏“渔夫”,羡慕“不识字”的“渔夫”,甚至后悔自己成为了读书识字的文人。此曲正是他在这样的人生经历和心境下,对自己晚年生活以及内心向往的写照,通过塑造理想化的“渔夫”形象,来表达自己寄情山水、远离尘世、蔑视功名富贵的情感与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散曲,也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描绘了黄芦白蘋的渡口、绿杨红蓼的滩头,以及在秋江上自由点缀的白鹭沙鸥等自然景色,塑造了一个自由自在的渔夫形象。通过对渔夫悠然垂钓生活的描写,展现了渔夫在大自然中愉快生活的情趣,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蔑视功名富贵、甘于淡泊宁静的情怀,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不平的愤慨,将作者的情感与优美的自然意象紧密融合,营造出一种洒脱、闲适又暗含愤懑的意境。

2. 分段赏析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以工整的对仗,如画家般精心选取“黄”“白”“绿”“红”四种色彩,勾勒出色彩明艳的秋江图景,既展现江南水乡的地域特色与秋季时令,又巧妙烘托出渔夫活动的优美环境,让人不难想象渔夫悠然自在的生活状态。“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采用先让步后转进的对偶句式,回环流走,将“刎颈交”与“忘机友”对比,突出渔夫虽无生死之交,却拥有淡泊宁静、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表达出令人羡慕的和谐友情。“点秋江白鹭沙鸥”中,“秋”点明季节,一个“点”字化静为动,生动描绘出白鹭沙鸥点缀江面的灵动画面,同时借景写人,将“忘机友”具象化为江上鸥鹭,既体现渔夫的高洁品性,又暗示人间难觅真正的忘机之友。结尾“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点题,塑造出蔑视权贵的渔夫形象,“傲”字既彰显不向黑暗社会妥协的高风亮节,又暗含逃避宦海风波的消极避世思想,反映出元代知识分子在黑暗统治下的骨气与不平之慨,以及对理想化渔夫生活的向往。

3. 作品点评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这支元曲小令文辞雅致、格调超逸,通过塑造理想化的渔夫形象,巧妙传递出元代知识分子对自由的向往与内心的抗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当时便引发广泛共鸣,深受大众推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妙在“杨”字属阳,以起其音,取务头;“杀”字上声,以转其音;至下“户”字去声,以承其音。紧在此一句,承上接下。末句收之。

元周德清《中原音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傅若金《金陵晚眺》

下一篇:元·滕斌《【中吕】普天乐_酒谪仙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