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è
diào​​
·
·
xiǎo
táo
hóng
·
·
chūn
guī
yuàn

朝代:元作者:乔吉浏览量:3
lóu
fēng
xìng
huā
shān
jiāo
qiè
chūn
hán
zhuàn
jiǔ
bìng
shí
zhāo
jiǔ
zhāo
qiàn
shòu
yán
yán
chóu
nóng
nán
méi
ér
dàn
xiāng
xiāo
cuì
jiǎn
hūn
yān
àn
fāng
cǎo
biàn
jiāng
nán

译文

玉楼中春风吹拂着杏花图案的衣衫,娇柔瘦弱的身体担心因迷恋春色而受风寒。借酒消愁十天有九天喝得烂醉不堪。单薄消瘦,愁绪浓重,难以描补淡薄的眉儿。粉香全消,首饰全减,眼前是愁雨纷落天地昏暗,在芳草铺遍江南的心上人什么时候能回来。

逐句剖析

"玉楼风迕杏花衫":玉楼中春风吹拂着杏花图案的衣衫,

# 迕:风吹动。,玉楼:华丽的楼宇,此处指高楼。

"娇怯春寒赚":娇柔瘦弱的身体担心因迷恋春色而受风寒。

# 春寒赚:为春寒所侵袭。

"酒病十朝九朝嵌":借酒消愁十天有九天喝得烂醉不堪。

# 嵌:深陷。,酒病:饮酒过多而病。

"瘦岩岩":单薄消瘦,

# 岩岩:消瘦的样子。

"愁浓难补眉儿淡":愁绪浓重,难以描补淡薄的眉儿。

# 眉儿淡:指懒梳妆,没有画眉。

"香消翠减":粉香全消,首饰全减,

"雨昏烟暗":眼前是愁雨纷落天地昏暗,

"芳草遍江南":在芳草铺遍江南的心上人什么时候能回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越调·小桃红·春闺怨》是元代乔吉创作的一支散曲。此曲细腻刻画了闺中女子深切的相思之苦。春日寂寥中,女子因思念远人而寝食难安,唯借酒消愁。作者将日常口语与诗词技法自然融合,以平实的语言勾勒出缠绵悱恻的意境,通过女子独处时的细微情态,展现了难以排遣的思念与孤寂。语言朴素自然,意境缠绵幽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杂剧、散曲作家

乔吉(?~1345),亦作“乔吉甫”。元代杂剧、散曲作家。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居杭州。乔吉的散曲作品丰富,风格清丽,与张可久并称“元散曲两大家”。其擅长小令,能雅俗兼赅。他的剧作对明代剧坛很有影响,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一种,现存《两世姻缘》《金钱记》《扬州梦》三种。结集有《惺惺道人乐府》《文湖州集词》《乔梦符小令》三种,近人辑为《梦符散曲》。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作品是闺怨题材散曲,是乔吉以代言体创作的作品。“闺怨”题材通常描绘少妇的离别相思或少女的青春孤寂,由于这类作品的作者多为男性,需代女性抒发情感,故被称为“代言体”。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题材的元曲。描绘了春日里闺中女子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状态,营造出一种凄清、哀怨的氛围。通过对女子因春寒、愁闷而酒病、消瘦,以及对其容颜变化的描写,表达了闺中女子的哀怨之情,同时借景抒情,以江南芳草等景强化了这种愁绪。

2. 写作手法

化用:“芳草遍江南”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意。此处沿用传统意象,以“遍”字突出春草蔓延的范围,既承袭古典诗词中江南春草的传统意境,又通过简洁展现开阔的春日图景。对比:“愁浓难补眉儿淡”,“愁浓”与“眉儿淡”形成对比。“愁浓”展现女子内心忧愁浓烈,“眉儿淡”描绘其因无心梳妆而眉妆淡薄,以眉淡对比愁浓,凸显愁绪对女子的深刻影响,让读者直观感受其哀怨憔悴。借景抒情:“香消翠减,雨昏烟暗,芳草遍江南”,描绘出春雨绵绵、烟雾朦胧,江南大地芳草萋萋的景象。以这种阴沉、充满愁绪的景色,烘托出闺中女子内心的哀怨,使情与景相互交融,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玉楼风迕杏花衫,娇怯春寒赚”,此句描绘的情景是:主人公站在高高的玉楼上,任凭春风吹动身上的杏花衣衫,毫不在意春寒侵袭自己娇弱的身躯。登高怀远是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古代女子受礼教束缚不能随意出门,故而怀念远人时,常常会登上院内最高的楼台远眺,比如晏殊《鹊踏枝》中“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张先《菩萨蛮》中“忆郎还上层楼曲”等,都是女子登楼怀远的描写。“杏花衫”或许指杏花绽放时所穿的春衣,宋代诗歌中有“沾衣欲湿杏花雨”的句子,以“杏花雨”代指春雨,这里的“杏花衫”与“春寒”既点明了时节,也暗示了“春女思”的主题。“酒病十朝九朝嵌。瘦岩岩,愁浓难补眉儿淡”,“酒病十朝九朝嵌”“瘦岩岩”这两句,化用了冯延巳《鹊踏枝》中“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的意境。在万物复苏的春天,主人公对远方爱人的思念难以排遣,以至于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只能日复一日借醉酒暂缓这份煎熬。“十朝九朝嵌”意为十天里有九天都沉醉不醒。“瘦岩岩”则形容身形瘦削,关汉卿《大德歌・夏》中“瘦岩岩羞戴石榴花”、张可久《寨儿令・收心》中“面皮儿黄绀绀,身子儿瘦岩岩”等句,都用“瘦岩岩”描绘瘦削之态。散曲中叠词的使用,让已趋向雅化的散曲仍保留着质朴本色,还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与音乐美。“愁浓”一句的想象尤为奇特、语意新颖,乔吉在此处与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写法异曲同工——以“浓愁”补“淡眉”,一浓一淡的对比,尽显相思已深入骨髓。而乔吉《折桂令・寄远》中“近新来憔悴因他,淡却双、秋波”也与这句意涵相通,都是说因相思难解而无心梳妆画眉。这三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相思的痛苦。“香消翠减,雨昏烟暗,芳草遍江南”,最后三句则在写景中融入抒情:春雨霏霏,烟雾迷蒙,花瓣凋零,芳草繁茂,江南已是一片浓绿,远行的人却不知何时才能归来。“香消翠减”着重于“香消”,指春雨打落了枝头的花朵。末尾一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意,营造出缠绵幽怨的意境,让人深切感受到如李煜《清平乐》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般的绵长离思。

4. 作品点评

闺怨题材作品的总体艺术风格可概括为“浅而能深”。“浅”指语言朴素自然、浅显易懂;“深”则指意境深婉悠长、含蓄无尽。乔吉的这支散曲也符合这一特点。不过,乔吉闺怨曲的独特之处在于语意新颖,善于用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作比,将口语化的表达与诗词化的创作手法(如用典)自然融合,不露痕迹,使读者能清晰感受到这是散曲而非诗词。由此可见,乔吉在散曲创作方面的功力已相当深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谭处端《踏莎行·才见春花》

下一篇:元·傅若金《金陵晚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