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风迕杏花衫":玉楼中春风吹拂着杏花图案的衣衫,
# 迕:风吹动。,玉楼:华丽的楼宇,此处指高楼。
"娇怯春寒赚":娇柔瘦弱的身体担心因迷恋春色而受风寒。
# 春寒赚:为春寒所侵袭。
"酒病十朝九朝嵌":借酒消愁十天有九天喝得烂醉不堪。
# 嵌:深陷。,酒病:饮酒过多而病。
"瘦岩岩":单薄消瘦,
# 岩岩:消瘦的样子。
"愁浓难补眉儿淡":愁绪浓重,难以描补淡薄的眉儿。
# 眉儿淡:指懒梳妆,没有画眉。
"香消翠减":粉香全消,首饰全减,
"雨昏烟暗":眼前是愁雨纷落天地昏暗,
"芳草遍江南":在芳草铺遍江南的心上人什么时候能回来。
元代杂剧、散曲作家
乔吉(?~1345),亦作“乔吉甫”。元代杂剧、散曲作家。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居杭州。乔吉的散曲作品丰富,风格清丽,与张可久并称“元散曲两大家”。其擅长小令,能雅俗兼赅。他的剧作对明代剧坛很有影响,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一种,现存《两世姻缘》《金钱记》《扬州梦》三种。结集有《惺惺道人乐府》《文湖州集词》《乔梦符小令》三种,近人辑为《梦符散曲》。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题材的元曲。描绘了春日里闺中女子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状态,营造出一种凄清、哀怨的氛围。通过对女子因春寒、愁闷而酒病、消瘦,以及对其容颜变化的描写,表达了闺中女子的哀怨之情,同时借景抒情,以江南芳草等景强化了这种愁绪。
2. 写作手法
化用:“芳草遍江南”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意。此处沿用传统意象,以“遍”字突出春草蔓延的范围,既承袭古典诗词中江南春草的传统意境,又通过简洁展现开阔的春日图景。对比:“愁浓难补眉儿淡”,“愁浓”与“眉儿淡”形成对比。“愁浓”展现女子内心忧愁浓烈,“眉儿淡”描绘其因无心梳妆而眉妆淡薄,以眉淡对比愁浓,凸显愁绪对女子的深刻影响,让读者直观感受其哀怨憔悴。借景抒情:“香消翠减,雨昏烟暗,芳草遍江南”,描绘出春雨绵绵、烟雾朦胧,江南大地芳草萋萋的景象。以这种阴沉、充满愁绪的景色,烘托出闺中女子内心的哀怨,使情与景相互交融,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玉楼风迕杏花衫,娇怯春寒赚”,此句描绘的情景是:主人公站在高高的玉楼上,任凭春风吹动身上的杏花衣衫,毫不在意春寒侵袭自己娇弱的身躯。登高怀远是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古代女子受礼教束缚不能随意出门,故而怀念远人时,常常会登上院内最高的楼台远眺,比如晏殊《鹊踏枝》中“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张先《菩萨蛮》中“忆郎还上层楼曲”等,都是女子登楼怀远的描写。“杏花衫”或许指杏花绽放时所穿的春衣,宋代诗歌中有“沾衣欲湿杏花雨”的句子,以“杏花雨”代指春雨,这里的“杏花衫”与“春寒”既点明了时节,也暗示了“春女思”的主题。“酒病十朝九朝嵌。瘦岩岩,愁浓难补眉儿淡”,“酒病十朝九朝嵌”“瘦岩岩”这两句,化用了冯延巳《鹊踏枝》中“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的意境。在万物复苏的春天,主人公对远方爱人的思念难以排遣,以至于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只能日复一日借醉酒暂缓这份煎熬。“十朝九朝嵌”意为十天里有九天都沉醉不醒。“瘦岩岩”则形容身形瘦削,关汉卿《大德歌・夏》中“瘦岩岩羞戴石榴花”、张可久《寨儿令・收心》中“面皮儿黄绀绀,身子儿瘦岩岩”等句,都用“瘦岩岩”描绘瘦削之态。散曲中叠词的使用,让已趋向雅化的散曲仍保留着质朴本色,还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与音乐美。“愁浓”一句的想象尤为奇特、语意新颖,乔吉在此处与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写法异曲同工——以“浓愁”补“淡眉”,一浓一淡的对比,尽显相思已深入骨髓。而乔吉《折桂令・寄远》中“近新来憔悴因他,淡却双、秋波”也与这句意涵相通,都是说因相思难解而无心梳妆画眉。这三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相思的痛苦。“香消翠减,雨昏烟暗,芳草遍江南”,最后三句则在写景中融入抒情:春雨霏霏,烟雾迷蒙,花瓣凋零,芳草繁茂,江南已是一片浓绿,远行的人却不知何时才能归来。“香消翠减”着重于“香消”,指春雨打落了枝头的花朵。末尾一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意,营造出缠绵幽怨的意境,让人深切感受到如李煜《清平乐》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般的绵长离思。
4. 作品点评
闺怨题材作品的总体艺术风格可概括为“浅而能深”。“浅”指语言朴素自然、浅显易懂;“深”则指意境深婉悠长、含蓄无尽。乔吉的这支散曲也符合这一特点。不过,乔吉闺怨曲的独特之处在于语意新颖,善于用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作比,将口语化的表达与诗词化的创作手法(如用典)自然融合,不露痕迹,使读者能清晰感受到这是散曲而非诗词。由此可见,乔吉在散曲创作方面的功力已相当深厚。
上一篇:元·谭处端《踏莎行·才见春花》
下一篇:元·傅若金《金陵晚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