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àn
zhōu
míng

朝代:元作者:元好问浏览量:3
cháng
bái
shān
qián
xiù
jiāng
shuǐ
zhǎn
fàng
huā
sān
shí
kàn
shān
shuǐ
shān
gèng
jiā
duī
cāng
yān
shōu
shān
cóng
yáng
qiū
西
lái
qīng
wān
tiān
gōng
zhì
xià
bàn
huán
míng
shàng
bēi
jiǔ
zuó
xiù
jiāng
méi
jié
jiān
wǎn
liáng
zhào
dōng
chéng
shuǐ
àn
shēn
ruò
jiāng
fēi
shuǐ
zhī
xiāng
láng
qiū
fēng
qiū
lán
jīn
sàn
fāng
luó
yíng
yíng
jiàn
wēi
wǎn
qíng
huà
chéng
wǎng
zhù
fēng
biāo
kuā
bái
shí
cān
luán
zhuī
sàn
xiān
dàn
jiàn
jīn
zhī
cuì
ruí
xiāng
hòu
xiān
yǎn
huā
ěr
chèn
gāo
chàng
kòu
liǎng
xián
huàn
fán
chuān
yáo
zuì
fēng
liú
liáo
nián

译文

长白山前,绣江水悠悠流淌,三十里荷花竞相绽放,铺满水面。俯看江水,水底青山倒影更显秀丽,仿佛一堆苍烟凝聚,怎么也收揽不起。青山从阳丘西边蜿蜒而来,如青绸一弯,长天之下,大明湖似半枚玉环,被天公掷落人间。昨天我来到大明湖上,举起了酒杯畅饮,绣江的千姿百态,清晰地涌入我的眼帘。晚来凉爽,划桨东渡,水面幽暗,荷丛深密,仿佛阻断了前行的路。水神江妃似乎毫不吝惜水芝(荷花)的清香,任其在秋风秋露中散落狼藉。女神的衣襟芳香如兰,散发阵阵香气,罗袜轻盈,翩翩起舞,湖面微波轻轻颤动。便是那《晚晴赋》的妙笔,也画不出荷花的翩然情趣,杜樊川徒然地写尽风骚,也只好全用来夸赞白鹭。我乘鸾车追寻天上散仙,只见仙树枝叶金翠交错,前后相连。眼花耳热间仍觉不够称意,遂高声唱起吴歌,叩击船舷。呼唤杜牧那样的才子挥毫泼墨,这风流雅事,就留待他年追忆吧。

逐句剖析

"长白山前绣江水":长白山前,绣江水悠悠流淌,

# 绣江:发源于长白山下,周围三十余里。,长白山:也称会仙山,在山东邹平南。因山中云气常白,故名。

"展放荷花三十里":三十里荷花竞相绽放,铺满水面。

"看山水底山更佳":俯看江水,水底青山倒影更显秀丽,

# 水底山:指水中山之倒影。

"一堆苍烟收不起":仿佛一堆苍烟凝聚,怎么也收揽不起。

# 苍烟:苍茫的云雾。

"山从阳丘西来青一弯":青山从阳丘西边蜿蜒而来,如青绸一弯,

# 青一弯:形容弯曲青色的绣江水。,阳丘:地名,在今山东章丘东南十五里。

"天公掷下半玉环":长天之下,大明湖似半枚玉环,被天公掷落人间。

# 半玉环:圆形的碧玉中有孔。这里喻绣江环行的水面。

"大明湖上一杯酒":昨天我来到大明湖上,举起了酒杯畅饮,

# 大明湖上一杯酒:指诗人与友人在绣江亭中豪饮。诗人在《济南行记》中云:岁乙未秋七月,至济南,秋荷方盛,红绿如绣,令人渺然有吴儿洲渚之想。此游至瀑流者六七,宿天泉庵者三,泛大明湖者再,遂东入水栅。栅之水名绣江,发源长白山下,周围三十四里。府参佐张子钧、张飞卿觞予绣江亭。漾舟荷花中十余里。乐府皆京国之旧。剧谈豪饮,抵暮乃罢。

"昨日绣江眉睫间":绣江的千姿百态,清晰地涌入我的眼帘。

# 眉睫间:在眼前。

"晚凉一棹东城渡":晚来凉爽,划桨东渡,

# 东城:城东部。,棹:船桨。也指用桨划船。

"水暗荷深若无路":水面幽暗,荷丛深密,仿佛阻断了前行的路。

"江妃不惜水芝香":水神江妃似乎毫不吝惜水芝(荷花)的清香,

# 水芝:荷花的别名。暗含当权者践踏人才。,江妃:江上的女神。

"狼藉秋风与秋露":任其在秋风秋露中散落狼藉。

# 狼藉:杂乱不堪。这里是形容荷花凋零散落的样子。

"兰襟郁郁散芳泽":女神的衣襟芳香如兰,散发阵阵香气,

# 郁郁:香气胜多的样子。此处把荷花比作女神的衣饰。,兰襟:犹言香襟,散发着兰花香气的衣襟,旧指美丽女子的衣襟。

"罗袜盈盈见微步":罗袜轻盈,翩翩起舞,湖面微波轻轻颤动。

# 罗袜盈盈见微步:化用曹植《洛神赋》:“陵波留步,罗袜生尘”语意。罗袜,罗制袜。盈盈,美好的样子。微步,轻步,形容江妃在水面上行走时轻盈的体态。此隐指荷花在微风中颤动的情景。

"晚晴一赋画不成":便是那《晚晴赋》的妙笔,也画不出荷花的翩然情趣,

# 画不成:没有描写成功。,晚晴一赋:唐诗人杜牧作《晚晴赋》,吟咏黄昏时的荷花和白鹭。赋中着重写白鹭的风采,而未着力描写荷花。因此元好问说它“画不成”,也就是没充分表现出荷花的美色之意。

"枉著风标夸白鹭":杜樊川徒然地写尽风骚,也只好全用来夸赞白鹭。

# 风标:(优美的)风度,仪态。,著:在这里意为表述,描绘。,枉:徒然。

"我时骖鸾追散仙":我乘鸾车追寻天上散仙,

# 散仙:道教用语,指未受仙职的仙人,这里指放荡不羁自由闲散的人。,骖鸾:乘驾鸾凤。骖,古代驾车时套在车前两旁的马。这里用为动词,意为乘驾。鸾,凤凰一类的鸟,古代传说中,只有神仙才能乘鸾驾凤。

"但见金支翠蕤相后先":只见仙树枝叶金翠交错,前后相连。

# 金支翠蕤:用黄金或铜以及翠羽等装饰的乐器,既指荷叶,也指伴游的乐队和舞妓们。金支,乐器上的金(或铜)制的支柱,上面装饰有流苏等穗状饰物。翠蕤,翠羽制成的饰物。蕤,指下垂的缨类装饰物。

"眼花耳热不称意":眼花耳热间仍觉不够称意,

# 不称意:不称心如意,气氛虽热烈,纵情豪饮,伴随歌舞弹唱,但内心是悲怆的,只是逢场作戏而已。,眼花耳热:看得眼花,喝得微醉。

"高唱吴歌叩两舷":遂高声唱起吴歌,叩击船舷。

# 高唱吴歌叩两舷:化用韩愈诗“脚敲两舷唱吴歌”诗意。吴歌,泛指古吴地(今江苏一带)的歌曲。吴,古代指今江苏的大部分和安徽、浙江的一部分地区。

"唤取樊川摇醉笔":呼唤杜牧那样的才子挥毫泼墨,

# 樊川:指杜牧。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集》。这里是用来指杜仁杰。,唤取:唤得,叫来。取,语助词。

"风流聊与付他年":这风流雅事,就留待他年追忆吧。

# 付他年:留给以后的年代。,聊:姑且,勉强。,风流:流风余韵。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泛舟大明湖》是金元交替之际著名文人元好问所作的七言古体诗。诗中绘写大明湖的秀丽景致,诗人借助神话传说与奇丽想象,将湖面波光、荷影山姿比作人间难绘的仙境,更以“水仙”“鲛绡”等意象赋予自然以浪漫。全诗格调昂扬豪迈,巧妙化用前代诗人的意境。既展现大明湖“接天莲叶”的壮阔风光,又借“舟行镜中”的妙喻传递出对自然造化的赞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泛舟大明湖》是元好问于1235年所作。金末元初,历经亡国之痛的元好问东游济南。在大明湖,他被碧波环山的秀丽风光所震撼,又溯流发现绣江荷花与如玉山峦之美。泛舟之际,荷香入怀,乱世愁绪暂消,他挥笔写下《泛舟大明湖》,以诗寄情,赞颂自然,寄托对宁静美好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山水游历题材的七言古诗,借绣江、大明湖的秀丽风光与奇幻想象,抒发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寄托乱世中对宁静美好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用典:“江妃不惜水芝香,狼藉秋风与秋露”化用江妃的典故,增添了神秘浪漫色彩,暗示大明湖景色如仙境般迷人。“水仙一去无消息,沧海横流空白露”则暗用传说,表达出对美好消逝的感慨,也借沧海横流暗示时局动荡,使诗歌意境更深远。比喻:“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将水底山影比作“一堆苍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群山在水中的倒影朦胧、缥缈的状态,仿佛是积聚在一起无法消散的烟雾,突出了山水景色的优美和空灵,给人以梦幻般的美感。

3. 分段赏析

《泛舟大明湖》以自然之景为轴,情感流动为线,全诗可分为三层,层层递进展现山水之美与诗人心境。前六句为第一层,诗人开篇未直接写大明湖,而是从绣江落笔,为全诗奠定基调。“长白山前绣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用质朴的语言点明绣江的地理位置,以“展放”生动描绘荷花肆意盛开的姿态,三十里的铺陈,让读者直观感受到绣江荷花的繁茂。绣江与大明湖虽为两处景致,却因水脉相通、风光相似,形成天然呼应,为后文写大明湖埋下伏笔。“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视角从岸上转向水中,清澈的江面倒映着南岸连绵青山,山影随水波晃动,宛如一团难以收拢的苍烟,虚实交融间尽显山水灵动之态,引得诗人由衷赞叹。“山从阳丘西来青一弯,天公掷下半玉环”,诗人以平实的比喻,将自阳丘蜿蜒而来的青山比作天公抛下的半玉环,既勾勒出山峦的形态,又暗喻其色泽温润如玉,凸显自然造化的巧妙。“大明湖上一杯酒”至“枉著风标夸白鹭”的十句构成第二层,诗人将笔触聚焦大明湖,描绘泛舟时的所见所想。“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绣江眉睫间”,借饮酒勾起回忆,使绣江与大明湖的画面在脑海中交织,增添了朦胧的诗意。“晚凉一棹东城渡,水暗荷深若无路”,描绘傍晚时分,乘船从东泺水驶向大明湖的情景,浓密的荷叶遮蔽水面,河道幽暗,看似无路可走,却暗含“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期待,充满探索的意趣。“江妃不惜水芝香,狼籍秋风与秋露。兰襟郁郁散芳泽,罗袜盈盈见微步”,诗人以江妃喻荷花,想象江妃毫不吝惜地让荷香在秋风秋露中飘散,她衣襟染香,莲步轻移,将荷花的柔美与荷香的馥郁刻画得细腻入微,以浪漫笔触展现对大明湖荷景的沉醉。诗的最后六句为第三层,着重抒发诗人面对美景的感慨。“晚晴一赋画不成,枉著风标夸白鹭”,借用杜牧写《晚晴赋》的典故,谦逊地表示即便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也难以描绘大明湖的美景,就连姿态优雅的白鹭,在此景面前也黯然失色。“我时骖鸾追散仙,但见金支翠蕤相后先”,诗人驰骋想象,幻想自己乘鸾追随仙人,只见繁花绿叶连绵不绝,展现出超凡脱俗的浪漫情怀。“眼花耳热不称意,高唱吴歌叩两舷。唤取樊川摇醉笔,风流聊与付他年”,面对眼前美景,诗人饮酒高歌、击舷而和,却仍觉意犹未尽,恨自己无法用诗句描绘这一切,只好寄希望于杜牧能在未来挥笔记录此刻的风流,既流露出对美景的痴迷,也体现出文人的谦逊与对文学创作的敬畏。

4. 作品点评

《泛舟大明湖》在艺术上极具巧思,诗人以精妙布局打破常规,先绘绣江远景,再写水中倒影,动静结合间尽显山水韵律。其笔触写意与工笔并存,大开大合的想象与细腻雕琢相得益彰,明暗场景切换更添层次。诗中虚实相生,现实景致与浪漫想象交织,如梦似幻。此外,诗人化用杜牧典故,不着痕迹地融入跨时空对话,深化文化底蕴,以多元艺术手法奏响自然与人文的美妙交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泛舟大明湖》更是表现了高超的写景能力。

现代山西省诗词学会理事牛贵琥《金代文学编年史(下)》

# 全诗奇崛而不雕琢,巧妙而少华丽。看似写景,实在抒高古沉郁之情;体似游仙,却又寓苍凉悲怆之意。堪称有金以来一代文宗的神来之笔。

现代济南市章丘区作家协会理事韩云卿《百脉文化随笔》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周巽《江南弄》

下一篇:元·元好问《喜春来·春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