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òu
yún
lín

朝代:元作者:杨维桢浏览量:3
yún
zài
shān
shān
xíng
qiáo
tóu
chūn
shuǐ
shēng
biàn
便
jiè
yún
lín
guǎn
tīng
xiān
jiā
quǎn
shēng

译文

飘浮的云朵托着青山,整座山仿佛要随云移动一般,桥头下过雨之后,春天的河水涨起来了。该在这云林间的客馆借一张床榻歇息,躺下来听那像神仙住处传来的鸡犬叫声。

逐句剖析

"浮云载山山欲行":飘浮的云朵托着青山,整座山仿佛要随云移动一般,

"桥头雨余春水生":桥头下过雨之后,春天的河水涨起来了。

"便须借榻云林馆":该在这云林间的客馆借一张床榻歇息,

"卧听仙家鸡犬声":躺下来听那像神仙住处传来的鸡犬叫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雨后云林图》为元代文人杨维桢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以清新笔触勾勒出雨霁时分山岚氤氲、春溪新涨的山水意境,诗人栖居云林精舍、静聆仙家鸡犬相闻的隐逸生活跃然纸上,充分展现了其诗作中特有的自然意趣与超然物外的艺术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文学家

杨维桢(1296~1370),元代文学家。一作杨维祯,字廉夫,号铁崖。因擅吹铁笛,自号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杨维桢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一生致力于诗文辞赋的革新,亦工散曲,又善行草书。其尤以倡导古乐府而追随者甚众,形成“铁雅诗派”。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其在创造手法上有浪漫主义的特点,好驰骋异想,运用奇辞,受李贺影响很深。代表作品有《丽则遗音》《铁崖先生古乐府》《东维子文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雨后云林图》创作于元代,具体年份不可考,作为杨维桢晚年代表作之一,该诗生动描绘了雨霁山岚、春溪新涨的清新景致,以及诗人栖居云林、静聆仙家鸡犬的隐逸情致。此诗现存于《杨维桢诗集》,不仅展现了诗人晚年的艺术风格转变,更为研究其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文本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山水诗。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山间云雾流动、春水初涨的清新景致,通过“浮云载山”“桥头雨余”等意象,营造出空灵缥缈的意境。诗人借榻云林馆、卧听仙家鸡犬声的描写,体现了超然物外的隐逸情怀,表达了作者对闲适自在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元代文人追求自然与心灵契合的审美情趣。

2. 分段赏析

“浮云载山山欲行”,开篇写云雾像托着山峦似的,让山仿佛要移动起来,用灵动的笔触写出了雨后山间云雾缭绕的奇幻之景,赋予静止的山动态的美感。“桥头雨余春水生”,描绘雨后桥头的景象,春雨过后,春水渐渐上涨,清新的画面中透着生机,点明了“雨后”的背景,展现出山水的清新灵动。“便须借榻云林馆”,由景生情,诗人看到这清幽景致,迫切想要在云林馆借榻暂住,“便须”二字直接流露出对这片山水的喜爱与留恋。“卧听仙家鸡犬声”,想象在云林馆中卧躺时,能听到如仙境般的鸡犬叫声,把此地比作仙境,藏着对这种远离世俗的隐逸生活的向往。

3. 作品点评

《雨后云林图》是杨维桢的代表诗作之一,这首诗体现了他写诗时擅长把自然景象和隐逸心境融合起来的风格特点。诗中描绘了雨后山间云雾缭绕、春天河水刚刚涨起的景象,还有诗人在云林馆借床暂住、聆听如仙境中传来的鸡犬叫声的闲适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杨维桢《遂初堂》

下一篇:元·马钰《卜算子·天地水三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