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夜泊新郭市":一叶扁舟深夜停泊新郭集市,
"石湖水深清且泚":石湖的湖水深沉清澈。
"长啸一声天地秋":我放声长啸惊动天地,霎时秋意弥漫,
"万壑惊风泣山鬼":千山万壑的狂风呼啸,仿佛连山鬼都在哭泣。
"匡庐生":匡庐先生(王翰),
"玉山子":与玉山居士(顾瑛),
"意气相倾誓终始":意气相投立下誓言永不相负。
"呼童沽酒烹锦鲤":叫童仆买来美酒烹煮锦鲤,
"醉入芦花月如水":醉倒在芦花丛中,月光如水般倾泻。
"周郎放歌踏船尾":周郎在船尾放声高歌,
"我亦和之声亹亹":我也应和着唱出连绵不断的诗篇。
"明月照我心":明月照亮我的心灵,
"秋水洗我耳":秋水涤荡我的双耳。
"富贵亦何为":富贵荣华又有何用,
"人生行乐尔":人生就该及时行乐。
"城中黄尘眼为眯":城中漫天黄尘迷蔽双眼,
"安得置我丘壑里":何处才能让我归隐山林。
元末明初文学家
陈基(1314~1370),元末明初文学家。字敬初,号夷白子,临海(今属浙江)人。早年受业于黄溍,曾任经筵检讨等职。后为张士诚幕僚,明初征聘入朝,参与修《元史》,书成,赐金而还。陈基为人谦和谨慎,与士大夫交游唱和,出入古今,名重当时。黄溍、虞集、揭溪斯等以师友待之。其追求雅正有则的创作风貌,倡导和平、忠厚之音。其诗文质朴平易与奇巧瑰丽、清雅雍容与沉郁厚重并存。著有《夷白斋稿》。
1. 分段赏析
“扁舟夜泊新郭市,石湖水深清且泚”这两句是写诗人乘扁舟在夜间停泊于新郭市,看到石湖水深且清澈。“扁舟”点明了诗人的出行方式,“夜泊”交代了时间和地点,为全诗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清且泚”形容石湖水的清澈,一个“泚”字,让读者仿佛能看到湖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的样子,为后面的写景和抒情做了铺垫。“长啸一声天地秋,万壑惊风泣山鬼”这两句写诗人在天地间长啸,声音仿佛让天地都进入了秋天,引发万壑中的风,使山鬼都为之哭泣。“长啸一声”展现出诗人的豪情逸致,而“天地秋”则将这种情感与天地自然相融合,给人以广阔的空间感和深沉的秋意。“万壑惊风泣山鬼”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极写声音的力量,“惊风”“泣山鬼”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同时也为诗歌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匡庐生,玉山子,意气相倾誓终始”此句介绍了诗人的友人匡庐生和玉山子,表明他们意气相投,发誓友谊长存。“意气相倾”写出了朋友之间志同道合、相互欣赏的深厚情谊,“誓终始”则强调了这种友谊的坚定和持久,为下文一起饮酒作乐的场景做了情感上的铺垫。“呼童沽酒烹锦鲤,醉入芦花月如水”:诗人招呼童子去买酒并烹煮锦鲤,然后在醉意中进入芦花荡,此时月光如水。“呼童沽酒”和“烹锦鲤”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体现了诗人与友人在此情此景下的惬意。“醉入芦花月如水”则将醉意与美景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月如水”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柔和与清澈,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周郎放歌踏船尾,我亦和之声亹亹”:这里提到周郎在船尾放歌,诗人自己也跟着应和,歌声美妙动听。“周郎放歌”为画面增添了动态感和音乐美,“踏船尾”的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看到周郎在船尾一边踱步一边放歌的情景。“我亦和之”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互动和默契,“声亹亹”形容歌声悠扬,富有韵律,进一步渲染了欢乐、和谐的氛围。“明月照我心,秋水洗我耳”:明月照耀着诗人的内心,秋水仿佛洗涤着诗人的耳朵。这两句运用了象征和拟人的手法,“明月照我心”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澄澈,如同明月一般;“秋水洗我耳”则将秋水拟人化,仿佛它有灵性,能洗去诗人耳中的尘世喧嚣,让诗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超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世俗纷扰的摒弃。“富贵亦何为,人生行乐尔”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认为富贵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人生最重要的是及时行乐。此句是诗人在经历了前面的种种情景后发出的感慨,体现了一种豁达、超脱的人生观,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追求富贵的一种不屑和看淡,强调了珍惜当下、享受自然和友情带来的快乐的重要性。“城中黄尘眼为眯,安得置我丘壑里”最后两句将城中的黄尘与眼前的山水丘壑相对比,说城中的黄尘让人眯眼,表达了对城市喧嚣、污浊环境的厌恶。“安得置我丘壑里”则直接抒发了诗人渴望置身于山水之间、回归自然的愿望,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使全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上一篇:元·元好问《八月并州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