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篷窗风急雨丝丝":急风扑打着篷窗,细雨丝丝,
# 篷窗:船窗。
"闷捻吟髭":愁闷难遣只有捻须思索,吟诗填词。
# 闷捻吟髭:因为愁闷难遣,而捻着胡须思索吟诗。
"淮阳西望路何之":西望淮阳,今日要到哪里去?
# 路何之:路怎样走。,淮阳:淮阳又作维扬,即今扬州,与曲景较合。
"无一个鳞鸿至":盼不到一封书信来,
# 鳞鸿:即鱼雁传书,代书信。
"把酒问篙师":端着酒杯向船夫问一个底细。
# 篙师:船夫。
"迎头便说兵戈事":船夫一开头就说兵戈战事。
"风流再莫追思":风流已成往事,不要再去回忆追思,
"塌了酒楼":酒楼坍塌了,
"焚了茶肆":茶肆也被烧成灰,
# 茶肆:茶馆。肆:铺子。
"柳营花市":歌台妓院成了军营,
# 柳营花市:喻指歌楼妓院,妓女居住的地方。
"更呼甚燕子莺儿":往日的歌妓舞女再也找不到了。
# 燕子莺儿:比喻妓女。
元代散曲作家
张可久(1280~1350?),元代散曲作家。号小山,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移居杭州。延祐末年任绍兴路吏,历桐庐典史、徽州路税务大使等职,后归隐西湖以终。张可久能诗词,尤以散曲知名于世,与散曲作家乔吉并称“张乔”或“乔张”。今存其小令八百五十余首,套曲九套。作品风格清雅明丽,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常常熔铸诗词名句。《太和正音谱》称“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如瑶天笙鹤”。生前曾编定《今乐府》《吴盐》《苏堤渔唱》《新乐府》四种散曲集,已散佚。今传有《张小山小令》《小山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散曲小令。此曲上阙细腻勾勒出旅途中风雨交加之景,道出作者前路迷茫、盼远方音信的心境;下阙笔锋突转,从个人旅途转入对社会现实的揭示。曲子借今昔对比,抨击战争破坏,表达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往昔闲适生活的怀念和对和平的向往。
2. 分段赏析
上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风雨交加的景象,写出作者对前路的迷茫和对远方音信的渴望。“篷窗风急雨丝丝,闷捻吟髭”,描绘了风雨交加的景象,通过“闷捻吟髭”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作者烦闷愁苦的心情。“淮阳西望路何之?无一个鳞鸿至”,作者西望淮阳,不知前路在何方,又没有书信到来,进一步渲染了孤独、迷茫的氛围。“把酒问篙师”,以向篙师询问来结束上段,在无奈中透露出对前途的关切,也为下段的内容做了铺垫。下阕笔锋一转,从个人旅途转向了对社会现实的言说。“迎头便说兵戈事”,直接点明社会背景,战乱已至,人们无法再像往常一样生活。“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更呼甚燕子莺儿”,昔日的繁华风流已不复存在,酒楼坍塌、茶肆焚毁,娱乐场所也都消失了,此时再去呼唤那些美好的事物已毫无意义,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破坏的感慨与无奈,以及对往昔和平生活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