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马青海种":这匹瘦马本是青海良种,
"新自流沙至":刚从遥远的流沙之地运来。
"市门顾不售":在集市上无人问津,
# 顾:一作“愿”。
"千金价无二":可它的珍贵本应价值千金。
"肉骀大项领":肉肥的劣马脖子粗大,
"匹帛可收致":一匹帛就可以买来。
"天寒道里愁":天冷路远令人发愁,
"伏枥消远志":它伏在马槽边消磨了远大志向。
"瘦马虽伶仃":瘦马虽然瘦弱孤零,
"毅有千里气":却依然存有千里奔驰的气概。
"世无牙与青":可惜世上没有没有伯乐与九方皋那样的相马高人,
"瘦马与谁试":这匹瘦马又能向谁展示才能。
# 与:一作“为”。
元代文学家
杨维桢(1296~1370),元代文学家。一作杨维祯,字廉夫,号铁崖。因擅吹铁笛,自号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杨维桢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一生致力于诗文辞赋的革新,亦工散曲,又善行草书。其尤以倡导古乐府而追随者甚众,形成“铁雅诗派”。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其在创造手法上有浪漫主义的特点,好驰骋异想,运用奇辞,受李贺影响很深。代表作品有《丽则遗音》《铁崖先生古乐府》《东维子文集》等。
1. 分段赏析
“瘦马青海种,新自流沙至”,一开篇就点明这匹瘦马的不凡来历。它本是来自青海的优良马种,不远万里从大漠流沙之地而来,暗示其血统高贵、历经艰辛,为后文写它的境遇埋下伏笔。“市门顾不售,千金价无二。肉骀大项领,匹帛可收致”,诗人用强烈的对比,道出瘦马的悲惨处境。这匹本应价值千金的良马,在集市上却无人问津,最终竟只能以几匹布帛的低廉价格被人买走。“肉骀”形容它因瘦弱显得脖颈粗大,曾经的神采不再,这种反差让人感叹命运对良马的不公,也引发对人才被忽视的惋惜。“天寒道里愁,伏枥消远志”,进一步描绘瘦马的困顿。寒冷的天气、遥远的路途,都让它满心忧愁。它被困在马槽边,曾经驰骋千里的壮志也逐渐消磨。短短两句,将瘦马的凄凉处境与无奈心境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看到它孤独落寞的身影。“瘦马虽伶仃,毅有千里气。世无牙与青,瘦马与谁试”,结尾处诗人笔锋一转,先赞扬瘦马即便身形瘦弱,却依然保有千里驰骋的气概;随后感叹,可惜世上没有像伯乐、九方皋那样的相马能人,这匹良马的才能又能向谁展示呢?这既是对瘦马命运的惋惜,更是借物喻人,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埋没人才的不满与愤懑,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对人才困境的同情与不平。
上一篇:元·王冕《独坐》
下一篇:元·王惲《过沙沟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