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àng

朝代:元作者:赵孟頫浏览量:3
shàng
dōng
fēng
chuī
liǔ
huā
tóu
chūn
shuǐ
jìng
shā
bái
ōu
xìn
shì
xuán
niǎo
yóu
zhī
yǒu
suì
huá
jǐn
lǎn
qiáng
fēi
zuó
mèng
fèng
shēng
lóng
guǎn
shì
shuí
jiā
lìng
rén
dōng
líng
wèn
tián
yuán
xué
zhòng
guā

译文

溪岸上,东风轻拂,吹得柳花纷纷扬扬,溪头的春水清澈纯净,没有一丝泥沙。白色的鸥鸟悠然自在,仿佛自信自己没有那些机巧诈伪之事,燕子也似乎知道时光的流逝、岁月的变化。装饰华丽的游船、精美的桅杆,这一切繁华已不再是梦境中才有的,那演奏着美妙音乐的凤笙龙管又属于哪户人家呢?这情景让人深深地怀念起了东陵侯邵平,真想去询问他,学习在田园中种瓜,过上宁静的隐居生活。

逐句剖析

"溪上东风吹柳花":溪岸上,东风轻拂,吹得柳花纷纷扬扬,

"溪头春水净无沙":溪头的春水清澈纯净,没有一丝泥沙。

"白鸥自信无机事":白色的鸥鸟悠然自在,仿佛自信自己没有那些机巧诈伪之事,

# 白鸥自信无机事:《列子·黄帝篇》载:古时海边有一个人,非常喜欢白鸥,每天清晨到海边,常有成百只白鸥飞集他身边。一次这个人的父亲叫他去捉一只白鸥来玩玩,他再去海边,白鸥就不再飞下来了。

"玄鸟犹知有岁华":燕子也似乎知道时光的流逝、岁月的变化。

# 玄鸟:出自《山海经》:四翅鸟类,羽毛呈淡黄色,喜食鹰肉,性暴戾,居于平顶山。据《礼记·月令》载,“是月(仲春二月)也,玄鸟(燕子)至”。故此应指燕子,其能知季节,春来秋去。

"锦缆牙樯非昨梦":装饰华丽的游船、精美的桅杆,这一切繁华已不再是梦境中才有的,

# 牙樯:象牙装饰的桅杆。一说桅杆顶端尖锐如牙。,锦缆:锦制的缆绳,形容缆绳精美。

"凤笙龙管是谁家":那演奏着美妙音乐的凤笙龙管又属于哪户人家呢?

# 龙管:指笛,相传笛声如龙吟,故称笛为龙管。,凤笙:笙形像凤,故古人称为风笙。

"令人苦忆东陵子":这情景让人深深地怀念起了东陵侯邵平,

# 东陵子:即秦末隐居不仕的东陵侯召平。《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召平以为名也。”召,亦作邵。

"拟问田园学种瓜":真想去询问他,学习在田园中种瓜,过上宁静的隐居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溪上》是元代画家、文学家赵孟頫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首联描绘溪上风景,传递出诗人对家乡山水“清远”的独特感受;颔联由白鸥、玄燕等所见景物引发心中惆怅;颈联笔锋急转,从明媚春光联想到战前锦缆牙樯、凤笙龙管的繁华景象,感慨如今时移世易、繁华尽逝;尾联表达诗人欲相伴湖山、效仿秦末东陵侯召平隐居以终此生的心愿。全诗风格平淡隽永,具六朝诗恬然和平之致,又以婉丽清新的笔触自然入妙,将写景、怀古与抒怀融为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之一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元史》所记,赵孟頫乃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官至翰林承旨。在当时“南人”官员里,他深得元世祖恩宠,这也导致招人忌恨,常遭遇官场倾轧排挤之事。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赵孟頫向元世祖请求调任外职,以集贤学士身份出知济南,其间曾在家乡停留,此诗或成于该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通过描写溪上东风吹拂柳花、溪头春水明净无沙的春日美景,以及白鸥自在、玄鸟知时的景象,又联想到昔日华丽的锦缆牙樯已成过往,凤笙龙管不知归属谁家,进而表达对往昔繁华不再的感慨,以及对宁静田园生活(以东陵子种瓜自比)的向往与归隐之意。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首联以“东风吹柳花”“春水净无沙”描绘苕溪明丽春景,“净”字既写溪水澄澈,又暗喻作者心境清明,将愉悦之情融于自然意象中,景中含情。对比:颔联以“白鸥无机事”的单纯与“玄鸟知岁华”的守信,对比人世的机心与无常,借白鸥、玄鸟象征对纯真本性与守信品格的向往,暗讽官场倾轧中人性的复杂,于写景中寄寓感慨。用典:颈联化用杜甫“锦缆牙樯起白鸥”、李白“凤笙龙管行相催”诗句,以“锦缆牙樯”“凤笙龙管”指代达官豪富的奢靡生活,又以“非昨梦”“是谁家”否定其永恒性,在典故基础上升华主题,批判豪奢虚妄,赋予诗句历史纵深感与现实批判性。

3. 分段赏析

首联点题,描绘家乡山水的可爱:“溪上东风吹柳花,溪头春水净无沙。”作者有幸来苕溪游览,时值仲春,东风拂面,柳花飘飞,溪水碧绿,明净无沙,这是家乡的一大美景。面对这自然风光,诗人的心情是愉悦的。此处的“净”字,不仅写出了溪水的澄澈,也反映了作者心境清明。颔联由景及物,继续描绘溪上的风光:“白鸥自信无机事,玄鸟犹知有岁华。”这两句对仗工巧,感慨良深,当属佳联。燕子不违常规,确是信鸟,而人却不能既无机心又守信义了。联系作者在官场受到倾轧排挤的事实,这两句显然是寓感慨于写景之中的。颈联承前,由鸥燕的自由联想到人事的盛衰:“锦缆牙樯非昨梦,凤笙龙管是谁家。”这一联是有所本的,出句来自杜甫诗“锦缆牙樯起白鸥”(《秋兴八首》之七);对句来自李白诗“凤笙龙管行相催”(《襄阳歌》)。不过赵孟頫并不是单纯模仿,而是富于创造,融注了强烈的感情色彩。“锦缆牙樯”“凤笙龙管”,都是达官豪富们旅游水上讲排场、比阔气的一种表现。然而,事物总是在变化的,“非昨梦”和“落谁家”,这一切不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是虚幻不定和难以凭恃的。这就在李杜原意的基础上作了升华,对豪奢淫靡进行了否定,有积极意义。尾联由溪上美景唤起了回归自然的愿望“今人苦忆东陵子,拟向田园学种瓜。”这里所说的“今人”,主要是指作者自己。诗人作为宋朝的皇族,在仕元的“南人”中,他虽官职很高,但却受到几方面的夹攻。在赵氏族属眼里,他是“逆子”;在蒙古贵族眼里,他又是“贰臣”,常常受到排挤和打击,诗人请调外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来的。这次他有机会游览苕溪,为自然美景所陶醉,于是想起秦亡后隐居不仕的东陵侯召平,希望能像他那样,“拟向田园学种瓜”,隐居苕溪,以脱离官场的相互倾轧,享受自然之乐趣。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描绘了故乡眼前之景,并由此生发出岁月匆匆、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内心的隐逸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写得平淡隽永,虽然内心不无疾愤,但表达时却无狠戾之气有六朝诗恬然和平之致,且风格婉丽清新,自然入妙。

不详上海古典文学学会理事刘明浩《元明清诗鉴赏》

# 这首诗以往常被人解释为体现“故国黍离之悲”的作品,其实恐怕应作具体分析。赵孟頫的仕元不是被迫的,出仕后一直受到元世祖特殊的优渥待遇。作为亡宋宗室,他有良心的责备,写过《罪出》诗,但这是在他名声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之后。所谓“政为疏慵无补报,非干高尚慕丘园”(《书怀二首),他高蹈田园的愿望实同民族感情无关。本诗固然是兴思感怀,却带有学杜的明显影响。杜诗多以鸥燕对仗,如“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春归》)等,对次联的构思或有启发。而因苕溪并不存在“锦缆牙樯”的故实,故亦不能排除其为因“白鸥”而引发的联想。杜诗在明洁的咏景之后,往往能接续无痕地渡入深沉的感慨,本诗也表现出了这样的特点。

不详上海古籍出版社高级编辑史良昭《元明清诗鉴赏辞典辽·金·元·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李晏《白云亭》

下一篇:元·彭炳《小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