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ài
cháng
yǐn
·
·
téng
zhàng
shì
yuán

朝代:元作者:刘秉忠浏览量:3
téng
zhàng
shì
yuán
hǎo
guī
jiù
lín
quán
guì
rèn
zhēng
xiān
zǒng
jiào
zhū
gōng
zhuó
biān
yàn
fēi
fén
shuǐ
guī
huá
biǎo
rén
shì
yòu
qiān
nián
cāng
hǎi
biàn
sāng
tián
shuí
zhī
yǒu
zhōng
dòng
tiān

译文

粗布僧衣和藤制手杖,是我的缘分。真该回去了,回到从前的山林与泉边。荣华富贵任凭别人去争抢。完全不会在意、与各位争先赶路。大雁飞过汾水,仙鹤回到华表柱旁,世间人事又过了很久。大海变成了农田。谁能知道、还有像壶中仙境那样的地方。

逐句剖析

"衲衣藤杖是吾缘":粗布僧衣和藤制手杖,是我的缘分。

"好归去":真该回去了,

"旧林泉":回到从前的山林与泉边。

"富贵任争先":荣华富贵任凭别人去争抢。

"总不较、":完全不会在意、

"诸公著鞭":与各位争先赶路。

"雁飞汾水":大雁飞过汾水,

"鹤归华表":仙鹤回到华表柱旁,

"人事又千年":世间人事又过了很久。

"沧海变桑田":大海变成了农田。

"谁知有、":谁能知道、

"壶中洞天":还有像壶中仙境那样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太常引·衲衣藤杖是吾缘》是元代刘秉忠所作的一首词作。上片表达了对衲衣藤杖这类朴素之物的亲近,以及对回归林泉生活的向往,同时表明不与他人争抢富贵的态度;下片描绘了雁飞、鹤归等景象,展现出人事与环境的变迁,最后点出对“壶中洞天”般安宁境界的感知。此词语言质朴,而意味悠长,包含着对生活选择的坚守和对安宁境界的向往,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淡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政治家、文学家

刘秉忠(1216~1274),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初名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先入全真道,后出家为僧,法名子聪,谥文贞,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后被举荐入忽必烈(世祖)王府。刘秉忠建议定百官爵禄、减赋税差役、劝农桑、兴学校等。世祖至元元年,奉命还俗,复姓刘氏,赐名秉忠。刘秉忠与张文谦、张易、王恂、郭守敬并称为“紫金山五杰”。其兼擅诗文词曲,潇散闲澹,与其为人相类。主要作品有《西州客中》《过玲珑山》。著有《藏春集》六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衲衣藤杖是吾缘”,这句直白地表明了对简单物件的亲近。衲衣和藤杖这些朴素的东西,在诗人看来是与自己有缘分的存在。没有复杂的修饰,只是清晰传递出对这类事物的接纳,让人感受到一种对质朴之物的自然认同,带着平和的态度。“好归去,旧林泉。富贵任争先。总不较、诸公著鞭”,这几句清晰地表达了选择与态度。“好归去,旧林泉”直接说出对回归故地林泉的向往;“富贵任争先”“总不较、诸公著鞭”则表明对富贵的淡然,不与他人在追逐富贵上比拼。情感表达坦诚,没有遮掩,让人看到一种明确的生活选择,以及对世俗竞争的超脱。下片“雁飞汾水,鹤归华表,人事又千年。沧海变桑田”,描绘出事物的变迁与延续。雁在汾水之上飞翔,鹤回到华表旁,世间的人与事又经历了漫长岁月;大海变成农田,展现出明显的变化。这些景象的铺陈没有强烈的情绪渲染,只是客观呈现常见的变迁意象,让人自然体会到事物的流转,带着一种平静的观察视角。“谁知有、壶中洞天”,以反问的形式引出别样的境界。谁能知道,还存在像“壶中洞天”这样安宁美好的地方呢?这句没有刻意强调其独特,只是带着些许探寻的意味,将一种超脱于变迁之外的宁静境界引入,与前面的人事变迁形成对比,让诗中所向往的安稳有了具体的寄托,显得含蓄而真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长筌子《解愁》

下一篇:元·王吉昌《解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