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扫尽痴云":笔尖挥扫,仿佛扫尽心头痴云般的愁绪,
# 痴云:本意是停止不动的云,常比喻人的幼稚无知。,笔尖:指情人写的情诗。
"歌声唤醒芳春":清脆歌声,唤醒了沉寂的芳春。
# 芳春:即青春。
"花担安排酒樽":花担旁摆好酒杯,准备宴饮。
# 花担:插着鲜花的担子。
"海棠风信":海棠花开报来春风的消息,
"明朝陌上吹尘":明日或许能漫步陌上,看尘埃轻扬。
# 陌上吹尘:郊野小路上扬起的尘土,形容车马之盛。
"一从鞍马西东":自从你我骑马分别,各奔西东,
# 鞍马西东:指男方骑马离去行踪无定。
"几番衾枕朦胧":多少回在枕席间朦胧睡去,
# 衾枕朦胧:形容女子夜睡中梦魂相牵,若即若离。
"薄幸虽来梦中":薄情的你虽曾来到梦中。
"争如无梦":怎比得上不做梦时,
"那时真个相逢":真真切切地相逢。
"隔窗谁爱听琴":隔着窗户,谁会爱听我抚琴?
"倚帘人是知音":原来倚着帘幕的人,正是我的知音,
"一句话当时至今":当年那一句话,至今仍铭记在心。
"今番推甚":如今你又推托什么,
"酬劳凤枕鸳衾":该用凤枕鸳衾来酬谢这相知之情了。
"莺莺燕燕春春":莺莺燕燕,洋溢着春日生机,
"花花柳柳真真":花花柳柳,真切如美人风姿,
# 真真:真切。一说暗用杜荀鹤《松窗杂记》故事:唐进士赵颜得到一位美人图,画家说画上美人名真真,为神女,只要呼其名,一百天就会应声,并可复活。后以“真真”代指美女。
"事事风风韵韵":事事都透着风韵雅致。
# 风风韵韵:指美女富于风韵。
"娇娇嫩嫩":娇柔细嫩,楚楚动人,
"停停当当人人":举止从容妥帖,真是个可人的妙人儿。
# 人人:口语,即人儿,是对所爱之人的昵称。,停停当当:指完美妥帖,恰到好处。
元代杂剧、散曲作家
乔吉(?~1345),亦作“乔吉甫”。元代杂剧、散曲作家。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居杭州。乔吉的散曲作品丰富,风格清丽,与张可久并称“元散曲两大家”。其擅长小令,能雅俗兼赅。他的剧作对明代剧坛很有影响,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一种,现存《两世姻缘》《金钱记》《扬州梦》三种。结集有《惺惺道人乐府》《文湖州集词》《乔梦符小令》三种,近人辑为《梦符散曲》。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元代散曲,也是一组爱情曲。曲中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男女久别重逢的喜悦场景,展现了恋人娇柔可爱的模样,表达出浓烈的相思与欢喜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笔尖扫尽痴云”一句,将女子曾经懵懂无知的心境比作停滞不动的“痴云”。“痴云”这一比喻生动形象,仿佛女子心灵上蒙着一层厚重的云雾,而情人的情诗如同有力的笔尖,将这层云雾一扫而空,展现出初恋对女子心灵的启迪,形象地描绘出女子情窦初开的过程。用典:“花花柳柳真真”巧用《太平广记・画工》中“真真”的典故。原典故中,唐代进士赵颜得一美女图,画工称图中女子叫真真,若昼夜呼其名至百日,她必应声而出。作者在此以“真真”代指女子,将女子比作画中走出的仙子,借典故中“真真”的美丽与神奇,赞美眼前女子容貌绝美,如同仙子下凡,使对女子的夸赞更具浪漫色彩与文化底蕴。叠字:“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大量运用叠词。“莺莺燕燕”生动描绘出春日里鸟儿成双成对、欢快飞舞的景象;“花花柳柳”展现出百花绽放、柳枝摇曳的繁茂春光。“春春”强化了春天的氛围,“真真”既呼应前文景色,又借典赞美女子。这些叠词的使用,增强了词句的节奏感与韵律美,同时生动展现出春日的生机勃勃与爱情的甜蜜美好。白描:四首曲均无过多修饰,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勾勒画面与情感。如第一首“笔尖扫尽痴云,歌声唤醒芳春”,直白呈现创作与歌唱场景;第四首“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用一连串名词堆叠,勾勒出春日盛景与女子形象,“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直接描绘女子娇柔、妥帖之态,未用比喻、夸张等修辞,却将场景、人物与情感鲜活展现,尽显白描手法凝练生动的特点。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笔尖扫尽痴云,歌声唤醒芳春。花担安排酒樽。海棠风信,明朝陌上吹尘。”前两句描绘了一段浪漫的初恋场景,“笔尖”指代情人所写的情诗,“痴云”化用李商隐《房中曲》之意,喻指女子曾经懵懂无知的状态。“扫尽痴云”表明情诗让女子情窦初开,摆脱了懵懂;“歌声唤醒芳春”则以充满活力的意象,暗喻爱情使女子的生命焕发生机。“花担安排酒樽”勾勒出两人相会时以花为伴、饮酒作乐的美好画面。“海棠风信,明朝陌上吹尘”,借海棠花期暗示美好时光易逝,“陌上吹尘”暗示即将到来的离别,为下文相思埋下伏笔。第二首:“一从鞍马西东,几番衾枕朦胧,薄幸虽来梦中。争如无梦,那时真个相逢。”“鞍马西东”点明男女双方离别后各自漂泊,行踪不定。“衾枕朦胧”细腻地刻画了女子在离别的夜晚,于睡梦中与情郎相见的情景,“几番”强调这种梦境频繁出现,“朦胧”则描绘出梦境若有若无、迷离恍惚的状态。“薄幸虽来梦中”埋怨情郎在现实中不能相伴,只能在梦中出现。“争如无梦,那时真个相逢”直抒胸臆,女子宁愿不做梦,期待能与情郎真正相聚,将离别的相思之苦与对重逢的强烈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首:“隔窗谁爱听琴?倚帘人是知音,一句话当时至今。今番推甚,酬劳凤枕鸳衾。”此三句从男子的视角,展现男女欢会时的情景。“隔窗谁爱听琴?倚帘人是知音”以设问的方式,回忆当初自己弹琴时,女子隔窗倚帘倾听,将女子引为知音,巧妙唤起两人初恋时的甜蜜记忆。“一句话当时至今”似指女子曾许下亲密之诺。“今番推甚,酬劳凤枕鸳衾”,面对女子故作推脱,男子以俏皮打趣的口吻,旧事重提,希望女子兑现承诺,展现出男女之间亲昵而活泼的相处氛围。第四首:“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前四句以一连串叠词,描绘出春日生机勃勃的景象,“莺莺燕燕”“花花柳柳”既展现春天的美好,又暗喻男女之间两情相悦、和谐融洽的关系。“真真”化用《太平广记·画工》中美女之名,赞美女子容貌如同画中仙子般美丽。“事事风风韵韵”赞叹女子一举一动皆具风情。“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进一步刻画女子的形象,“娇娇嫩嫩”形容其娇柔可爱,“停停当当”称赞她做事妥帖,全方位地展现出女子的美好风韵与两人爱情的美满和谐。
4. 作品点评
这支曲子全篇采用叠字,属于俳体中的叠字体,其音韵和谐优美,读来连贯流畅,恰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具“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文心雕龙·物色》)之妙。李清照《声声慢》是前人公认叠字运用绝佳的典范,乔吉此曲正是效仿李清照之作,虽在辞藻情感的深婉沉郁上难以与李词比肩,但通首叠字的表现技巧仍有可取之处。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易安隽句也(并非高调)。“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四字尤不堪),停停当当人人。”乔梦符效之,丑态百出矣。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
下一篇:元·赵孟頫《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