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ī

朝代:元作者:谢应芳浏览量:3
zǒu
bīng
bié
xiāng
jǐng
jiāng
zhāo
guī
xíng
xíng
chóng
huí
ān
zhī
fāng
shí
jiāo
jiē
màn
cǎo
bái
míng
zhēn
fǎng
访
shuǐ
bài
qiū
shāng
zāi
lìng
yuán
huáng
hāo
zǒu
bié
shù
yuán
zài
yóu
tíng
nǎi
xīn
zuò
lín
ér
èr
sān
bèi
héng
máo
zhòu
jiōng
chū
ruò
xiāng
shí
shú
shì
xiào
jué
zuò
jiǔ
qiě
yán
wèi
huà
qīn
shí
jiǔ
bīng
wáng
zhī
chù
wèi
zhōng
lèi
zhù
duì
shí
néng
cān
xiāng
guī
jiāng
ér
mài
shū
mǎi
nóng
guī
gēng
shàng
tián
ruò
fǎn
zhèng
qiū
shǒu
xīn
shù

译文

回忆当初为躲避战乱​​,​​抛下故乡仓促逃离​​。​​本想着早晚就能回来​​,​​却一路走走停停频频回望​​。谁知这一别竟过了整整十二年​​,​​如今才得以踏上归途​​。​​郊外长满荒草​​,​​白天也昏暗如雾​​。拨开荆棘探访旧日街巷​​,​​隔着河水祭拜祖先坟墓​​。多可悲啊!这飞雁与鹌鹑栖息的原野​​,​​如今只剩黄蒿丛中狐狸野兔乱窜​​。​​残破的别墅围墙还在​​,​​驿站的房子倒是新建了​​。遇到两三个邻家孩童​​,​​茅草屋里白天也紧闭门窗​​。​​乍看互不相识​​,​​细看却像极了他们的父亲​​。​​久坐后终于开口哭泣​​,​​向我诉说亲人们的遭遇​​​。十人中有九人死于战火​​,​​剩下的也下落不明​​。​​孩子的话还没说完​​,我的泪水已倾泻如雨​​。​​对着饭食难以下咽​​,​​约定日后要像蚂蚁般聚居​​。​​我要告诉我的儿孙​​,​​卖掉诗书换上农具​​,​​回到溪边耕种田地​​,​​像乌鸦反哺般赡养亲人​​。​​我定要老死在这片故土​​,​​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逐句剖析

"忆昔走避兵":回忆当初为躲避战乱​​,

"弃别乡井去":​​抛下故乡仓促逃离​​。

"意将朝莫归":​​本想着早晚就能回来​​,​​

"行行重回顾":却一路走走停停频频回望​​。

"安知逾一纪":谁知这一别竟过了整整十二年​​,

"方踏去时路":​​如今才得以踏上归途​​。

"四郊皆蔓草":​​郊外长满荒草​​,​​

"白日暝如雾":白天也昏暗如雾​​。

"披榛访闾里":拨开荆棘探访旧日街巷​​,​​

"隔水拜丘墓":隔着河水祭拜祖先坟墓​​。

"伤哉脊令原":多可悲啊!这飞雁与鹌鹑栖息的原野​​,

"黄蒿走狐兔":​​如今只剩黄蒿丛中狐狸野兔乱窜​​。

"别墅破垣在":​​残破的别墅围墙还在​​,

"邮亭乃新作":​​驿站的房子倒是新建了​​。

"邻儿二三辈":遇到两三个邻家孩童​​,​​

"衡茅昼扃户":茅草屋里白天也紧闭门窗​​。

"初若不相识":​​乍看互不相识​​,

"熟视肖厥父":​​细看却像极了他们的父亲​​。

"坐久泣且言":​​久坐后终于开口哭泣​​,

"为我话亲故":​​向我诉说亲人们的遭遇​​​。

"什九死兵戈":十人中有九人死于战火​​,

"余亡不知处":​​剩下的也下落不明​​。

"其词吐未终":​​孩子的话还没说完​​,

"我泪已如注":我的泪水已倾泻如雨​​。

"对食不能餐":​​对着饭食难以下咽​​,

"相期归蚁聚":​​约定日后要像蚂蚁般聚居​​。​​

"吾将语吾儿":我要告诉我的儿孙​​,

"卖书买农具":​​卖掉诗书换上农具​​,

"归耕滆上田":​​回到溪边耕种田地​​,​​

"宜若乌反哺":像乌鸦反哺般赡养亲人​​。​​

"吾其正丘首":我定要老死在这片故土​​,​​

"此心庶无负":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归故里》是元末明初诗人谢应芳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开篇回忆往昔因战乱被迫离乡,历经一纪后重返故里;接着描绘归乡所见,四郊蔓草、闾里荒芜,先墓凄凉,邻里大多死于兵戈,幸存者去向不明;最后表达自己欲卖书买农具,归耕田园、侍奉双亲,终老故土的愿望。全诗以质朴的语言,真实展现了战乱后家乡的破败景象与百姓的悲惨遭遇,客观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末理学家、文学家

谢应芳(1296~1392),元末理学家、文学家。字子兰,曾筑室名“龟巢”,故号龟巢,武进(今属江苏)人。自幼笃志好学,潜心程朱理学。明洪武中归隐横山以终。谢应芳致力于破除鬼神、禁忌、禄命等迷信,用前人经验事实和孔子、荀子、柳宗元等人的言论说明生死为自然之理,认为老、庄、仙、佛之说为异端,“邪说害正,人人得而攻之”。《明史》本传称其“诗文雅丽蕴藉,而所自得者,理学为深”。著有《辨惑编》《龟巢稿》《思贤录》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忆昔走避兵,弃别乡井去”两句开篇点明缘由。“忆昔”直接引入回忆,直白地讲述曾经因为躲避战乱,无奈舍弃家乡离去,为全诗奠定了因战争离乡的背景基调,简洁明了地交代故事开端。“意将朝暮去,行行重回顾”两句进一步刻画离乡时的心理与动作。原本以为只是短暂离开,很快就能回来,所以在离去的路上,一步三回头,频频回望故乡。“朝暮去”体现出当时对归期的乐观预期,“重回顾”则细腻地表现出对家乡的不舍眷恋之情。“安知今一纪,方踏去时路”两句充满世事无常的感慨。“安知”以反问语气,突出对现实的惊讶与无奈,谁能料到,如今过去了十二年(一纪为十二年),才重新踏上当年离开家乡的那条路,时光的漫长与命运的难测尽显其中。“四郊皆蔓草,白日暝如雾”两句描绘归乡时所见景象。放眼望去,家乡四周的郊外长满了杂乱的野草,大白天却昏暗得如同大雾弥漫。“皆蔓草”极言荒芜程度,“暝如雾”渲染出压抑、凄凉的氛围,侧面烘托出战争对家乡的破坏。“披榛访闾里,隔水拜先墓”两句写诗人的行动。“披榛”生动展现出诗人拨开荆棘,艰难寻访乡里的情景,体现出家乡的荒废难以通行;“隔水拜先墓”则表明因环境所限,只能隔着河水祭拜祖先的坟墓,其中蕴含着无奈与哀伤。“伤哉脊令原,黄蒿走狐兔”两句以“伤哉”直接抒发悲痛之情。“脊令原”代指兄弟聚居之地,如今这里长满枯黄的蒿草,只有狐狸和野兔出没,曾经的家园变成荒坟野冢般的景象,让人痛心疾首,深刻反映出战争带来的家破人亡。“别墅破墙在,邮亭乃新作”两句形成鲜明对比。自家曾经的别墅如今只剩残破的墙壁,而邮亭却新建起来,一旧一新,一破一立,既展现出家乡在战乱后部分设施的变化,也暗示了人事的沧桑巨变。“邻儿二三辈,茅茨昼扃户”两句描写邻里现状。遇到两三个邻家孩子,他们居住的茅草屋在大白天都紧紧关闭着门。“昼扃户”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不安定,人们充满警惕,也体现出家乡的萧条冷清。“相见不相识,熟视肖厥父”两句充满物是人非之感。与邻家孩子相见,彼此都不认识,仔细端详才发现他们长得很像他们的父亲。简单的描写,却将岁月流逝、故人不在的感慨表现得淋漓尽致。“坐久泣且言,为我语亲故”两句承接上文。坐下交谈许久,邻家孩子边哭边诉说,为“我”讲述亲戚朋友的情况。“泣且言”生动描绘出孩子讲述时的悲痛状态,也暗示情况的悲惨,引发读者的好奇与同情。“什九死兵戈,馀亡不知处”两句以简洁的语言道出残酷现实。十分之九的人都死于战争,剩下的人也不知去向,直接而沉重地展现出战争给家乡带来的毁灭性打击,令人触目惊心。“儿词吐未终,我泪已如注”两句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情感。邻家孩子的话还没说完,“我”的泪水就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将诗人听闻悲惨遭遇后的悲痛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极具感染力。“对食不能餐,相期归蚁聚”两句进一步写诗人的状态与期望。面对食物却难以下咽,心中期望着大家能像蚂蚁聚集一样重新团聚。“不能餐”表现出内心的悲痛影响到正常生活,“归蚁聚”则表达出对和平、团圆生活的向往。“吾将语吾儿,卖书买农具”两句表明诗人的决定。“我”打算告诉自己的孩子,卖掉书籍去购买农具,从这一决定可以看出诗人对仕途的失望,以及想要回归田园、踏实生活的想法转变。“归耕溪上田,拟若乌反哺”两句阐述愿望。回到溪边的田地里耕种,希望能像乌鸦反哺一样侍奉双亲。既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农耕生活尽孝的心愿,也体现出对平静、安稳生活的追求。“吾其正首丘,此心庶无负”两句收束全诗。“正首丘”意为死后头向故乡,表达了诗人希望最终能葬在家乡,如此自己的心才能没有遗憾。体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厚眷恋,以及对人生归宿的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处一《行香子·做修行》

下一篇:元·尹廷高《芦沟晓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