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ōng
chéng

朝代:元作者:赵孟頫浏览量:3
diàn
táo
huā
hóng
fěn
姿
tóu
yáng
liǔ
绿
yān
yīn
sòng
dōng
chéng
guò
què
chūn
guāng
zǒng
zhī

译文

野外小店旁的桃花,有着红粉般娇艳的姿态,路边的杨柳,垂下如绿烟般的柔丝。如果不是因为送客人前往东城,恐怕就要错过这美好的春光,自己却始终不知道。

逐句剖析

"野店桃花红粉姿":野外小店旁的桃花,有着红粉般娇艳的姿态,

# 姿:柔眉的姿影。,野店:野外的旅店。

"陌头杨柳绿烟丝":路边的杨柳,垂下如绿烟般的柔丝。

# 杨柳绿烟丝:新抽出的翠绿的杨柳枝。,陌头:田间地头。

"不因送客东城去":如果不是因为送客人前往东城,

# 客:客人。

"过却春光总不知":恐怕就要错过这美好的春光,自己却始终不知道。

# 过却:错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东城》是元代赵孟頫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以春日郊野景色为主题,前两句通过“桃花红粉姿”“杨柳绿烟丝”生动展现郊外盎然春色,对仗工整,尽显春日绚丽;后两句直抒胸臆,感慨因送客才得见春光,表达出对美好景致的庆幸与珍惜。全诗以质朴的笔触勾勒出春日美景,将偶然发现春光的惊喜之情真切传递。该诗短小精悍,意境优美,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敏锐捕捉与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之一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东城》由元代赵孟頫创作。《东城》收录于赵孟頫的诗文集《松雪斋集》卷五。目前可见的清德堂版《松雪斋集》为一函四册,虽其成书年代尚无定论,但据推测约为清前期,已被中国国家图书馆列为古籍善本。其中,暨南大学图书馆所藏的清德堂版《松雪斋集》凭借其版本珍稀性与完整性,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绘了东城外野店桃花的艳丽姿态和陌头杨柳的嫩绿柔丝,展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因送客而意外发现春光的喜悦,以及对时光流逝,差点错过春光的感怀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借野店桃花、陌头杨柳等春日美景,抒发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感怀之情。桃花的“红粉姿”和杨柳的“绿烟丝”,色彩鲜明,将春景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这种美景又触动了诗人的情感,使情与景相互交融。衬托:以春日美景“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来衬托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对春光的珍视。美好的春景越动人,越能体现出诗人发现春光时的惊喜和错过春光的惋惜。比喻:“红粉姿”用女子的姿色来形容桃花,“绿烟丝”用绿色的轻烟来形容嫩绿的杨柳细枝,使桃花和杨柳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可感。情景交融:诗中既有对郊野春色的描绘,又有诗人偶见春光的感受抒发,将景与情有机融合,于自然流畅的语言中传达出偶然得见郊野春光的真实感受。

3. 分段赏析

开篇“野店”“陌头”二词,精准勾勒出郊野的特定场景,为春色铺展奠定空间基调。诗人巧用比喻,以“红粉姿”描摹桃花盛放之态,将其比作精心施粉的娇艳美人,生动展现桃花灼灼其华的明艳色泽;又以“绿烟丝”形容杨柳柔枝,恰似袅袅升腾的绿色轻烟,细腻勾勒出柳丝的嫩绿柔婉与随风摇曳之姿。诗人匠心独运,精选桃花、杨柳两种极具春日代表性的景物,以点带面地凝缩春光盛景,既避免铺陈的繁琐,又凭借鲜明的视觉意象强化春日的第一印象,巧妙激发读者对郊野春日繁花似锦、柳绿如烟的丰富联想,寥寥数语便将盎然春意绘于笔端,尽显凝练生动之妙。后两句以质朴之语直抒偶逢春光的独特感悟,“过却春光”实为“春光过却”的倒置,打破常规语序,增添韵律变化与诗意张力。诗句虽语言浅白,却蕴含深沉哲思与浓烈情感,既寄寓对时光匆匆流逝的喟叹,更饱含邂逅春光的欣喜。作为久困城中、为俗务缠身的文人,诗人偶然因送客行至城东,意外邂逅烂漫春光,这份不期而遇的惊喜与侥幸跃然纸上。原本因送别而生的惆怅伤感,也因这突如其来的春日盛景被一扫而空,反而生出意外之喜,恰似塞翁失马、因祸得福,于细微处尽显生活情趣与人生况味。

4. 作品点评

《东城》是赵孟頫送客城东时触景生情所作小诗。它虽无深刻思想内涵,却别具魅力。诗中景色描绘细腻,如绘就一幅春日画卷;情感表达真切自然,毫无做作。其语言质朴流畅,精准传递出诗人偶遇春光的真实心境,能让读者仿若与诗人共赏郊外春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冕《黄牛山》

下一篇:元·杨维桢《道人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