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én
yuè
yuán
·
·
gān
huái
怀

朝代:元作者:徐再思浏览量:3
jiāng
gāo
lóu
guàn
qián
cháo
qiū
qín
huái
bài
yuán
fāng
cǎo
kōng
láng
luò
shēn
cāng
tái
yuǎn
rén
nán
yáng
西
xià
jiāng
shuǐ
dōng
lái
lán
huā
zài
shān
sēng
shì
wèn
zhī
wèi
shuí
kāi

译文

登上江边的高楼眺望前朝的甘露寺,秦淮河上已是一片秋色。残垣断壁荒草萋萋,廊殿空寂落叶飘零,厚厚的青苔爬上了台阶。游人都已归去了,暮色已深,只有大江日夜奔游不息,淘尽了千古英雄人物。木兰花开,似见一点生机,山中僧人不禁发问,因无人观赏不知为谁而开。

逐句剖析

"江皋楼观前朝寺":登上江边的高楼眺望前朝的甘露寺,

# 江皋楼:皋,江边的高地。江皋楼,指甘露寺一带的楼阁,如清晖亭、江声阁、多景楼、祭江亭等。

"秋色入秦淮":秦淮河上已是一片秋色。

# 秦淮:即秦淮河,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

"败垣芳草":残垣断壁荒草萋萋,

# 败垣:坏墙。

"空廊落叶":廊殿空寂落叶飘零,

# 空廊:指响糜廊。《吴郡志》:“响糜廊在灵岩山寺,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糜(木底鞋),廊虚而响,故名”

"深砌苍苔":厚厚的青苔爬上了台阶。

# 深砌:年时久远的台阶。深,指历时久远。

"远人南去":游人都已归去了,

# 远人:远方来的游人。

"夕阳西下":暮色已深,

"江水东来":只有大江日夜奔游不息,淘尽了千古英雄人物。

"木兰花在":木兰花开,似见一点生机,

# 木兰:香木名,皮似桂,状如南树,高数仞,去皮不死,常用象征人高洁坚强。

"山僧试问":山中僧人不禁发问,

# 山僧试问:倒装句,即试问山僧。

"知为谁开":因无人观赏不知为谁而开。

# 为谁:为何,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人月圆·甘露怀古》是元代曲作家徐再思所作的一首散曲。此曲描绘作者于秋月黄昏登临甘露寺所见的破败荒凉之景,如“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以白描手法勾勒,生动展现古寺秋色与颓败廊宇。同时借景抒情,“远人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融入吊古伤今之情与天涯孤旅的人生况味。全曲情景交融,通过对古寺今昔变化的描写,抒发对历史变迁与个人漂泊的感慨,其工于写景、借景抒情的特点,使作品充满了深沉的韵味与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散曲作家

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号甜斋,嘉兴(今浙江嘉兴)人。曾任嘉兴路吏,以擅写散曲名世。其散曲以悠闲生活与闺情春思、恋情、江南自然景物、归隐等题材为主,也有一些赠答、咏物为题的作品。徐再思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合辑二人散曲作品为《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代表作品有《水仙子·夜雨》《蟾宫曲·春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人月圆·甘露怀古》是徐再思所作。徐再思在秋月黄昏登临甘露寺,目睹寺内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等破败荒凉之景,结合自身漂泊天涯的经历,借景抒情,通过描绘古寺的今昔变化,抒发吊古伤今之情与天涯孤旅的人生况味,从而创作了这首散曲。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散曲,也是一首怀古题材的散曲。描绘了作者在秋月黄昏登临甘露寺时所见的破败荒凉景象,如败垣芳草、空廊落叶等,通过白描手法展现古寺秋色与颓败廊宇,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情怀以及天涯孤旅的人生况味。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整首曲虽题为“怀古”,却通篇描写眼前实景,如“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等句,借古寺秋色、江天远景等景象,将怀古之情巧妙融入其中,不直接提及前朝遗事,却让读者能感受到今非昔比的人世沧桑,尤其是最后“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借木兰花独自开放,寄托世事变幻、盛景难再的深沉感慨。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末句“木兰花在”以繁花盛放之景反衬古寺寂寥,借木兰高洁品性暗喻历史长存,却无人共赏的孤寂感更显苍凉。白描手法:开篇“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以简练笔触勾勒登临视角,仅用“入”字便赋予秋色动态感,为全篇奠定苍茫基调。

3. 分段赏析

“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两句总写登高望远之景。首句点明地点为江边高楼上的前朝古寺甘露寺,次句写秦淮河上满目萧条秋色,一个“入”字赋予“秋色”动感,生动勾勒出登楼远望所见的萧索秋景,奠定全曲苍凉基调。“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三句全用名词构成鼎足对,承首句写甘露寺的萧条冷落,断壁残垣处长满芳草,空荡长廊中落叶满地,深深石阶上布满苍苔,以今之残败让人自然联想昔日繁华,体现时代变迁与人世沧桑。“远人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三句又构成鼎足对,承第二句写暮色将至的江天远景。天近黄昏游人南去,只剩作者一人,使古寺更显清冷,夕阳余晖笼罩古寺与江水,引发作者怅惘,而江水东流,让人感慨如刘备等英雄人物已消逝,隐含怀古之情。“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作者览景生人世沧桑与羁旅怅惘之感,此时见木兰花开,试问山僧其为谁而开,以兰花开反衬此地寂寞荒凉,木兰高洁,不管人间盛衰,默默散发幽香,给作者带来安慰,也寄托了作者对世事变幻、盛景难再的深沉感慨。

4. 作品点评

徐再思的《人月圆·甘露怀古》是元代怀古题材散曲中的佳作。此曲艺术特色鲜明,语言质朴自然却韵味十足。它通篇寓情于景,虽未直述前朝遗事,却以江山依旧、古寺残破之景,巧妙烘托出怀古情绪。鼎足对的运用,如“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与“远人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增强了节奏感与表现力,生动描绘出古寺的萧条与江天的壮阔。结尾“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笔锋一转,以木兰花的独开引发对世事变幻的深沉感慨,余韵悠长,让人回味无穷,尽显作者高超的艺术构思能力,为元代怀古散曲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整首小令布局严整,意脉相贯,语辞流丽雅饬,体现了一个南人曲家的柔美细腻。

现代复旦大学教授谭帆《元散曲》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实甫《仙吕·混江龙》

下一篇:元·马致远《双调·拨不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