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uì
tài
píng
·
·
duó
yàn
kǒu

朝代:元作者:元无名氏浏览量:3
duó
yàn
kǒu
xuē
tiě
zhēn
tóu
guā
jīn
miàn
sōu
qiú
:
zhōng
yǒu
ān
chún
xún
wān
dòu
tuǐ
shàng
jīng
ròu
wén
nèi
zhī
yóu
kuī
lǎo
xiān
shēng
xià
shǒu

译文

从燕子口中夺泥,从针头上削铁屑,从贴着金子的菩萨脸上细细刮金:在没有中找有。从鹌鹑的喉囊里找豌豆,从鹭鸶的腿上劈些精肉,从蚊子的肚子里刳脂油。真亏得你老先生能下得去手!

逐句剖析

"夺泥燕口":从燕子口中夺泥,

# 夺泥燕口:从燕子口里夺泥。

"削铁针头":从针头上削铁屑,

# 削铁针头:从针头上削铁。

"刮金佛面细搜求:":从贴着金子的菩萨脸上细细刮金:

# 刮金佛面:从佛像面上刮金。

"无中觅有":在没有中找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从鹌鹑的喉囊里找豌豆,

# 嗉:鸟类食囊。,鹌鹑:鸟名,头尾短,状如小鸡。也叫“鹑”。

"鹭鸶腿上劈精肉":从鹭鸶的腿上劈些精肉,

# 精肉:瘦肉。,劈:用刀刮。,鹭鸶:水鸟名,腿长而细瘦,栖沼泽中,捕食鱼类。又称白鹭。

"蚊子腹内刳脂油":从蚊子的肚子里刳脂油。

# 刳:剖、挖、刮。

"亏老先生下手":真亏得你老先生能下得去手!

# 老先生:本称极尊者,这里用来讽刺官僚、地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醉太平·讥贪小利者》是元代佚名作家创作的一首小令(散曲)。此曲前四句以“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三个极端夸张的意象,勾勒出贪吝者不择手段、搜刮无度的丑态,并以“无中觅有”一语点破其贪婪本质;后三句进而以“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层层递进的荒诞比喻,将这种贪欲推向极致。结句“亏老先生下手!”以反语作结,于冷峭讥讽中直指对象(当权者或为富不仁者),揭露其盘剥之狠毒。全曲以极度夸张悖理的手法、犀利泼辣的语言和鲜明的俚俗色彩,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贪婪者的丑陋嘴脸,尖锐讽刺了元代社会官吏盘剥、唯利是图的风气,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曲子传唱于元代,是一首讽刺时政的作品。由于元代地方官吏的俸禄制度名存实亡或严重不足,致使各级官吏主要依赖搜刮民财维持生计,此曲正是这种普遍社会现象的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讽刺时政的散曲。描绘了贪婪者不择手段搜刮利益的丑态,揭露了人性贪欲的荒诞性,批判了元代社会唯利是图的风气,表达了作者对剥削者的辛辣嘲讽。

2. 写作手法

夸张:这首曲子用了一种特别夸大的写法。像“从燕子嘴里抢泥巴”、“在针尖上削铁”、“连佛像脸上的金粉都要刮干净”这些描写,事情本身根本不可能办到。作者故意写得这么离谱,就是为了让人一眼看出这人贪心到了什么地步,手段有多下作。比喻:这首元曲中运用的比喻手法极为精妙,将“贪小利者的剥削行为”比作“六种荒诞到不可能完成的掠夺行为”,通过极端夸张的喻体,撕开贪婪者卑劣的本质。

3. 分段赏析

开头三句,通过三个具体描述和一个总结,没提到一个“贪”字,贪心之人的形象却自然鲜活起来。“夺泥燕口”:春天燕子筑巢时,靠小嘴一口一口衔泥、叼树枝、拾羽毛,一点点堆起来。一口泥不过小拇指盖大小,不知道要顶着风雨飞多少趟才能筑成巢。可这个人根本不管燕子筑巢多辛苦,也不觉得这点泥有多金贵,偏要从燕子嘴里抢泥!“削铁针头”:别说针尖,就是一根针掉地上,也得找半天。可他能从针头上刮下铁来拿走!“刮金佛面细搜求”:寺庙里的佛像多是泥塑或铜铸,表面局部或全身镀金。佛是彻底觉悟的人,能救苦救难普度众生,是佛教里被崇拜的对象。可在他眼里,佛像一点神圣感都没有,只剩脸上那层薄金。他也不管冒犯佛,只一门心思用刀小心刮佛脸上的金。“无中觅有”是前三句的总结:“无”是普通人觉得没有的东西,“有”是他能找到的好处。他总能在别人注意不到的地方找到能占的便宜、能捞的好处,眼光实在毒辣。接下来五六七句用三个越来越具体的例子,进一步刻画贪心:只要有便宜可占,他绝不放过。鹌鹑吞进嗉囊的豌豆,他要抠出来;鹭鸶细长的腿上,他要割肉;蚊子肚子里那点油,他也要刮。这些夸张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清楚展现了“贪小利者”的本质。最后一句说得尖锐,批评得很用力。这里的“老先生”本来是对元代各级官员的尊称,现在全成了讽刺,反话正说,简洁有力又幽默,很有戏剧效果,让人看了又惊又无奈,说不出话。

4. 作品点评

整首小令,说话直白,意思明白,像日常说话一样,可仔细看又有精心的设计——巧妙用了夸张和博喻的手法,是用通俗的话达到雅的效果、俗却有趣的俳谑曲里的好作品。作者把常人觉得根本不可能的六种事物放在一起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讽刺效果。正因为作者一本正经地把这些事物列出来,反而显得荒唐,自己就站不住脚;但“夺”“削”“寻”“劈”“刳”这些动词的选用、安排,还有六种比喻排列得整整齐齐,加上口语用得通俗得体,又能看出作者是下了功夫的。虽然用词造句是精心挑选安排的,但整体读起来却简单直白。它更像一首民谣,在说笑批评中,深刻尖锐地揭露了当时那些贪得无厌、搜刮民财害百姓的贪官污吏,还有为富不仁的人,形象生动,批判得很到位,讽刺效果特别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是元人小令的精品之一,以极度夸张的漫画式手法,对孜孜以求、寸利必得的贪鄙小人给以尖刻的嘲讽,并揭露了鱼肉百姓,无孔不入地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

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周锡䪖《元曲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吴仁卿《【商调】梧叶儿_春三月,夜》

下一篇:元·张可久《人月圆·雪中游虎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