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yǒng
·
·
qiū

朝代:元作者:薛昂夫浏览量:3
shū
lín
hóng
róng
jiāng
xiè
tiān
rán
zhuāng
diǎn
qiū
píng
liè
duàn
xiá
zhē
yáng
xié
shān
yāo
shǎn
chū
xián
tíng
xiè
fēn
huà
chuán
qiě
màn
zhě
xiū
chàng
chè
shī
chéng
xìng
xiě

译文

茂密的树林看上去变得稀疏了,那山上的红叶,还有即将谢去的芙蓉,周围的群山,造化成了秋天的屏障,晚霞被遮断,夕阳斜照在山坡上,山腰间又忽然显露出悠悠然的令人神往的亭榭。画船上的艄公,请你慢慢的划,唱歌的,请继续唱,不要停下来;写诗的,乘着自己兴致,尽情的写吧,千万不要停笔。

逐句剖析

"疏林红叶":茂密的树林看上去变得稀疏了,那山上的红叶,

"芙蓉将谢":还有即将谢去的芙蓉,

# 谢:凋谢。

"天然妆点秋屏列":周围的群山,造化成了秋天的屏障,

# 秋屏:秋天的屏障。

"断霞遮":晚霞被遮断,

# 断霞遮:晚霞被遮断。

"夕阳斜":夕阳斜照在山坡上,

"山腰闪出闲亭榭":山腰间又忽然显露出悠悠然的令人神往的亭榭。

# 亭榭:亭阁台榭。

"分付画船且慢者":画船上的艄公,请你慢慢的划,

# 分付:嘱咐;命令。

"歌":唱歌的,

"休唱彻":请继续唱,不要停下来;

"诗":写诗的,

"乘兴写":乘着自己兴致,尽情的写吧,千万不要停笔。

# 兴:兴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湖杂咏·秋》是元代薛昂夫创作的一首散曲,属于小令体裁。此曲以简练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秋季的独特景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生动刻画,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秋景的赞美之情和对自由创作的热爱。此曲开篇即展现出一幅绚丽的秋日画卷:"疏林红叶,芙蓉将谢,天然妆点秋屏列",寥寥数语便勾勒出秋季西湖的鲜明特色。接着以"断霞遮,夕阳斜,山腰闪出闲亭榭"描绘出傍晚时分湖光山色的迷人景象。后半部分"分付画船且慢者"表现了作者希望放慢节奏,细细品味美景的心情。末句"歌,休唱彻;诗,乘兴写"则体现了作者随性而为的艺术态度,强调创作应当自然而然,不拘泥于形式。这首小令语言精炼,意境优美,画面感强,通过色彩对比、光影变化等手法,成功营造出浓郁的秋意。作品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又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充分展现了元代散曲的艺术特色和抒情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散曲作家

薛昂夫(1267?~1350?),元代散曲作家。原名薛超吾,为其蒙古姓名,以第一字为姓,字昂夫,号九皋,汉姓随其父姓马,故又称马昂夫、马九皋,回鹘(今维吾尔族)人,定居隆兴(今属江西南昌)。早年师从刘辰翁,曾任江西行省令史、佥典瑞院事、太平路总管等职,后以秘书监卿致仕。其文学成就主要在于散曲,整体风格疏宕豪放,题材主要以咏史叹世、乐隐乐闲为主。其怀古与游赏之曲也富有特色,豪放中又见华美。现存散曲作品有小令65首,套数3篇,见录于《阳春白雪》《太平乐府》《乐府群珠》等集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秋色的元散曲小令,本曲以白描笔法勾勒西湖深秋画卷,体现元人散曲融绘画构图意识与文人意态于一体的艺术特质,呈现西湖秋景清丽与野逸交织的审美意蕴。

2. 写作手法

渲染:“疏林红叶,芙蓉将谢,”天然妆点秋屏列”通过对“疏林红叶”“芙蓉将谢”等秋日景物的细致描绘,铺陈出深秋的景致,既展现了自然景象的特征,又为后文突出秋景“可爱”的整体氛围做了铺垫,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深秋的画面感。

3. 分段赏析

“疏林红叶,芙蓉将谢,天然妆点秋屏列”​​以白描勾勒秋景,通过“疏林红叶”与“芙蓉将谢”的植物季相对比,凸显天然秋色的层次美。“妆点秋屏”暗含构图意识,将自然景物视为画家笔下的屏风,体现元散曲融画理入诗的审美特质。“断霞遮,夕阳斜”​​的“断”字强化晚霞对山峦的切割感,赋予静态画面动态感;“斜”字点明黄昏时分的时空坐标,与“断霞”共同构建光影交错的立体空间,呼应后文亭榭的“闪现”。“山腰闪出闲亭榭”​​的“闪”字活化亭榭的视觉瞬间,与上句“断霞”的流动感形成呼应,打破山峦的凝重。亭榭之的“闲”与动态的“闪”构成反差,“分付画船且慢者”​​以指令性口吻打破全篇写景格局,以主客互动介入画面,暗示游船速度需与诗意节奏匹配,体现元人散曲“即兴抒怀”的创作特征。“歌,休唱彻;诗,乘兴写”​​“休唱彻”与“乘兴写”形成收放对照:前者克制听觉渲染,后者放任文字抒写,暗合文人观景时“收纵自如”的精神境界,印证王德渊对其“新严飘逸”的评价。全曲以“断”“闪”“闲”三字为眼,串联起秋山斑斓、光影流动与人文意趣,在工笔写实与泼墨写意间展现元散曲“融画入诗”的艺术自觉,亦折射出薛昂夫作为西域诗人对汉文化词境的创造性转化。

4. 作品点评

《西湖杂咏·秋》以元散曲特有的写意笔法,呈现西湖深秋的斑斓画卷。王德渊评其“诗词新严飘逸”,于此可见一斑:语言凝练如工笔勾勒,意境却恣意洒脱,展现了薛昂夫作为西域诗人对汉文化词境的创造性转化,是元散曲中“诗画交融”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作者独特的审美视角是以季节为背景,摄取典型景物,同时相应地将各种人物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情绪引入其中,使西湖不同季节的山水之美与人文的美、精神的美相辅相成,构成秋无萧瑟,冬无落寞,四季常新的西湖山水,与社会生活相融和的景观,其特点既是自然的,又是社会化的、都市化的,这就充分地表现出西湖所特有的个性和审美效应。

不详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元曲举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许有壬《荻港早行》

下一篇:元·马钰《无梦令·三鼓玉金深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