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珠帘":珠帘静静垂落,
"凤楼人去箫声住":凤楼里的人已离去,箫声也随之停歇。
# 凤楼:指宫内的楼阁。
"断肠诗句":那些令人断肠的诗句。
"彩笔无题处":即便握着彩笔也不知该题写何处。
"花褪残红":花朵褪去残红,
# 褪:减色。
"绿满西城树":西城的树木已绿意盎然。
"蘅皋暮":水边的沼泽旁暮色降临。
# 蘅皋:代指日色。衡:古代天文仪器,观测用的横管。臬:古代测日影的表。
"客愁何许":游子的愁绪在哪里。
"梅子黄时雨":就像梅子黄时连绵的细雨。
# 梅子黄时雨:即梅雨季节。
元代政治家、文学家
刘秉忠(1216~1274),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初名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先入全真道,后出家为僧,法名子聪,谥文贞,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后被举荐入忽必烈(世祖)王府。刘秉忠建议定百官爵禄、减赋税差役、劝农桑、兴学校等。世祖至元元年,奉命还俗,复姓刘氏,赐名秉忠。刘秉忠与张文谦、张易、王恂、郭守敬并称为“紫金山五杰”。其兼擅诗文词曲,潇散闲澹,与其为人相类。主要作品有《西州客中》《过玲珑山》。著有《藏春集》六卷。
1. 分段赏析
上阙“寂寂珠帘,凤楼人去箫声住”,以“寂寂”定调,珠帘低垂无人拨动,凤楼里的人已离去,连曾回荡的箫声也归于沉寂。三个意象层层递进,从器物到居所再到声音,将“人去”后的空寂铺展得细腻,不见“离别”二字,却满是离别后的怅然。“断肠诗句。彩笔无题处”转写心绪。本想以诗寄情,那些足以断肠的离愁却找不到落笔处,“无题”比“有题”更显沉痛,不是无愁,而是愁太深重,连文字都无法承载,将离别之苦推向深处。下阕“花褪残红,绿满西城树”绘暮春之景,花已褪去残红,绿叶却爬满西城的树。春色流转中,既有时光易逝的感慨,又暗合“人去”后的物是人非。“蘅皋暮”三字收束景致,水边的沼泽沉入暮色,空间的空旷与时间的昏沉交织,为“客愁”铺垫氛围。“客愁何许”以问起兴,却不直接作答,转而以“梅子黄时雨”作结,那连绵不绝的梅雨,正是客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