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én
zuì
dōng
fēng
·
·
chóng
jiǔ

朝代:元作者:卢挚浏览量:2
hóng
qīng
liú
gōu
shǎng
huáng
huā
rén
zuì
lóu
tiān
cháng
yàn
yǐng
yuè
luò
shān
róng
shòu
lěng
qīng
qīng
qiū
shí
hòu
shuāi
liǔ
hán
chán
piàn
chóu
shuí
kěn
jiào
bái
sòng
jiǔ

译文

曾经有过题诗故事的红叶正在流过清澈的御沟,那些观赏秋菊的人都寻欢作乐在歌楼。天空高远深长大雁的身影显得稀少,月亮落下树叶飘零秋山就显得消瘦,又到了冷清清暮秋时候。衰落的柳树陪伴着秋蝉的悲鸣传来一片哀愁,谁能让穿白衣的小吏前来送上解忧消愁的好酒?

逐句剖析

"题红叶清流御沟":曾经有过题诗故事的红叶正在流过清澈的御沟,

# 题红叶清流御沟:用“红叶题诗”的典故。唐人记红叶题诗故事颇多,比较有名的是范摅《云溪友议》卷十所载之卢渥事。卢渥赴京应举,偶在御沟拾得一枚红叶,上题诗云:“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唐宣宗放出部分宫女,卢渥得一人,即红叶题诗者。后人常用这个典故来寄托闺怨情思或感叹姻缘天定。这里不过是以红叶黄花点明季节,装饰文面。

"赏黄花人醉歌楼":那些观赏秋菊的人都寻欢作乐在歌楼。

# 赏黄花:观赏菊花。

"天长雁影稀":天空高远深长大雁的身影显得稀少,

"月落山容瘦":月亮落下树叶飘零秋山就显得消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又到了冷清清暮秋时候。

"衰柳寒蝉一片愁":衰落的柳树陪伴着秋蝉的悲鸣传来一片哀愁,

# 蝉:昆虫。

"谁肯教白衣送酒":谁能让穿白衣的小吏前来送上解忧消愁的好酒?

# 白衣送酒:指的是晋朝江川刺史王弘派白衣仆人在重阳节给在篱边赏菊的陶渊明送酒的典故。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载,晋陶渊明好酒而不能常得,九月九日于东篱下采菊盈把,闲坐之。未几,江州刺史王弘命白衣人送酒至,即便就饮,酣醉而归。”白衣,指官府给役之人。古代官府衙役小吏着白衣,此处用衣着代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沉醉东风・重九》是元代散曲家卢挚创作的一首散曲。开篇描绘作者效仿古人于红叶题诗,尽显文人雅趣与赏秋之乐。然而笔锋一转通过描写秋空辽阔、雁影渐远,月落之后山形清瘦,勾勒出一幅清冷孤寂的暮秋图景,将作者内心的孤独感自然带出。结尾以衰柳、寒蝉强化愁绪,自己虽逢佳节,却无人相伴饮酒,无人理解心中孤寂,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在重阳时节的落寞之情,以及对知音难觅、年华流逝的怅惘。全曲情景交融,借重阳之景,诉文人之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文学家

卢挚(1242?~1314?),元代文学家。字处道,号疏斋,又号嵩翁,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世祖至元五年中进士,历任少中大夫、河南路总管等职,官至翰林承旨。卢挚兼擅诗文词曲,诗与刘因比肩,文与姚燧齐名。其散曲作品存世较多,多写闲适隐逸生活,表现对功名宦途生涯的厌倦;亦写登临凭吊之作,寄寓对时势兴衰的感慨,情感真挚,风格明丽。著有《疏斋集》《疏斋后集》《江东稿》等。今人辑有《卢疏斋辑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小令或创作于元大德(元成宗年号,1297—1307)初年,彼时卢挚任职湖南宪使。重九,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此时正值暮秋,天朗气清,自然景致别具韵味,却也透着几分萧瑟之态。古往今来,文人面对这般秋景,常常触景生情,生出悲凉之感。卢挚的这首小令,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也大抵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沉醉东风・重九》是一首触景生情的散曲。全曲借重阳之景,诉文人之思,抒发了作者在重阳时节的落寞之情,以及对知音难觅、年华流逝的怅惘。

2. 写作手法

自然环境描写:此曲以季节景物为切入点,借“红叶”“黄花”点染“重九”风光。以凝练笔触勾勒出重阳时节人们赏菊观景的普遍情景,尽显秋日雅趣。​

3. 分段赏析

此曲以季节景物为切入点,借“红叶”“黄花”点染“重九”风光。“题红叶清流御沟”,虽源自红叶题诗的浪漫传说,在此却仅取“题红叶”三字,与“赏黄花”形成工整对仗。这里的“题红叶”,实则是观赏红叶之意,淡化了传说中的爱情色彩。“赏黄花人醉歌楼”亦为泛指,并非特指作者于歌楼醉赏菊花,而是以凝练笔触勾勒出重阳时节人们赏菊观景的普遍情景,尽显秋日雅趣。​“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二句,继续铺陈秋景。秋高气爽,视野开阔,故而觉“天长”;暮秋之际,大雁南飞,余者寥寥,长天之下,雁影稀疏。月落时分,光线斜照,山影狭长,加之草木凋零,更显清瘦。这两句精准捕捉秋景特征,对仗工整,将雁影零落、山形清瘦的画面生动呈现,于高旷中透出寂寥,意境浑然天成,堪称写景妙笔。“冷清清暮秋时候”一句,对前文景物作了凝练概括,既点明节令,又拓宽联想空间,使清冷氛围贯穿整首曲子。​末两句抒发由秋景引发的淡淡愁绪。“衰柳寒蝉”浸染着作者主观情感,是文人寄托秋思的经典意象。作者见衰柳、闻蝉鸣,愁绪顿生。此刻他渴望友人携酒相伴,却无人回应,遂发出“谁肯教白衣送酒”的慨叹。此句暗含对陶渊明遇王弘送酒的向往,也透露出作者官场倦怠,欲归隐却又犹豫不决的复杂心境,孤独寂寥之情跃然纸上。​

4. 作品点评

这首小令虽未跳出悲愁窠臼,却立意脱俗,遣词造句别具一格。择取“红叶”“黄花”“长天”“雁影”“瘦山”“衰柳”“寒蝉”等秋日独特意象入曲,以“稀”“瘦”“衰”“寒”等清冷字眼描摹秋景,秋意愈发浓郁,愁绪更为深重,极易引发读者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作品。景是清冷的秋景,情是淡淡的愁情;虽没有特别的社会意义,但用词铸句,描摹景物,以及酿造情景交融的意境,都颇见艺术功力。

中国散曲研究会常务理事洪柏昭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揭傒斯《画鸭》

下一篇:元·王丹桂《忆王孙·逍遥坦荡绝忧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