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尽我为国为民心":为国为民,我鞠躬尽瘁、沥血呕心,
"祈下些值金值玉雨":求来了这一场雨,宝贵得如玉如金。
# 值金值玉:形容雨水的珍贵。
"数年空盼望":老百姓空盼了好几年,
"一旦遂沾濡":今天终于有雨水把大地滋润了,
# 沾濡:浸润,浸湿。,一旦:一天之间,表示在非常短的时间内。
"唤省焦枯":也唤醒了干枯的庄稼。
# 焦枯:指被干旱焦枯的庄稼。,省:通“醒”。
"喜万象春如故":春天回来了,使万物欣欣向荣,令我高兴,
"恨流民尚在途":只是逃荒的百姓,仍颠沛流离,使我遗恨,
# 恨流民尚在途:指雨后旱象初解,但灾民还在外乡流浪逃荒,作者心中引为憾事。流民,指为逃避天灾人祸而流亡外地、生活无着的平民百姓。
"留不住都弃业抛家":老百姓待不住了便抛家别业,
"当不的也离乡背土":灾民们受不了时才离乡背井。
# 当不的:受不了,挡不住。
"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我恨不得把遍地野草都变成茂密的庄稼,
# 菽粟:豆类和谷类,泛指粮食。,翻腾:这里是变成的意思。
"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让河底沙石都化做澄黄的金珠。
# 澄:沉淀到水底。
"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直到家家户户都生活得富足,
"我也不枉了受天禄":我也算没有糟踏国家的俸禄。
# 天禄:朝廷给的俸禄(薪水)。
"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眼睁睁看着天灾成害无所助,
# 没是处: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
"只落得雪满头颅":让我只急得白发长满了头颅。
# 雪满头颅:白发满头。
"青天多谢相扶助":多谢老天爷的扶持帮助,
"赤子从今罢叹吁":老百姓从此没有哀叹处。
# 罢叹吁:再不必为久旱不雨叹息了。,赤子:指平民百姓。
"只愿得三日霖霪不停住":但愿这大雨一连三天不停住,
# 霖霪:长时间的连绵大雨。
"便下当街上似五湖":哪怕下得街道成了五大湖,
"都渰了九衢":大水淹没了所有大路,
# 九衢:街道,纵横交叉的大道,分散如九达之衢。,渰:同“淹”。
"犹自洗不尽从前受过的苦":也还洗不尽老百姓这几年受过的苦楚。
# 犹自:依然。
元代文章家、诗人、曲家
张养浩(1269?~1329),元代文章家、诗人、曲家。字希孟,号齐东野人,别号顺庵,晚号云庄老人,谥文忠,济南(今属山东)人。早年荐为东平学正,历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中书省参议,因上疏触怒英宗,遂辞官归隐。天历二年关中大旱,起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积劳而病卒于任所。张养浩与元明善、曹元用齐名,号称山东“三俊”。其诗多写民生疾苦,诗风颇受散曲影响,通俗晓畅,风致潇洒。散曲风格豪宕放旷,超逸雄浑,时有清丽俊爽之气。其以散曲反映社会重大主题,提高了散曲的社会功能。代表作品有《山坡羊·潼关怀古》。有政论集《三事忠告》,诗文集《归田类稿》,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散曲套数,也是一首悯农曲。描写了关中久旱逢雨时,作者既为庄稼得救而欣喜,又为流民逃荒而痛心。全曲用朴素语言,写出了天灾下百姓的苦难与官员的责任。
2. 写作手法
想象:“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运用大胆想象,将野草比作粮食、河沙比作金珠,借此表达作者渴望解决饥荒、让百姓富足的迫切愿望。夸张:“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采用夸张手法,通过“千门万户”的宏大场景描写,强化了作者希望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的强烈情感。比喻:“祈下些值金值玉雨”,通过将自然景物比作珍贵物品,使久旱逢雨的喜悦之情更加生动可感。
3. 分段赏析
“用尽我为国为民心,祈下些值金值玉雨”这两句直白地表达了作者的为官初心。“为国为民心”点明其仕途理想,“值金值玉雨”用比喻手法形容久旱后的甘霖之珍贵,既体现对百姓疾苦的关切,又流露出对天降甘霖的期盼。“数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通过时间对比展现旱情之久与得雨之喜。“数年”与“一旦”形成强烈反差,“空盼望”道出等待的煎熬,“遂沾濡”则生动描绘雨水浸润大地的景象,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唤省焦枯,喜万象春如故”写雨后大地复苏的景象。“唤省焦枯”拟人化地表现雨水唤醒干枯作物的神奇力量,“万象春如故”则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大地回春的生机勃勃画面。“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笔锋一转,由喜转忧。“恨”字直抒胸臆,“流民在途”与“弃业抛家”具体描写灾民流离失所的惨状,体现作者对灾情的清醒认识。“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运用夸张手法表达救灾心切。将野草想象成粮食、河沙幻想成金珠,这种不切实际的愿望恰恰反衬出灾情之重与救助之难。“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得雪满头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官员的无力感。“雪满头颅”既实写愁白头发,又暗喻忧心如焚,一个心系百姓却又束手无策的官员形象跃然纸上。“青天多谢相扶助,赤子从今罢叹吁”写对天降甘霖的感激。“青天”代指上天,“赤子”喻指百姓,用恭敬的语气表达对降雨的谢意,同时寄寓着对灾民能安居乐业的期盼。“犹自洗不尽从前受过的苦”结尾句意味深长。“洗不尽”三字既指雨水冲刷不掉灾痕,又暗喻苦难记忆难以抹去,在喜悦中保留着对现实的清醒认知。
4. 作品点评
这首曲子生动展现了一位爱民如子的官员久旱逢甘霖时的欣喜之情。作者摒弃繁复技巧与华丽辞藻,以真挚直白的语言吐露心声。同时,巧妙运用丰富想象、大胆夸张与生动比喻,更使全曲熠熠生辉。
# 论写作技巧,比起那些闲情逸致的云庄自适小乐府,显得有点拙而直,但是气象阔大,情感极其真挚而深厚,在元人散曲中是别开生面的。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曾永义《黑暗时代的自由颂——元人散曲》
上一篇:元·查德卿《蟾宫曲·怀古》
下一篇:元·张可久《寨儿令·次韵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