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朝琼树后庭花":陈后主的宫廷日日演唱着玉树后庭花,
# 朝朝琼树后庭花:写南朝事。朝朝:天天、每天。后庭花:指南朝后主陈叔宝《玉树后庭花》。陈后主对歌伎出身的张丽华一见钟情,封为贵妃,宠幸有加,甚至在朝堂议事时也将她抱在膝上。后终因荒淫失政而被随文帝杨坚俘获并亡国。《玉树后庭花》即主要为张丽华而作,中有“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之句,因被称为“亡国之音”。
"步步金莲潘丽华":东昏侯宠爱着步步生莲的贵妃潘丽华,
# 步步金莲潘丽华:写南北朝时南齐东昏侯事。潘丽华:指潘玉儿,南朝齐废帝萧宝卷的贵妃。
"龙蟠虎踞山如画":雄壮险要的金陵依然是江山如画。
# 龙蟠虎踞:形容金陵(今南京)地形的雄壮险要。
"伤心诗句多":前人留下了无数的伤心诗句,
"危城落日寒鸦":如今满眼是危城落日寒鸦。
# 危城:高城。
"凤不至空台上":凤凰不再回到这空旷的凤凰台,
# 空台:指凤凰台,在南京城西南角。
"燕飞来百姓家":曾经豪华的住宅早已成为百姓的居住地,
# 燕飞来百姓家:言东晋王、谢两大贵族的豪华住宅,如今已变成百姓的住宅。
"恨满天涯":令人遗恨满天涯。
元代散曲作家
张可久(1280~1350?),元代散曲作家。号小山,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移居杭州。延祐末年任绍兴路吏,历桐庐典史、徽州路税务大使等职,后归隐西湖以终。张可久能诗词,尤以散曲知名于世,与散曲作家乔吉并称“张乔”或“乔张”。今存其小令八百五十余首,套曲九套。作品风格清雅明丽,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常常熔铸诗词名句。《太和正音谱》称“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如瑶天笙鹤”。生前曾编定《今乐府》《吴盐》《苏堤渔唱》《新乐府》四种散曲集,已散佚。今传有《张小山小令》《小山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湘妃怨·次韵金陵怀古》是一首描写怀古伤今的小令。此曲以小令之体,借陈后主、南齐东昏侯荒淫误国之史实,暗抒南宋倾覆之遗恨。纵使金陵以“钟山龙盘、石城虎踞”之形胜称雄,终难挽王朝崩塌之颓势。全篇以金陵旧事为经纬,织就兴衰更迭之长卷,既以“危城落日”“寒鸦绕树”等苍茫意象暗喻兴亡之叹,复以《玉树后庭花》、金莲步、凤凰台等典故为骨,融历史沧桑于典雅词章,尽显元曲“清丽含蓄”之风骨。
2. 写作手法
烘托:“危城落日寒鸦”,“危城”“落日”“寒鸦”三个意象塑造了一种萧瑟落魄的景象,用这种凄凉、衰败的自然景象烘托出自己因王朝兴衰、江山易主而产生的伤心、感慨之情。化用:“凤不至空台上”化用了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的诗句,表达昔日辉煌已不再的意思,借古讽今,感慨王朝的兴衰。燕飞来百姓家”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句,通过东晋王、谢两家豪华住宅变为百姓居住地的变化,感慨物换星移和王朝的兴衰多变。
3. 分段赏析
“朝朝琼树后庭花,步步金莲潘丽华,龙蟠虎踞山如画”,“朝朝琼树后庭花”所映射的,乃是南朝陈朝末代君主陈后主。这位荒淫之君终日与宾客、嫔妃纵情声色,流连于游乐宴饮之间。据传,《玉树后庭花》这首被后世视为“亡国之音”的曲子,正是出自他手。即便隋朝大军兵临城下,他依旧沉溺于酒色,醉生梦死,最终沦为阶下囚。“步步金莲潘丽华”这一典故,则源于南北朝时期南齐东昏侯的荒唐行径。东昏侯命人以金箔雕琢莲花贴于地面,令其宠妃潘丽华莲步轻移其上,美其名曰“步步金莲”。然而,这种穷奢极欲并未长久,梁武帝攻破南京后,东昏侯命丧黄泉,潘丽华也自缢身亡。作者在叙述这两个典故时,未发一言议论,只是平静地讲述着旧日往事与人物。但字里行间,实则暗藏机锋,意在借古讽今,揭示南宋灭亡的深层缘由。随后,作者笔锋一转,描绘起金陵的雄伟地势:“龙蟠虎踞山如画”,金陵城依山傍水,地势险要,宛如龙盘虎踞,山川壮丽,宛如画卷。然而,如此天险之地,终究未能挽救两个王朝覆灭的命运。将这三句诗联系起来细细品味,不难发现作者在字句斟酌间,蕴含着深沉的思索与深远的寓意。自古以来,亡国之君多因骄奢淫逸而失国,而明君即便无险可守,只要得民心,亦能长治久安。“伤心诗句多,危城落日寒鸦”,古往今来,多少悲怆的诗句流传于世,诉说着王朝兴衰的哀歌。夕阳西下,残阳如血,孤寂的城墙上,唯有寒鸦栖息,更添几分凄凉。“伤心”二字,道出了作者此刻的心境。昏君无道,生灵涂炭,江山易主,这一切怎能不令作者感慨万千?作者巧妙运用“危城”“落日”“寒鸦”三个意象,勾勒出一幅萧瑟衰败的画面,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王朝兴衰的沧桑巨变。“凤不至空台上,燕飞来百姓家”,作者笔下的南京城,昔日辉煌一时的凤凰台,如今已成一片荒芜,只余空台寂寂;曾经的皇家宫殿,也早已成为寻常百姓的居所。此处化用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的诗意,表达了对往昔辉煌不再的惋惜之情。而“燕飞来百姓家”一句,则借用了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典故。东晋时期,王、谢两家权倾朝野,然而世事无常,如今那些富丽堂皇的宅邸,早已成为普通百姓的安身之所。作者通过这两个典故的巧妙运用,借古讽今,抒发了对世事无常、王朝兴衰的深沉感慨。
4. 作品点评
这首小令回溯金陵往昔,对历史的兴衰变迁发出深沉喟叹。南京虽素有“龙盘虎踞”的雄伟地势,却仍无法阻挡统治者走向衰亡的命运。昔日奢华的宫廷楼阁与贵族宅邸,而今皆沦为寻常百姓的栖身之所。此曲借陈后主与南齐东昏侯的荒淫误国之事,以历史典故为引,抒发了对南宋亡国的深切悲恨。
# 该曲对六朝故都金陵的盛衰和南朝亡国的凭吊批判既充满了感伤,同时也寄寓了作者满目苍凉之情。
不详中国散曲研究会副会长门岿《粉墨功名:元代曲家的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
上一篇:元·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下一篇:元·白朴《得胜乐·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