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g
fēi
yuàn
·
·
yùn
jīn
líng
huái
怀

朝代:元作者:张可久浏览量:3
zhāo
zhāo
qióng
shù
hòu
tíng
huā
jīn
lián
pān
huá
lóng
pán
shān
huà
shāng
xīn
shī
duō
wēi
chéng
luò
hán
fèng
zhì
kōng
tái
shàng
yàn
fēi
lái
bǎi
xìng
jiā
hèn
mǎn
tiān

译文

陈后主的宫廷日日演唱着玉树后庭花,东昏侯宠爱着步步生莲的贵妃潘丽华,雄壮险要的金陵依然是江山如画。前人留下了无数的伤心诗句,如今满眼是危城落日寒鸦。凤凰不再回到这空旷的凤凰台,曾经豪华的住宅早已成为百姓的居住地,令人遗恨满天涯。

逐句剖析

"朝朝琼树后庭花":陈后主的宫廷日日演唱着玉树后庭花,

# 朝朝琼树后庭花:写南朝事。朝朝:天天、每天。后庭花:指南朝后主陈叔宝《玉树后庭花》。陈后主对歌伎出身的张丽华一见钟情,封为贵妃,宠幸有加,甚至在朝堂议事时也将她抱在膝上。后终因荒淫失政而被随文帝杨坚俘获并亡国。《玉树后庭花》即主要为张丽华而作,中有“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之句,因被称为“亡国之音”。

"步步金莲潘丽华":东昏侯宠爱着步步生莲的贵妃潘丽华,

# 步步金莲潘丽华:写南北朝时南齐东昏侯事。潘丽华:指潘玉儿,南朝齐废帝萧宝卷的贵妃。

"龙蟠虎踞山如画":雄壮险要的金陵依然是江山如画。

# 龙蟠虎踞:形容金陵(今南京)地形的雄壮险要。

"伤心诗句多":前人留下了无数的伤心诗句,

"危城落日寒鸦":如今满眼是危城落日寒鸦。

# 危城:高城。

"凤不至空台上":凤凰不再回到这空旷的凤凰台,

# 空台:指凤凰台,在南京城西南角。

"燕飞来百姓家":曾经豪华的住宅早已成为百姓的居住地,

# 燕飞来百姓家:言东晋王、谢两大贵族的豪华住宅,如今已变成百姓的住宅。

"恨满天涯":令人遗恨满天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湘妃怨·次韵金陵怀古》为元代文学家张可久所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史为鉴,借古讽今开篇以陈后主、南齐东昏侯荒淫无道之行径为引,暗讽权贵沉溺声色终致国祚倾颓;纵使金陵“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形胜天成,亦难挽王朝覆灭之颓势。上阕通过对比历史荒淫与山河形胜,揭示王朝兴衰非关地理,而系于统治者德行。下阕通过今昔对比与意象叠加,将历史兴亡的宏观叙事浓缩于微观场景,情感深沉而含蓄。全篇多用景语侧面烘托,若隐若现绘情状;多处化用典故,似有似无添意趣。其风格典雅含蓄,委婉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散曲作家

张可久(1280~1350?),元代散曲作家。号小山,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移居杭州。延祐末年任绍兴路吏,历桐庐典史、徽州路税务大使等职,后归隐西湖以终。张可久能诗词,尤以散曲知名于世,与散曲作家乔吉并称“张乔”或“乔张”。今存其小令八百五十余首,套曲九套。作品风格清雅明丽,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常常熔铸诗词名句。《太和正音谱》称“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如瑶天笙鹤”。生前曾编定《今乐府》《吴盐》《苏堤渔唱》《新乐府》四种散曲集,已散佚。今传有《张小山小令》《小山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金陵,这座承载着六朝沧桑的古都,其斑驳的城垣、湮没的宫阙、潺潺的秦淮水,皆化作文人墨客笔下挥之不去的兴亡之叹。自南朝以降,咏叹金陵的诗篇如江河奔涌,刘禹锡以五绝凝练兴衰之思,韦庄借丹青勾勒故国之殇,王安石以《桂枝香》将“千里澄江似练”的壮阔与“六朝旧事随流水”的悲怆熔于一炉,萨都剌更以《满江红》《念奴娇》双璧,将石头城的嵯峨与历史长河的浩渺交织成永恒的咏叹。张可久正是在王安石词章的余韵中,抚今追昔,以一曲《湘妃怨·次韵金陵怀古》,将金陵的兴衰之叹凝为字字珠玑,成为元代怀古词中的清越之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湘妃怨·次韵金陵怀古》是一首描写怀古伤今的小令。此曲以小令之体,借陈后主、南齐东昏侯荒淫误国之史实,暗抒南宋倾覆之遗恨。纵使金陵以“钟山龙盘、石城虎踞”之形胜称雄,终难挽王朝崩塌之颓势。全篇以金陵旧事为经纬,织就兴衰更迭之长卷,既以“危城落日”“寒鸦绕树”等苍茫意象暗喻兴亡之叹,复以《玉树后庭花》、金莲步、凤凰台等典故为骨,融历史沧桑于典雅词章,尽显元曲“清丽含蓄”之风骨。

2. 写作手法

烘托:“危城落日寒鸦”,“危城”“落日”“寒鸦”三个意象塑造了一种萧瑟落魄的景象,用这种凄凉、衰败的自然景象烘托出自己因王朝兴衰、江山易主而产生的伤心、感慨之情。化用:“凤不至空台上”化用了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的诗句,表达昔日辉煌已不再的意思,借古讽今,感慨王朝的兴衰。燕飞来百姓家”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句,通过东晋王、谢两家豪华住宅变为百姓居住地的变化,感慨物换星移和王朝的兴衰多变。

3. 分段赏析

“朝朝琼树后庭花,步步金莲潘丽华,龙蟠虎踞山如画”,“朝朝琼树后庭花”所映射的,乃是南朝陈朝末代君主陈后主。这位荒淫之君终日与宾客、嫔妃纵情声色,流连于游乐宴饮之间。据传,《玉树后庭花》这首被后世视为“亡国之音”的曲子,正是出自他手。即便隋朝大军兵临城下,他依旧沉溺于酒色,醉生梦死,最终沦为阶下囚。“步步金莲潘丽华”这一典故,则源于南北朝时期南齐东昏侯的荒唐行径。东昏侯命人以金箔雕琢莲花贴于地面,令其宠妃潘丽华莲步轻移其上,美其名曰“步步金莲”。然而,这种穷奢极欲并未长久,梁武帝攻破南京后,东昏侯命丧黄泉,潘丽华也自缢身亡。作者在叙述这两个典故时,未发一言议论,只是平静地讲述着旧日往事与人物。但字里行间,实则暗藏机锋,意在借古讽今,揭示南宋灭亡的深层缘由。随后,作者笔锋一转,描绘起金陵的雄伟地势:“龙蟠虎踞山如画”,金陵城依山傍水,地势险要,宛如龙盘虎踞,山川壮丽,宛如画卷。然而,如此天险之地,终究未能挽救两个王朝覆灭的命运。将这三句诗联系起来细细品味,不难发现作者在字句斟酌间,蕴含着深沉的思索与深远的寓意。自古以来,亡国之君多因骄奢淫逸而失国,而明君即便无险可守,只要得民心,亦能长治久安。“伤心诗句多,危城落日寒鸦”,古往今来,多少悲怆的诗句流传于世,诉说着王朝兴衰的哀歌。夕阳西下,残阳如血,孤寂的城墙上,唯有寒鸦栖息,更添几分凄凉。“伤心”二字,道出了作者此刻的心境。昏君无道,生灵涂炭,江山易主,这一切怎能不令作者感慨万千?作者巧妙运用“危城”“落日”“寒鸦”三个意象,勾勒出一幅萧瑟衰败的画面,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王朝兴衰的沧桑巨变。“凤不至空台上,燕飞来百姓家”,作者笔下的南京城,昔日辉煌一时的凤凰台,如今已成一片荒芜,只余空台寂寂;曾经的皇家宫殿,也早已成为寻常百姓的居所。此处化用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的诗意,表达了对往昔辉煌不再的惋惜之情。而“燕飞来百姓家”一句,则借用了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典故。东晋时期,王、谢两家权倾朝野,然而世事无常,如今那些富丽堂皇的宅邸,早已成为普通百姓的安身之所。作者通过这两个典故的巧妙运用,借古讽今,抒发了对世事无常、王朝兴衰的深沉感慨。

4. 作品点评

这首小令回溯金陵往昔,对历史的兴衰变迁发出深沉喟叹。南京虽素有“龙盘虎踞”的雄伟地势,却仍无法阻挡统治者走向衰亡的命运。昔日奢华的宫廷楼阁与贵族宅邸,而今皆沦为寻常百姓的栖身之所。此曲借陈后主与南齐东昏侯的荒淫误国之事,以历史典故为引,抒发了对南宋亡国的深切悲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该曲对六朝故都金陵的盛衰和南朝亡国的凭吊批判既充满了感伤,同时也寄寓了作者满目苍凉之情。

不详中国散曲研究会副会长门岿《粉墨功名:元代曲家的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下一篇:元·白朴《得胜乐·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