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mè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5
qián
jūn
jiā
yǐn
zuó
wáng
jiā
yàn
jīn
guò
sān
sān
huì
miàn
dāng
liáo
fàng
duì
jiǔ
jiāo
xiāng
quàn
wèi
jìn
bēi
jūn
sān
yuàn
yuàn
shì
qīng
píng
èr
yuàn
shēn
qiáng
jiàn
sān
yuàn
lín
lǎo
tóu
shuò
jūn
xiāng
jiàn

译文

前天在你家小饮,昨天去王家赴宴。今天经过我的房舍,我们三天三次见面。该歌唱时就自我放纵高声歌唱,当喝酒时就相互劝说。请你为我干一杯,给你许下三心愿。一愿天下太平安定,二愿身体强壮康健。三愿到了年老的时候,还能经常与你见面。

逐句剖析

"前日君家饮":前天在你家小饮,

# 君:敬辞。称对方。

"昨日王家宴":昨天去王家赴宴。

"今日过我庐":今天经过我的房舍,

"三日三会面":我们三天三次见面。

"当歌聊自放":该歌唱时就自我放纵高声歌唱,

# 自放:自我放纵;摆脱礼法的约束。

"对酒交相劝":当喝酒时就相互劝说。

# 相劝:互相劝说。

"为我尽一杯":请你为我干一杯,

"与君发三愿":给你许下三心愿。

"一愿世清平":一愿天下太平安定,

"二愿身强健":二愿身体强壮康健。

"三愿临老头":三愿到了年老的时候,

# 临老头:临老之际。

"数与君相见":还能经常与你见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梦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梦得频繁相聚的情景,并表达了对友情和美好未来的祝愿。诗的前四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三天内频繁相聚的情景,展现了他们深厚的友谊。接着四句转入相聚时的具体场景,诗人以酒为媒,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美好祝愿。后四句则是祝愿的具体内容,诗人表达了对世界和平、个人健康长寿以及友情长存的期盼。诗的前四句通过“前日”“昨日”“今日”的时间顺序,简洁明了地勾勒出诗人与友人频繁相聚的情景。诗人通过饮酒场景的描写,展现了与友人相聚时的欢乐氛围,进一步深化了情感表达。诗的后四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三个愿望,语言直白而真挚,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未来的美好期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赠梦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赠别诗。诗人以时间线为线索,简洁地勾勒出与友人近日频繁相聚的情景,展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诗人以饮酒为场景,通过“当歌”“对酒”“交相劝”等细节,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氛围。诗人通过“三愿”表达对未来的期盼:一是希望天下太平,二是希望自身健康长寿,三是希望老年时能与友人常相见。这三愿既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也表达了对个人健康和友情长存的期盼。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诗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毫无掩饰地抒发了对国家、个人和友情的期盼,使诗歌亲切感人。情景交融:“当歌聊自放,对酒交相劝。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诗人将相聚的场景(“当歌”“对酒”)与内心的情感(“三愿”)紧密结合,使情景交融,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第一联:“前日君家饮,昨日王家宴。”诗人以时间顺序开篇,描绘了与友人梦得三天内频繁相聚的情景。前日在君家饮酒,昨日又在王家赴宴,展现了两人深厚的友情。第二联:“今日过我庐,三日三会面。”今日梦得又来到诗人的家中,三天内三次见面,进一步强调了相聚的频繁和友情的深厚。第三联:“当歌聊自放,对酒交相劝。”诗人描绘了相聚时的具体场景,通过歌唱和饮酒,展现了与友人相聚时的欢乐氛围。第四联:“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诗人以酒为媒,向友人表达了自己的三个愿望,为下文的祝愿做了铺垫。第五联:“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诗人的第一个愿望是世界和平,第二个愿望是身体健康。这两个愿望既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也表达了对个人健康的渴望。最后一联:“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诗人的第三个愿望是在老年时还能与友人多次相见。这一愿望不仅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诗人对暮年孤独的担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汪遵《桐江》

下一篇:唐·白居易《寄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