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íng
xiāng
·
·
huáng
jīn

朝代:宋作者:杜安世浏览量:1
huáng
jīn
zhī
xiān
chū
nuǎn
dāng
zhà
qíng
tiān
xiàng
chāng
pàn
péng
mén
qián
táo
qián
yǐng
zhāng
tài
liǎng
xiāng
qiān
shù
zhū
miàn
shù
qiáo
biān
nèn
chuí
tiáo
dàng
qīng
mián
cháng
jiāng
měng
shēn
yuàn
qiū
qiān
hán
shí
xià
bàn
bàn
yān

译文

柳树叶如黄金般纤细,柳枝像碧玉一样纤柔。在刚刚变暖的日子里、正赶上突然放晴的天空。在武昌的溪水边,在彭泽的门前。有着陶潜喜爱柳树的影子,有张绪如柳般的姿态,二者相互牵连。几株柳树在堤面上,几棵柳树在桥边。嫩绿的柳枝垂着、柳絮如轻绵般飘荡。拴系着长江上的小船,轻拂着深院里的秋千。在寒食节时,一半伴随着雨水,一半伴随着如烟的雾气。

逐句剖析

"黄金叶细":柳树叶如黄金般纤细,

"碧玉枝纤":柳枝像碧玉一样纤柔。

"初暖日、":在刚刚变暖的日子里、

"当乍晴天":正赶上突然放晴的天空。

"向武昌溪畔":在武昌的溪水边,

"于彭泽门前":在彭泽的门前。

"陶潜影":有着陶潜喜爱柳树的影子,

"张绪态":有张绪如柳般的姿态,

"两相牵":二者相互牵连。

"数株堤面":几株柳树在堤面上,

"几树桥边":几棵柳树在桥边。

"嫩垂条、":嫩绿的柳枝垂着、

"絮荡轻绵":柳絮如轻绵般飘荡。

"系长江舴艋":拴系着长江上的小船,

"拂深院秋千":轻拂着深院里的秋千。

"寒食下":在寒食节时,

"半和雨":一半伴随着雨水,

"半和烟":一半伴随着如烟的雾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行香子·黄金叶细》是词人杜安世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初春杨柳为核心意象,上阙之中,词人妙笔生花,借“金黄叶细”“碧玉枝柔”这般细腻生动的笔触,将武昌溪畔与彭泽门前的春日景致栩栩如生地铺陈于读者眼前栩栩如生地铺陈于读者眼前。不仅如此,词中还巧妙化用陶潜、张绪的典故,为词作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感,使读者在领略自然美景的同时,亦能感受到悠古韵。下阙部分,词人笔锋一转,勾勒出一幅堤岸桥边杨柳垂条絮絮的动人画面,并巧妙融入舴艋舟、千秋架等充满生气气息的景域,使词作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更具人间烟火气。至结尾处,词人以寒食节时那烟雨朦胧之景收束全篇,于含蓄蕴藉中,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想空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如梦如幻的春日烟雨中,沉醉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词人

杜安世(?~?),宋代词人。字寿域,一作名寿域,字安世,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其致力于作词,词多写羁旅、相思。其词风清丽疏快,不避俚俗,有民歌风味。尽管陈振孙评价其“词亦不工”,《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词“往往失之浅俗,字句尤多凑泊”,但他的一些词如《卜算子》《玉阑干》也纤巧工致,婉约可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词。借初春武昌溪畔、彭泽门前杨柳的“黄金叶”“碧玉枝”等景象,及堤岸桥边垂条飘絮等,写出春景与独特韵味。

2. 写作手法

用典:“陶潜影,张绪态,两相牵”一句,巧用陶潜和张绪的典故。陶潜是东晋著名隐士,对柳喜爱有加;张绪为南朝齐时美姿容且钟情柳树之人。作者在此将二者与柳树关联,借典故丰富柳树文化内涵,增添词作典雅韵味。

3. 分段赏析

上阕:“黄金叶细,碧玉枝纤。初暖日、当乍晴天。”开篇运用比喻,将柳树叶比作黄金,柳枝比作碧玉,生动展现了柳树在初暖乍晴的春日里,枝叶的纤细与光泽,给人以清新美好的感觉,奠定了全词对春天柳树赞美的基调。“向武昌溪畔,于彭泽门前。陶潜影,张绪态,两相牵。”点明柳树所处的地点,武昌溪畔和彭泽门前,同时引用陶潜和张绪的典故。陶潜爱柳,彭泽是其曾任官职之地;张绪风姿绰约且对柳树情有独钟。这里将柳树与两位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不仅增添了文化底蕴,还赋予柳树一种超凡脱俗与优雅的气质。下阕:“数株堤面,几树桥边。嫩垂条、絮荡轻绵。”描绘了堤面和桥边柳树的景象,嫩垂的柳枝与飘荡的柳絮,动静结合,展现出柳树的生机与活力,画面充满动感。“系长江舴艋,拂深院秋千。”进一步拓展画面,写柳树与长江上的小船、深院中的秋千相互关联,体现柳树的无处不在,以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交融,从不同角度丰富了柳树的形象。“寒食下,半和雨,半和烟。”以寒食节为背景,描绘柳树在半雨半烟中的朦胧姿态,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出一种朦胧、迷离的美感,同时也传达出寒食节特有的氛围,引发读者淡淡的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杜安世《朝玉阶》

下一篇:宋·杜安世《燕归梁·风摆红绦卷画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