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叶细":柳树叶如黄金般纤细,
"碧玉枝纤":柳枝像碧玉一样纤柔。
"初暖日、":在刚刚变暖的日子里、
"当乍晴天":正赶上突然放晴的天空。
"向武昌溪畔":在武昌的溪水边,
"于彭泽门前":在彭泽的门前。
"陶潜影":有着陶潜喜爱柳树的影子,
"张绪态":有张绪如柳般的姿态,
"两相牵":二者相互牵连。
"数株堤面":几株柳树在堤面上,
"几树桥边":几棵柳树在桥边。
"嫩垂条、":嫩绿的柳枝垂着、
"絮荡轻绵":柳絮如轻绵般飘荡。
"系长江舴艋":拴系着长江上的小船,
"拂深院秋千":轻拂着深院里的秋千。
"寒食下":在寒食节时,
"半和雨":一半伴随着雨水,
"半和烟":一半伴随着如烟的雾气。
宋代词人
杜安世(?~?),宋代词人。字寿域,一作名寿域,字安世,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其致力于作词,词多写羁旅、相思。其词风清丽疏快,不避俚俗,有民歌风味。尽管陈振孙评价其“词亦不工”,《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词“往往失之浅俗,字句尤多凑泊”,但他的一些词如《卜算子》《玉阑干》也纤巧工致,婉约可诵。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词。借初春武昌溪畔、彭泽门前杨柳的“黄金叶”“碧玉枝”等景象,及堤岸桥边垂条飘絮等,写出春景与独特韵味。
2. 写作手法
用典:“陶潜影,张绪态,两相牵”一句,巧用陶潜和张绪的典故。陶潜是东晋著名隐士,对柳喜爱有加;张绪为南朝齐时美姿容且钟情柳树之人。作者在此将二者与柳树关联,借典故丰富柳树文化内涵,增添词作典雅韵味。
3. 分段赏析
上阕:“黄金叶细,碧玉枝纤。初暖日、当乍晴天。”开篇运用比喻,将柳树叶比作黄金,柳枝比作碧玉,生动展现了柳树在初暖乍晴的春日里,枝叶的纤细与光泽,给人以清新美好的感觉,奠定了全词对春天柳树赞美的基调。“向武昌溪畔,于彭泽门前。陶潜影,张绪态,两相牵。”点明柳树所处的地点,武昌溪畔和彭泽门前,同时引用陶潜和张绪的典故。陶潜爱柳,彭泽是其曾任官职之地;张绪风姿绰约且对柳树情有独钟。这里将柳树与两位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不仅增添了文化底蕴,还赋予柳树一种超凡脱俗与优雅的气质。下阕:“数株堤面,几树桥边。嫩垂条、絮荡轻绵。”描绘了堤面和桥边柳树的景象,嫩垂的柳枝与飘荡的柳絮,动静结合,展现出柳树的生机与活力,画面充满动感。“系长江舴艋,拂深院秋千。”进一步拓展画面,写柳树与长江上的小船、深院中的秋千相互关联,体现柳树的无处不在,以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交融,从不同角度丰富了柳树的形象。“寒食下,半和雨,半和烟。”以寒食节为背景,描绘柳树在半雨半烟中的朦胧姿态,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出一种朦胧、迷离的美感,同时也传达出寒食节特有的氛围,引发读者淡淡的情思。
上一篇:宋·杜安世《朝玉阶》